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情緒管理之術
產品經理是一個暴露在眾多復雜人際關系中心的崗位,也就意味著情緒管理是尤為重要的。其實很多時候,情緒不好的原因可以總結為:我看不慣,我想自己來。其實看不慣就自己來是我最近一年來經常遭遇的態度,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我的得失。
從看不慣UI作圖慢,自己出效果圖,到看不慣早餐店賣的包子,自己做早餐。這種態度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其實從道理上講,這個概念具有超強的兩面性:
- 正面講是說,自己來代表了獨立和實踐,有利于自身的全面發展。
- 反面講是說,自己來否定了社會分工和合作模式,降低了自己的效率。
那么我們就來講講,做產品的道路上,該不該有這種想法,或者該有怎樣的想法?
1
首先我比較想談談看不慣這個事。
因為這個事讓職場的人們悶悶不樂,甚至很多新人的離職,都是敗給了這一點。
其實仔細想想,什么樣的事你會看不慣?
首先第一點,就是要跟你利益相關,你一般會看不慣開發的輕視,看不慣設計師的不耐煩,看不慣運營的咄咄逼人,但你也許不會在乎財務有個大姐天天把垃圾扔到外面。所以人其實會對自己周遭的事情看不慣,隨著距離的拉近,隨著情緒的厭煩。本來這可以成為一個情緒上的嗜好,但是作為一個溝通萬物的產品經理來說,事情就變得更加復雜了。
稍不注意,我就開始對同事有看不慣的地方,甚至對自己的產品有了越來越多看不慣的地方,到最后變成對自己之前的工作很看不慣。
2
后來我開始注意看不慣這件事,我發現對于情緒上的影響難以忽視,尤其是當我看不慣別人又無可奈何的時候,大量的心力和精力浪費在了心緒的梳理,而不是需求的梳理中。
于是在一次激動的電話回憶后,我身邊的老哥說了四個字:
別情緒化
我嘗試放開自己的情緒后,發現自己輕松了一些。其實不情緒化就是切斷與他人在情緒上的鏈接,選擇冷漠抑或專業地去做事,而不去考慮感性的感受。所以職場中,做事和做朋友當真是兩回事嗎?真的揉在一起的時候就無法兼得嗎?
看來別跟朋友開公司這句話,是有相當深厚的邏輯根基的。
3
但是后來有一天,我聽到了一個資深總監的分享,他提到了一個詞,讓我產生了深深的思考。這個詞就是立場。
立場,指認識和處理問題時所處的地位和所抱的態度,是處在在某一位地點位置看一個事物事件問題等,與“角度”的差別是更加宏觀。人們的思想行為總是有一定立場的,不管是自覺的立場,還是不自覺的自發的立場。立場問題,來自我們認識事物時的價值評價總是站在一定人們的利害角度進行評價的,因此,立場,就是一定人們,就是我們看問題、想事情、做事情時的利益目標人群。你在想和做的事是為了哪些人們的利益好處,你就是站在了那些人們的立場上。不同立場的人們,對同一事物的感受評價情意是不同的。
所以,其實對于情緒化來說,單純的關掉開關也許不是最明智的選擇,而且這個選擇也并不簡單。相反,似乎一切情感連接的崩潰,都出現在立場問題上。
4
在聽了這次分享之后,我發現了自身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每一次的溝通或者配合的時候,我往往給自己和對方預設了立場。
比如,如果我假設開發的立場是不加班,那么每一次他對于我需求的拒絕,可能本意是對優先級的確定,而我卻默認他為不專業。
這些事情中,很多的看不慣其實不是情感紐帶的問題,而是我預設立場,在溝通的一開始就把對立面建立了起來,這不僅僅是看不慣,而是一種拒絕。
所以真正看不慣的背后,是預設立場且缺乏理解。
這一點對于一個產品經理來說,是致命的,本質上講,其實是缺乏了同理心。
5
后面我選擇了無為,即在任何溝通中不假設,不默認,試圖去把每個人的過去和背景忘掉,這樣在聊事情的時候,不但保持了自己的風度,也避免了很多沖突。在領導面前,我可以忘掉自身榮辱而僅僅在乎項目本身,在曾經有過沖突的人面前,我依舊保持自己一貫的個性,而不去情緒化處理。
一年下來,我覺得這種態度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是我變得更加自如了,沒有因為態度或情緒的問題去諂媚或隱瞞,從而也得到了別人更多的尊重,同時我也看到了別人身上更多的特質,比如那個挑剔的開發其實心思特別細膩喜歡看二次元漫畫,那個其貌不揚的測試其實活的很講究,用著1800的鍵盤和3000的耳機。我把個想法用在了我的工作當中,也用在了我的產品體驗當中。
在產品體驗當中,我試圖拋開自己對顏色、視覺、交互的喜好去單純地品味一款產品,到后來我甚至可以輕松地看出來每個界面的元素、字號、擺放對齊,線條粗細,從表面上講,我已經可以一眼看到產品的信息結構和本質。我把我情緒化的看不慣,變成了一種理性挑剔的力量。
6
我漸漸也明白了看不慣就自己來的真諦。
自己來是一種體驗和體會,是對他人生活的一種嘗試和理解,而不是一意孤行的自我封閉。職場終究是一個講合作的場合,如果因為情緒化而被某個人在流程上壓了一天,剩下的損失都是自己承擔的。
所以我漸漸地去看慣一些事情,并把他們當作我的戰利品。每當我看不慣一個功能,我可以設想出四五種交互和體驗的點,自己推演一直到天黑。我把我看不慣性格理性的一面用在了那些我有跡可循的事情上,而把看不慣情緒化的那一面隱藏了起來。這樣做下去,我終于找到了自身的一種平衡,那是一種不壓抑,不虛幻的疏導,是一條正反饋的道路。
7
最后我總結了三句話:
- 所謂職場、所謂修煉,無非是突破自己的邊界,理解舊時所不能理解,看慣舊時看不慣。
- 職業生涯永遠要比欲望短,也永遠要比耐心長。
- 做好情緒管理,學會逆水行舟,才不會隨波逐流。
#專欄作家#
花生醬先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產品之術。金融業資深產品經理,對職涯規劃與個人發展有豐富經驗,產品涉獵廣泛,ERP、金融領域較多。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翻到這篇文章,就是想知道,我們部門的主管的上司是運營主管,然后主管搞不定運營主管就把我架在兩人中間,我的處境就像夾心餅干,如何做到心態平衡……
誰給你打考核分,你就聽誰的
受益匪淺,不過如果不是自己情緒化,而是對方情緒化呢,該怎么處理呢?
放開自己臉面,保護對方臉面,陳述利害,點到即止。
慶幸看到了您的這篇文章,受益匪淺,也深有體會
您客氣了,多多交流!
有共鳴,過去的2017確有感觸。情緒表現于外,內在心境成熟、坦然。
榮幸之至
花生 醬 你又發文了哦 ??
哈哈哈,是的啊
很好很好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