產品經理如何優雅地“背鍋”?不妨設立一定的制度和流程

5 評論 11747 瀏覽 59 收藏 7 分鐘

作為時常周旋于公司各部門之間的關鍵人物,產品經理的決策牽動著各方利益。當上線后的產品效果未達到預期時,難免會成為“背鍋俠”的存在,這是個良性存在么?如何避免無謂地背鍋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身為產品經理,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 接了業務方需求,費勁上線后,就沒動靜了,被人追著問:這功能上了效果如何?當初產品為什么要接這個需求?
  • 接了A的需求,影響了B的排期,被B追著問:為什么之前給產品提的需求,這么久還沒上線?
  • 上了新功能,滿足了A的需求,被B、C、D質疑:這方案不合理啊,你們產品為什么要這么做?
  • 嚴格實現了需求,結果上線后效果一般,被人質疑:你們產品為啥要做這個?為啥要這么做?
  • ……

類似這樣產品經理“背鍋”的情況,屢見不鮮。其實身為產品經理,本著對產品結果負責的態度,當決策出現偏差時,確實應該承擔一定責任。但這并不代表要把鍋全攬在自己身上,否則最壞的結果就是各種撕逼、解釋、發牢騷,甚至直接離職或者被離職,非常不利于企業和產品經理的發展,那么,問題來了:

  1. 你的公司會存在這種情況么?
  2. 你覺得應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建議先仔細思考幾分鐘,然后繼續閱讀,看看我的答案和你是否一致……

我認為,產品經理可以“背鍋”,但這鍋要背的明明白白的,也就是說,需要設立一定的制度和流程,確保需求溝通公開透明、項目目標明確可評估。具體如何做呢?我的思路有2點:

1、設立專門的需求評審委員會

設立需求評審委員會的目的,第一是同步并確認各產品線迭代計劃;第二是提前收集各產品線業務需求;第三是當計劃被臨時需求打斷時,重新確認各需求優先級;第四是希望各業務線需求實現后,能有一個效果監督的過程。具體到搭建需要做的準備,我能想到的有如下幾點:

(1)委員會成員的選擇

確認哪些人應該參與到委員會中。我的想法是:能對需求是否執行做決策的人,就應該加入進來。一般來說,可以是對產品有需求的業務部門Leader,以及可以做決策的高層。因為這些人通常是某個領域的資深人士,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很多時候具備產品經理所欠缺的視野,能夠更合理地幫助產品經理做出正確決策。

(2)委員會成員的權利定義

需要確認參與委員會的成員,有什么權利。我的想法是:委員會可以對某個項目有一票否決權;委員會可以決策某個項目的優先級;委員會可以提出決策意見。

(3)委員會成員的職責定義

需要確認參與委員會的成員,要承擔什么職責。我的想法是:委員會需要參與每個項目的立項決策;達成決策的項目上線后,委員會需要對項目結果負責。

不過,總的來說,無論委員會如何評估,產品的最終負責人還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需要對決策后的上線數據負責,委員會的作用更多的是需求透明,以及提供更多的信息幫助決策。

2、設立正式的需求立項申請流程

這個需求立項申請流程,是和項目委員會的成立綁定在一起的,目的是盡可能讓每個獨立項目,開始進行產品設計之前,就讓所有具有決策權的業務負責人予以評估和確認,以避免需求不透明、意見不一致、項目失控等風險。大概流程如下:

如圖所示,當接到需求時,產品經理需要進行初判,衡量需求的價值,如果產品經理和需求方意見達成一致,就由產品經理負責將需求細化,梳理出滿足需求的實現方案初稿,提交評審委員會審核。

如果評審委員會通過自己的判斷,認為需求不合理,那就需要重新確認需求、評估價值;如果認為產品經理方案不合理,一方面可提出自己的方案,如果被產品經理,和委員會全體成員認可,則立即修改,否則保留意見,仍舊實施當前方案;如果方案通過,則委員會還要評估當前需求的優先級,占所有需求的比重,尤其涉及影響自己部門業務排期,則要全體協商,是否整體調整進度。

以上就是大概我思考的簡單項目立項申請流程,供參考~

那么,大家是怎么想的呢?期待你的回復與我討論~

#專欄作家#

申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36氪產品總監,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悅讀筆記(ID:pmboxs)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每個需求都出方案,那產品就只剩寫文檔啦。

    回復
  2. 想法很好,但是很多產品經理難以獲得足夠的權限。委員會成立以后各部門的配合情況和委員會的管理也是大問題,如果溝通不好反而會被這個委員會拖延節奏

    來自北京 回復
  3. 設立需求評審委員會高招,高在:避免需求不透明、意見不一致、項目失控等風險。

    回復
  4. 真的不怕尾大不掉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