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一下,我覺得產品并不需要懂技術

57 評論 27037 瀏覽 122 收藏 27 分鐘

從覺得技術重要,是我自己的短板,我要補上這張板,我支付了差不多三年多的業余時間。充其量,大家所說的技術實現的原理,花個一下午付費請個大牛來給自己科普下,就可以了。把時間花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上周,一個朋友找到我,說他決定了要轉行產品經理,打算去XX機構報個Java培訓班,我問他為什么?他說大家都說:做產品經理要懂技術,自己對于這塊是零基礎,只有去報個班學下,先把這板補齊,再去找工作的話,會好一些。

在結束跟他的聊天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產品經理到底要不要懂技術?

我決定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翻了下自己2013年5月4日,在新浪博客寫的一篇文章 :

今天把家里書桌上所有跟技術相關的書收起來了,持續了近半年多的技術學習告一段落,下一個階段,重點放在產品&運營。

和很多北漂的IT年輕人一樣,處在這個急速發展的行業,使你不得不努力朝前走。要補的東西很多,我一直覺得人一個階段,最好全力去做一件事。就這樣,除了必要的業余時間占用外,所有的業余時間全部交給了C語言,Objective-C,就這樣一遍看不懂,看兩遍。一遍一遍的照著書上碼。不懂就問,好在身邊做技術的哥們人很多,翻看下C語言文件夾,自己寫的草稿累計竟有快一百個,算算快有一萬行代碼了。

所有的這些,都是因為,我想做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而技術是我的短板。

雖然大二我就開始買了人生的第一個域名,自己獨立搭建了第一個獨立的discuz社區,那個時候就開始接觸空間,FTP之類的,但卻依舊沒有考過計算機二級,計算機公共課因為補考才考過。只因為那個時候,自己確實沒想明白,學好C有啥用處。而在沒開始學習寫代碼之前,雖然經常跟技術一起吃飯,做產品需要的技術知識不成問題,在范而廣和專而深的十字路口,我選擇專而深,在對我來說,做產品最后的一塊處女地,我一路摸爬滾打的闖進來。

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看著自己寫好的非常弱智的小游戲,被朋友們玩著,還有幾個小的APP。這些讓我驚喜不已。

誠然,我還只是一個技術菜鳥,但是這段寫碼的日子,確實受益很大,寫代碼真的很痛苦,枯燥,異常的枯燥,最早用基于windows的tubor C 2.0,寫的想死的心都有了,后來朋友介紹說用visual,再后來才找到基于Mac的Xcode上也可以寫C,不同的編輯器,寫的速度真心不一樣,但依舊很枯燥。這讓我對于做技術,寫代碼的哥們更加的尊敬。

現在有時候寫文檔,做原型的時候,腦子里都會想著這個需要怎么實現,這個邏輯是怎么樣的,用if.else.還是用do.等如何實現,深刻體會到全局變量,局部變量的邏輯框架。相信這樣要為技術省很多工。

經常會看到很多人爭論產品經理要不要懂技術,我的觀點是:我喜歡那些出身不是技術背景,但是做了產品之后,開始補充技術知識的產品經理。

倒不是說我是這樣的履歷,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幾個決定要素,其中溝通能力,能夠把各個方面的人搞定,讓事情Run起來,這個是我最看重的一點。什么工具啊之類的,我覺得這是最不重要的能力。而一個技術背景的人,恰恰在溝通能力上會有很大的不足。

OK,東扯西扯,扯了很多,就是想說,做產品的同行朋友們,有時間多寫寫代碼吧。

這幾個月里,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產品,有意思的事情,一直因為要寫代碼,忍著沒有跟大家分享,接下來,歡迎大家光顧,一起多多商討!

2012年初,我從運營轉成產品經理,在一家做招聘相關的互聯網公司,做一款客單價99塊錢的PC自助在線招聘產品。好在對接的研發工程師是工作了五年多,每次我寫完文檔后,都會提前發給他,找他聊聊看哪些地方還需要修改,他都會給出一些建議,很多建議都很中肯,都集中在邏輯,極值有沒有考慮到等,根據他的建議,我一般修改完之后,才會再跟大家進行評審。

忘了是在討論什么事情,那天他對我說:算了,不跟你說了,反正說了你也不懂,有給你解釋的時間,我都快把這個做完了,你到時候看效果就行了。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他是一位非常Nice的工程師,但這件事情,讓以往由于不懂技術,在合作中被Diss的糟糕經歷被放大,作為這個項目的產品經理,我不喜歡這種無法掌控整件事情的感覺。

也正是由于這件事情,讓『技術很重要,我要掌握它』的這個萌生了好久的想法被付諸實踐。

在決定要學習技術之后,我詢問了好幾個同事,他們建議我不要學習JAVA、PHP之類的,建議我先從C語言開始,因為C語言是最基礎的,很多語言都是基于C做的擴展。

而他們一致的建議是:最好的學習,就是敲代碼。

就這樣,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網絡上找答案,搞定編譯器,找到練習的教材。

寫程序使用的編輯器

沒錯,就是在這樣的藍屏上,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照著書本來敲代碼。然后運行下,看效果。

當打出第一句『 Hello world 』時,我的喜悅至今還記得:這是我寫的代碼耶!

后來還陸陸續續的寫過一些更大的小功能。

學習寫代碼實在是枯燥的不行,好在我的英語還可以,經常出現卡殼,運行不下去,不能出現書里說的結果的時候,就很尷尬,在網上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就會問一些做技術的朋友。

也是在那個時候,知道到了一些程序員經常去的網站,有國內還有國外的。

下載很多技術類的視頻課程和講義,也知道了程序員界的大牛都有哪些人,還有興線下單約了兩次最著名的程序員,酷殼博客的博主陳浩老師;

在那往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所有的業余時間都交給了寫代碼。

后來移動互聯網越來越火,我自己很沉迷iPhone 4,我意識到可能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就很想轉去做移動端的產品經理,也是在網絡上看了很多人說,做移動互聯網產品經理,需要懂技術,需要懂開發蘋果App的開發語言。

后來了解到是在蘋果自帶的編輯器Xcode上用Objective-C來寫的,那個時候,我還沒有蘋果電腦,據說可以在window電腦上裝個鏡像,但需要電腦配置比較高才可以。折騰了好久,發現我自己3000塊的Acer筆記本,完全沒法搞。

下決心去買個蘋果電腦,去了兩次蘋果三里屯的線下店,找了三個朋友,借到了一萬多塊錢,買了個Mac Pro,還買了一本當時很暢銷的書《iOS 5應用開發入門經典》,圖中左下這本:

還有幾本技術書送人了…

這本書,其實好難,上來就講怎么去做一個簡單的App,一些語法啥的,都還不太清楚。

有一個技術大牛,建議我還是先把C語言學會了,再去學Objective-C,這樣會簡單很多,要不然會非常吃力的。遂給我推薦了《21天學通C語言》,說這是他見過最簡單,最有效果的入門書籍。

我一想21天就能搞定,這個投入性價比超高啊,再有大牛加持,立刻就下單了。

嗯,你可能很好奇,為啥是兩本呢,又為啥都拆開了呢?

這本書太厚了,加上Mac筆記本好沉,北京的地鐵你懂的,一本放家里,一本在路上或公司看。

工具書太難懂了,又厚,學起來特別有壓力,拆了之后,看起來薄一些,很輕也方便攜帶,這樣很快就能學完,壓力自然也會沒有那么大。

就這樣,我開始了《21天學通C語言》的學習,在Mac上的Xcode(Mac上自帶的一種編輯器)里頭寫C語言,感覺流暢了好多,一邊看書一邊對著電腦敲代碼。

對照著抄完一遍,運行沒問題后,就再來一遍又一遍,直至合上書,也能自己敲完,運行無誤。

認真的做筆記

這本書一天就是一章,課程的設計也是循序漸進的,前面幾章節都還挺簡單,后面難度逐步增加,要做的練習也越來越難,直到我看到第九章『指針』,實在有些太難了,去網上找了很多解釋,搞了兩個多星期,還是沒搞明白。

可能我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對,或者之前的練習還不夠徹底;索性,我就又從第一章開始學習,認真學習理論知識,一遍又一遍的演練課程中的代碼,到了第九章,還是不行,理解不了。又搞了一個多星期,還是不行。

中間我休息了一周多,我跟自己說,再試一次吧,再認真點,作者寫的這本書應足夠簡單了,可能是自己努力的方法不太對。

就這樣,我重新開始第三次嘗試,這一次,我基本上可以盲打每個章節預留的代碼練習題,很少出錯,一些邏輯語法之類的,基本上不會有啥明顯錯誤。

可還是不行,卡在了『指針』這章。

剛好那段時間,公司業務有調整,得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上,在公司研發工程師的幫助下,我寫的兩款猜數字的小游戲,裝在我的iPhone手機上了,時不時拿出來自己玩一玩,還是蠻有成就感的。我覺得技術的學習之路,可以放一放了。

也就有了你在開頭看到的那篇文章。

但『自己的技術能力,還比較差,還需要繼續提升』這樣的念頭,還一直在。

后來有幸跟一位非常牛逼的投資人,他所在的機構你經常會在一些科技媒體上看到,而他就是這個機構的管理合伙人。

那次聊天,對我啟發非常大,我也做了一些記錄,這篇寫于2013年5月18日:

這一周過的很有意義。有幾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1 自己負責的產品IOSV1.3版本通過審核,可以下載了!

當然安卓用戶是我們的主流用戶,安卓開發也增配了一員新兵,又可以加快上線的步伐了!讓自己周末的加班顯得更有價值。

2 時隔半年多,再一次跟這位牛逼的行業前輩吃飯,席間一席話給了我很多啟發:

問:你現在業余時間都在干嘛?

我:看技術相關的書籍。之前iOS平臺搞明白了一些,現在看Java,學習安卓相關的內容。

問:你五年后打算寫代碼?

我:不會寫。

問:那你的這些積累算什么?

我:為了更好的做產品。想做的優秀,技術目前是我的短板。

問:你五年后還在做產品?

我:….

(沉思中)應該會吧,但那個時候應該不會還在一線做產品吧?…..

(其實這個時候有些茫然了…)

問:那你其實應該想想,你現在所做的這些能夠為未來的你服務多少?積累多少?十年后在做什么呢?

我:…..(是啊,心里嘀咕著….)

問:有一個思維叫資產累積,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資產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當然所指各不形同,人和人的差別就在于無形資產的積累:

1-而有些人的無形資產是可以累積的,會逐年增加,深挖可沉淀;

2-有些人是刻意去經營,這和沒有這樣意識的人一兩年差別不大,但是假以時日,三五年之后,差異就會很大,而那個時候意識到就已經晚了;

3-沒有利益(商業價值-或者可商業化的)驅使的興趣愛好不長久。

所以你要好好想想,不要東啄西啄一下,不斷倒騰新的東西,可能會對你有幫助,比較泛,但是相比哪些三五年專注一個事情上的人來說,你其實是兩手空空。不是嗎?大凡可以累加持續去做,縱向深入專注最后的無形資產會非常巨大。

而你要想想,你目前業余時間所得事情,是不是對你來說回報最大的?同樣的時間投入,是產出比最大的么?

后來他據此還跟我講了十年前他的一些例子,以及舉了一些他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

其實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跟他的這一席語重心長的話:

1. 誠然,我以后不會去寫代碼,不可能在寫代碼上跟人拼誰寫的好。

2. 我該怎么樣去積累自己的無形資產呢?

3. 我的業余時間,我是想做點自己興趣愛好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高效的積累起來呢?做點什么呢?

雖然后面沒有像之前那么拼的學技術了,但是只要有時間,我還是會打開編輯器,練習下寫代碼。

終于我從Mac Pro換到了Air,輕多了;編輯器也終于不用在笨重的Xcode上寫了,換成了簡潔的Sublime;也不用看書了,w3school 在線教程,簡單極了。

從覺得技術重要,是我自己的短板,我要補上這張板,我支付了差不多三年多的業余時間。

在這期間,我也一直堅持的認為:做產品經理,是要懂技術的。

2017年3月份,我招了一位應屆實習生(以下簡稱“Y”),學的是化工類的專業,Y跟我說他們班畢業的同學都去了中石油、中石化,他就是不喜歡這樣的工作,想試試互聯網。

當時我跟他說,我比較擔心你不懂技術,這個可能會影響你的工作,有時間多看看技術相關的入門書籍。

在Y開始做產品的時候,我挺擔心他因為沒有技術方面的知識,寫的文檔邏輯容易出問題,以及被研發懟,所以每次他寫完的文檔,我都會仔細的過一遍,把有問題的部分一一進行標注。

他有一個習慣特別好,就是不動就直接問我:比如什么是API,什么是埋點,原理是啥,什么是后端,什么是字符串……

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的研發同事經常中午或晚上空了,就過來找他,干嘛呢:

打王者榮耀!

沒錯,就是打王者榮耀,因為Y同學早早的就是王者了,他們就想讓Y帶他們升級,Y不止一個號,有時候就開小號帶。

因為打的好,在游戲里又很浪,大家都覺得他特別牛逼,都開始親切的叫他『大佬』。

『大佬開黑嗎?』 『大佬求帶』

就這樣他非??斓内A得了技術同事的好感,研發同事們都非常喜歡他,經常喊他一塊開,周六日也是。

實習沒幾個月,一些基本的技術原理他就都搞得門清了,在推動研發在做事情的時候,收效也非常棒。

正是因為Y同學的出現,以及今年我自己對于產品思維的深度理解,讓我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產品經理,到底要不要懂技術?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產品經理職業發展的三條線

這是我梳理一份產品經理職業發展的三條線:

技能線

人群:1~2 年的產品經理

核心競爭力:掌握產品經理工作的完整流程,并對每個環節有一定的實操,能產出出色的成果;

業務線

人群:3~4年的產品經理

核心競爭力:對于公司所從事的業務有深刻的理解,對于供給雙方的需求和服務有深入的認識,能夠從業務的場景出發進行產品設計;

商業線

人群:5~6年的產品經理

核心競爭力:構建出自己的產品思維,具備出色的判斷力,形成自己的商業分析邏輯,能夠幫公司賺錢(或具備這個意識),有獲取新用戶的意識;

這是我對于產品經理在不同工作時間段核心競爭力的理解。

貫穿了一個產品經理從業的第0~6年。

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和Y同學的事件,我再來看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充分的覺得:

產品經理不要去學習寫代碼,不要試圖掌握技術。

充其量,大家所說的技術實現的原理,花個一下午付費請個大牛來給自己科普下,就可以了。把時間花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那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呢?

提升產品經理核心競爭力的事情

在入行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側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和提高,PM的核心競爭力,才是一個產品經理的立命之本。

那為什么絕大多數人會認為產品經理需要懂技術呢?包括我自己也花了三年的時間去親自coding呢?這里頭其實有幾個大神坑!

戰術勤奮掩蓋戰略懶惰

對于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沒有想清楚,哪些事情才是最應該花時間去努力提升的,沒想明白。

我一直認為產品經理是一個專業性很高的職業工種,從前期的需求挖掘和調研,產出和推進,到最后的迭代,整個過程中都有科學的方法論,每個人在踐行和理解的過程中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找到自己適用的正確方法論,本身就是一件很花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做好這些事情,才是一個產品經理的最應該投入的事情。

而這個事,很容易在短期做到60分,所以很多人就開始慌了:這么容易掌握,一定沒有啥競爭力,那么什么是競爭力呢?日常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研發,他們是互聯網最不能缺少的角色,也是其他人最不能干涉的領域,繼而認為互聯網最重要的是:技術。

這樣的理解,是缺乏思考的,因為一個研發從上大學四年,研究生2年,如果他在工作個三四年,基本上在這個技術這個領域做了十年了,你憑什么跟人家競爭呢?只能越學差距越大。

產品經理是『萬精油』

市面上很多人都會說,產品經理啥都懂一點,市場、設計、研發、測試、商務等,啥都懂,啥都不精,整天就知道跟大家打好關系,整個就是一個『萬精油』。

作為產品經理,我覺得別人可以這么說我們,因為他們不懂,亦或是我們做的還不夠好,可以這么被看輕,但是產品經理自己千萬不要這么想,因為人的精力非常有限,你是沒法把每個事情做好,那么就應該找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全力以赴來提升,在成長的第一個階段,努力做專才,而不是全才。

木桶原理大家都聽過吧,如果把每一項技能都比作一塊木板的話,你是想把自己打造成:6個10CM短板組成的小木桶來盛水呢?還是1個60CM長板,再遇見同樣60CM高的人一起組成深水桶來盛水?

信任缺失

在這個問題的答案下,很多人觀點出奇的一致:懂技術可以更好的和技術溝通,以及工期的把握,這樣不至于被研發忽悠。

在我剛開始做產品經理的時候,這個毛病尤為的突出,因為不懂,因為一些看似簡單的東西,卻要花那么長的時間,不可思議,覺得里頭可能有水分。

其實在這件事情上,體現出來的,其實是信任的缺失,連隊友都不信任,怎么會被信任?

研發評估出來工期是多少,就是多少,要充分的信任研發經理。這是他們專業的領域,工期長短研發經理自然會自己把握,沒必要這么較真。

而為了去解決這個問題,學習寫代碼,大概是我覺得做上產品經理最神的坑,沒有之一。

這個時候,你大概明白了開頭的這位同學,我會怎么給他說吧:發揮自己的優勢,他的業務線,對金融的理解,對于風控的理解是他核心競爭力,努力發揮長處,再補齊產品經理技能線即可,不要去報班學JAVA。

產品經理不要去學習寫代碼,不要去試圖掌握技術。
不要讓學習技術占用了你原本追求更重要事情的時間,也不要讓技術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好了,就寫這么多吧,如果你能看到這里,真的很感謝。

也希望你能點幾下左下角的『贊』,讓更多想做產品經理和已經在產品路上的小伙伴看到。

能夠多幫一位產品經理少走彎路,也算是我們對這個行業做了一點小貢獻。

感謝你 ^_^

 

作者:李三科,優信資深產品經理;同名微信公眾號:李三科

本文由 @李三科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后感:

    1.文章通篇下來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互聯網產品經理這一角色的認知跟網絡上對產品人定義的普遍認知非常相像;所以,從內容上基本挑不出任何毛病。
    2.但作者從事互聯網行業這么多年又有沒有發現另一個現象就是“產品經理的隊伍中,南郭先生特別多”。想象一下,假如整個從事互聯網行業的產品人都像文章最后所表訴的“論點”,那么我們這個行業最終會有多“浮夸”。
    3.能力和機遇往往是“不對等”的,不要一下子試圖把產品人的職業發展路線“框死”;“專注”不能代表成功,但它往往是“負責任”的體現。
    4.雖然,“南郭先生-萬精油”這類人很符合當前的社會環境背景。但我更想表達的是“一個懂技術的產品人在撰寫文檔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做到換位思考(如果,是我開發我會怎么做;這樣的表述我作為開發能否看懂)”。請問作者針對這一觀點的表達,你更喜歡那類產品人。

    來自浙江 回復
  2. 需要懂點數據庫設計范式之類,原型抽象為信息結構,信息結構又抽象為數據結構,數據結構最終就是數據表的設計。懂點數據庫設計范式反推看你的數據邏輯是不是合理,信息結構合不合理,最后看你的原型合不合理(不是絕對的哦,起碼腦子里的主軸是不會亂的)

    來自北京 回復
  3. 我就想問問作者手下Y看的入門書籍是啥 ??

    來自廣東 回復
  4. 個人看法,0~2年的產品經理,技能+業務同樣重要。需要了解技術,邏輯清晰,不一定需要會敲代碼

    來自湖北 回復
  5. 產品經理我覺得需要懂技術,但是要為我所用,技術的東西懂用到的原理,能夠為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提供幫助即可,具體怎么做程序設計,架構設計這不是產品經理的主攻方向,所謂術業有專攻,然也

    來自上海 回復
  6. 這個問題我也深有體會,雖然剛在創業公司工作了2年,但是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所思;

    在第一份工作,產品leader是從開發轉的產品,第一個佩服的前輩,
    在評審時可以自己根據需求的難易程度判斷研發周期,當時覺著這種能掌控開發時間的產品經理特別厲害,一心向往;
    leader一直告訴我應該多學學技術,了解常用的技術原理,這樣開發的時候就不會被一句“做不了/時間不夠”而阻礙項目發展;

    到了第二家公司,著重注意技術的原理,當時公司小,大家都坐在一起工作,因為開朗的關系和開發的關系處的很好,
    在他們的推薦下開始入門開發,從零開始學Java,我堅持了3天,就放棄了。。。

    仔細一想會發現,最早leader說要學習技術原理,其實是為了更好的和開發溝通,不至于讓開發覺著領頭的產品不靠譜;
    但是關系和諧的話,大家一心想把公司做好,開發甚至會幫助產品一起想怎樣實現會更好;

    在不了解技術的情況下,知道原理會影響產品的設計,但是又不至于到自己寫代碼的地步;
    我們應該把時間放在更能體現出產品價值的地方中,比如挖掘需求、發現市場新的機會

    來自北京 回復
  7. 行業大牛的話讓我感觸很深,我覺得不管是不是產品經理,每個人需要明確人生階段的規劃,未來5年可以做產品經理,提供用戶更好的產品體驗,未來10年自己還可以做什么,是繼續改造產品、創造產品還是在10年內累積個人價值和個人成就。一個“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應該在哪些方面投入努力很重要??!

    來自江蘇 回復
    1. 對的,選擇大于努力~~

      來自四川 回復
  8. 【這是閱讀后的短篇讀后感,謝謝您的文章讓我對這個困擾自己很久的問題有了一個新角度去看待~~】
    問問自己:
    你5年后打算以敲代碼為生賺錢么?
    你5年后還繼續做一線產品嘛?
    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
    那你現在積累學習技術的目的是什么?可見,覺得做PM不懂技術是你的短板,這個是偽需求,刻意經營技術那跟無意識的人隨遇而安,有啥學啥是一樣的。目前都還是執行層面的事,兩三年后就會容易有明顯差距。

    與之對比,無形資產的積累才是真需求,現在要增長的應該是短時間內別人無法追上且未來錢價值會更高的部分。所以以5年為一個時間單位看待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目前的崗位行業很有必要,5年職業規劃也變得更加實際。

    聊清了目前我們真正的著力點不是技術而是無形資產之后,我們就應該再問自己:
    同樣的時間投入,專注于什么東西的投入能有最大的投入產出比?
    沒有利益(商業價值/可商業化的)驅使的興趣愛好是不長久的(這句話還是有偏頗的,不過社會運作角度而言,利益至上也是無可厚非)

    利益分為有形(錢、禮…….)和無形(權、榮譽、成就感、社會價值…….)

    問題就演變成為,基于自己的能力模型,繼續做PM,在哪些方面專注既發揮了自己所長,又能高效獲取價值,利于積累?

    想清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應該可以成為這5年來努力的奮斗點。這個奮斗點是終點,以始為終規劃5年職業發展。最終稱之為戰略。繼而將“戰術勤奮戰略懶惰”的模式轉化為“戰略正確戰術事半功倍”模式。

    來自廣東 回復
    1. 厲害了,mark一下,林Jinyu,期待你的答案,但其實并不著急有,慢慢想清楚就好

      來自四川 回復
  9. 我們產品經理是技術轉的,以前是開發大牛,但是現在已經沒有寫代碼的能力了,但是思維超級NB,我想說的是,不要認為你的代碼路白走了,雖然我也感覺方法不可取,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應該也鍛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這個是你最大的收獲,相信質變產生量變。

    來自北京 回復
    1. 感謝在那么多的評論中能看到我的評論。我表述有誤。

      來自北京 回復
    2. 愛你喲~~

      來自四川 回復
    3. 謝謝啦!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