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Ma的互聯網教育方法論(七):教育場景中的社交化思考
教育場景中能否產生社交場景,而這些社交場景背后是否蘊含著商業價值?
教育社交產品是否存在機會?教育場景衍生出的社交關系能否反饋主場景?
互聯網教育發展到今天,其實一直有人在進行社交化的探索。教育場景中,有諸多角色和關系,這些關系能否產生社交場景?這些社交場景是否蘊含著潛在的商業價值?本文Jack Ma帶你進行教育場景中的社交化深度思考。
1、什么是社交關系
社交關系簡單而言,是指人和人之間產生的某種聯系。關系產生的條件是「相遇」,一旦人和人相遇了,也就形成了某種社交關系。
比較強的社交關系是父母與孩子的親情關系,男女朋友之間的情侶關系;中度的社交關系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最淡薄的社交關系是陌生人關系。需要注意的是,陌生人關系不等于沒有社交關系,兩個人偶然相遇,就產生了陌生人關系。
在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里,我們會被動的接受許多的關系,親人關系,同學關系,同事關系,但這些關系其實并不是自然產生的。
2、親密關系產生的3個條件
無論是在教育產品中,還是在其他互聯網產品中,產品經理是希望通過用戶之間能產生更親密的社交關系,進而提升產品的用戶黏性。那么緊密關系的產生,需要什么土壤和條件呢?
(1)制造人與人相遇的場景
上文中講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產生的前提是相遇。在產品中,首先要制造用戶之間相遇的場景。相遇場景設計的順暢,自然,有趣,對用戶之間關系的后續發展,有巨大的作用。
可以回想愛情電影中,男女主角相遇的場景,都是精心設計過的。有些產品的相遇場景設計的別出心裁,比如,有個APP,在每天晚上11點11分,用戶打開APP后,都會配對一位異性,在11點11分這個特殊意義的時刻進行配對,會讓相遇變得更好玩。
在教育場景中,用戶相遇的設計點是很多的也是很順暢的,除了一起上課的場景之外,還可以在課前、課后設計很多相遇點。
(2)誕生喜悅、崇拜的情感
用戶相遇產生社交關系后,想進一步加強這種關系,需要誕生喜悅、崇拜的情感。這就是為什么約會喜歡選擇美食、電影、燭光、旅行,因為這些能讓人產生喜悅的情感,進而產生親密關系。
最近很火爆的答題搶紅包,微信紅包,派派紅包,通過趣味設計和現金激勵,讓用戶產生喜悅的情感;抖音、快手,通過有趣的內容,讓用戶產生喜悅的情感。
(3)足夠多的互動和曝光時間
用戶之間的互動和曝光時間,是形成親密關系的重要保障,用戶之間的互動越頻繁,曝光時間越長,形成親密關系的速度越快,這種關系也越牢固。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互動和曝光時間,即使原有親密的關系也會變得疏遠。大家生活中的異地戀比較困難,就是因為彼此沒有足夠的互動和曝光時間,進而導致關系難以維系。
如果希望加強用戶之間親密關系的產生,可以在產品中設計用戶間的互動機制,增加用戶相遇后的曝光時間,例如,SNS社交網絡服務中的搶車位,偷菜等小游戲,微信朋友圈Feed流點贊、評論、回復。
教育產品中,也有天然的互動場景,比如老師給學生的點評,答疑,學生之間的學習打卡、排名,都屬于比較強的互動場景。
3、決定成敗的是理解教育本質
或許,你會覺得上述三個條件很容易滿足,很多產品經理會說,我的產品中已經為用戶制造了相遇的場景,也設計了讓用戶產生喜悅的功能和內容,同時也有足夠的互動機制,為什么用戶黏性就是不好呢?
教育產品的社交場景,有一定特殊性和復雜性,我們要從表面看到本質。不是簡單在產品中設計一個聊天工具、或者一個類似微信的朋友圈,學生和老師就會使用,真正決定成敗的是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質。
目前互聯網教育走到今天,目前比較成功的具備社交場景的產品,一個是論壇,一個是類似家校通形態的產品,一個是泛知識類的問答。
論壇產品模式,作為互聯網的早期產品形態,在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對稱、流程復雜的教育品類有比較成功的產品案例。例如,太傻網,作為留學論壇,幫助用戶解決留學申請的復雜流程,用戶可以在論壇上分享自己的留學申請歷程和結果,交流申請出國中的各類問題。家長幫是好未來旗下的家長社區,家長在其中交流孩子教育、升學的各類問題。
論壇是一種產品形態,背后承載的是用戶需要的“內容”,留學用戶之間、家長之間,在論壇上消費內容和貢獻內容,如果沒有好的內容,論壇模式很難發展和強大。
根據上文中提到的用戶之間產生親密社交關系的條件,論壇制造了用戶之間相遇的場景,用戶也有長時間的停留去消費論壇內容,但是用戶的核心訴求是內容。脫離了強大內容運營的論壇,無法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
家校通產品模式,是目前很多幼兒園、學校、培訓機構使用的產品,用來連接老師、家長和學生。家校通也制造了用戶之間相遇的場景,同時老師和家長、學生會通過家校通,產生頻繁的互動(作業、點評、即時通訊),但是家校通的教育場景的核心本質是“工具”,形式上接近社交關系產品的家校通,其實是教育場景下,用戶用于教學輔助的一種工具。如果脫離工具價值,家校通類的產品也很難單獨產生社交關系和場景。
綜上,教育產品和場景中,很多類社交形態的產品,本質上是內容和工具,這是用戶之間產生關系的源泉和基礎。產品經理必須先理解這一點,不可舍本逐末。
4、社交場景對教育主場景的反饋
根據上述分析,教育場景中,依托工具和內容產生的類社交產品形態,會制造用戶的相遇、長時間的曝光、頻繁的互動,進而讓用戶間產生親密關系成為可能。
但產品經理和業務負責人,緊接著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用戶之間產生的各種社交關系,對主商業場景的反饋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是需要加強還是減弱?這種關系對商業化和主體業務的影響到底如何?
這就好像讀初中和高中時,男女同學之間產生情愫進而早戀(用戶間的親密關系),老師(業務主體)會進行阻止,因為老師普遍認為這種關系是對學習成績(業務主場景)有負向影響的。
留學社區和論壇中,假如把用戶之間的關系產品做的更重,讓用戶之間更容易產生緊密聯系,那么是否會對其自營的留學咨詢商業服務本身產生負向影響?因為學生能通過其他學生獲取到更多的信息,更可能自助的完成出國申請的全流程,進而降低商業咨詢服務的付費率。
家校通中,假如產品加強了老師和家長、學生的直接聯系,會不會導致老師和學生產生私下交易,越過機構進行飛單。家長、學生和老師之間,通過在線產品變得更緊密的關系,是否會影響正價課的售賣?
1對1場景下,老師和學生之間通過長期上課(長時間的曝光和頻繁的互動),很有可能會產生親密的社交關系,這種關系一方面能加強學生對老師的好感,提高課程滿意度,降低退費率;另一方面也會導致老師飛單的可能性加大。
因此,每個教育產品經理需要思考和理解:首先,教育場景中的內容和工具,是構建用戶關系的基礎,是用戶依附于產品的本質。依托于教育主場景,產生的社交關系,在發展的過程中,承載社交關系的媒介可能發生變化(例如轉移至微信),這種關系后續能否正回饋于主商業場景,是產品經理做產品決策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希望此文對從事教育行業的你有所幫助。
相關閱讀:
我的互聯網教育方法論(二): 為什么微信小程序會顛覆平臺型互聯網教育公司?
我的互聯網教育方法論(三) 教育流量與課程產品設計背后的商業邏輯
我的互聯網教育方法論(四):趣分期上市,教育行業的分期該怎么玩?
我的互聯網教育方法論(五):教育行業SaaS產品的商業格局與未來
我的互聯網教育方法論(六):如何理解在線1對1和OMO教育?
作者:Jack Ma,曾就職于百度、跟誰學、新東方從事互聯網教育產品&商業化,資深互聯網教育從業者,知名互聯網教育自媒體人。
本文由 @Jack Ma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厲害,受益匪淺
還以為是馬云寫的,哈哈
歡迎各位閱讀我的文章,我的微信 18610992896,歡迎交流
給馬師兄手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