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如何找到進階臨界點

12 評論 17686 瀏覽 107 收藏 10 分鐘

如果把功能思維看成“點”,產品思維看成“線”,那業務思維就是“面”,這三種思維方式相輔相成,是我所理解的產品進階路線,也是不同的產品臨界點所在。

如果你也跑步,那你一定感受過從跑1公里到3公里、再到5公里的感覺,也一定了解從5公里跑到8公里的感覺,當你跑到10公里時,跟跑8公里又是不一樣的感覺。

初跑的人,起初跑幾百米都會大喘氣,堅持跑一周,發現能跑到1公里左右也不會太累,從1公里跑到3公里需要肌肉和心肺能力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能比較輕松的跑過3公里,再跑5公里一般不會有太大的挑戰。

從5公里到8公里,對耐力和心肺能力又會有更高的要求,跑到8公里前會有疲憊期,長期堅持就能比較容易讓肌肉和心肺適應這個距離,再從8公里跑到10公里就會相對輕松一些了。

有沒有發現,在跑步這件事上,每一次的突破其實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積蓄,然后突破一個臨界點,從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做產品,也是一次次在積蓄,然后不斷突破臨界點的過程,只不過,如果你知道臨界點在哪,階段性目標感會更明確,方向會更清晰,自然也知道該重點在哪發力。

對于產品能力的臨界點,分享一下我的看法,視個人情況不同,供君參考。

臨界點一:功能思維的形成

一個產品小白最初對產品的認知,更多是來自平時對其他產品的使用經驗,評判產品的標準基本是根據自身的喜好和習慣。

最初,產品新人會在使用其他產品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對產品感官和心理層面的認知,界面好看不好看,功能用著是不是流暢,是否能非常便捷地完成預定目的等,這些都是從一個普通用戶角度能感知到的。

隨著不斷進入產品經理的角色,從同類競品的體驗和分析,到對自家產品的需求定義,然后完成業務邏輯設計,開始規劃某一個模塊的信息架構和功能結構,最后到畫出原型。這個過程里,產品經理已經從純用戶視角過度到設計視角。

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是完整功能的設計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于兩方面,第一個是對其他產品的使用經驗,第二個是從需求到原型的專業設計能力。

臨界點在于,以用戶角色使用產品,不用考慮產品的邏輯嚴謹性,而以設計視角考慮產品,除了合理的邏輯以及常規路徑設計,還需要對很多異常路徑進行考慮和設計。而后者的思維方式,就是功能思維。

在使用登錄功能時,從用戶視角看,每一次的使用都是單點的,從輸入用戶名密碼到登錄成功,這就是一次單點過程。

從產品設計視角看,網絡異常判斷、用戶名密碼合法性判斷、登錄成功與否以及用戶交互反饋設計等,這些都是一個完整功能所必須考慮到的。

這種角色視角轉變,就是從一個產品小白到具備功能思維的產品設計者,就是第一個進階臨界點。

進階思考:

1、深度體驗競品,從功能邏輯、交互體驗、界面設計等方面建立產品感覺;

2、拆解每一個功能點,除了常規流程外,對異常流程進行全遍歷思考;

3、從用戶視角使用產品,從設計視角體驗產品。

臨界點二:產品思維的形成

具備完整功能思維的產品經理,對點狀的功能設計已經駕輕就熟。對基本的功能設計和交互設計已經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經驗,此時的進階,就是逐步形成產品思維。

我理解的產品思維是:深入洞察用戶需求,感受使用場景,并通過產品工具創造用戶價值且平衡商業價值的思維體系。

對用戶需求的洞察,需要放下本我,置身用戶場景,體驗真實用戶的感受,以產品經理的直覺發現用戶需求,通過產品滿足用戶需求,創造用戶價值。

產品思維不是功能思維的延伸,而是以用戶需求為基礎,平衡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判斷力和決斷力。

產品新人看到并且做到功能的邏輯完整性和體驗完整性,進階的產品經理要以用戶需求為驅動力,促進產品的不斷生長。

例如對于社交產品中的用戶群組這樣的產品需求,以功能思維去思考,群組功能要提供的是用戶群聊天,并且聊天信息以時間順序顯示,群組成員信息互相可見,群主可進行群信息基本設置等。

以產品思維去思考,首先要回答的就是為什么要有用戶群組。其次是群組帶來的用戶價值是什么。

社交產品滿足的是用戶溝通和互動的需求,人需要在群體中找到自身存在感,這是人作為群體動物的基本屬性和底層需求。社交產品某種程度上是在虛擬世界中構建人與人的溝通互動規則。

現實世界中,人和人可以單獨溝通,也可以群體互動,溝通互動的內容和形式也會多種多樣。比如我們會通過語言溝通,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同樣可以通過圖畫來傳遞意思。

這些真實的場景還原到社交產品中,我們就需要構建人與人的溝通渠道,也需要構建溝通的內容載體,這就是單聊和群聊以及文字、語音、圖片溝通的需求基礎。

對于用戶群組而言,我們構建的是群體互動場景,群組能在單點溝通的基礎上增加人與人產生交集的接觸面,這種接觸面的增大帶來的是社交網絡效應的形成。

社交產品中用戶關系的連接數量和穩定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直接決定了用戶的遷移成本。

所以,從需求出發,以用戶價值為考量,用產品思維去考慮用戶群組功能,就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于功能思維的角度。

產品思維的核心在于對用戶需求的理解,明確產品在需求上替代了原有哪個解決方案,在效率和成本上是否做了足夠的提升,并且始終以用戶價值為衡量標準,兼顧平衡商業實現,這就是第二個產品進階臨界點。

進階思考:

1、洞察用戶需求,深入使用場景,感受需求急迫性;

2、深度思考每一個功能背后的用戶價值,每一個設計都有存在的價值;

3、平衡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

臨界點三:業務思維的形成

業務思維是一種統籌綜合、全局思考、細節強化的思維方式,這里談的業務并不是一個具體的銷售業務或者商務合作,而是圍繞產品相關的所有職能板塊的合作。

一個產品的成功并不是只靠產品設計,而是產品、技術、運營、市場等多個合作方共同協作配合的結果。

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一定是基于對用戶需求的獨到理解,建立在對業務規劃和實施的細節把握上,通過產品驅動技術和運營達到產品目標。

如果把功能思維看成“點”,產品思維看成“線”,那業務思維就是“面”,這三種思維方式相輔相成,是我所理解的產品進階路線,也是不同的產品臨界點所在。

關于業務思維,由于本人經驗有限,就不在此展開討論。如果大家有自己的觀點和理解,也歡迎留言共同探討。

#專欄作家#

唐韌(Ryan),《產品經理必懂的技術那點事兒》作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唐韌,國內早期移動開發者,轉型產品經理,目前在創業公司負責產品工作。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哈哈

    回復
  2. 有啟發

    回復
  3. 不太認同,具體說下我的理解哈,如下:

    1、作者提到懂得需求分析是進入到產品思維階段,但從產品經理工作流程來說,是先進行需求分析再進行功能設計,所謂需求分析就是:
    ①確定該需求的目標用戶是誰;
    ②具體使用場景是什么;
    ③解決了什么問題;
    ④上線后具體衡量指標是哪些;
    以上4個問題明確后才能進行功能設計,以上這些工作都屬于第一階段,屬于初級產品經理級別。

    2、進入到第二階段是產品上線后通過數據分析進行功能優化迭代和通過豐富用戶畫像和標簽來制定個性化的推送機制,通過精細化運營達到用戶增長的目的,此階段屬于中級產品經理級別。

    3、進入第三階段是具備了全行業視角,能通過一個產品能看透一個行業,對產品現狀進行分析判斷出未來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或者能判斷出該產品能否活下去,這個階段需要產品視角+商業視角才能做到,此階段需要大量的實戰經驗和深刻的洞察力,此階段屬于高級產品經理或總監級別。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交流討論。

    回復
    1. 作者的第一階段想說的可能是,小白進階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太全局的思維,重點還是關注在了這個具體功能的細節中去了。第二階段是可以跳出功能本身,思考它背后的理由。

      來自四川 回復
    2. 同意樓上的說法,這里的點線面應該是從思考能力上進行區分,也是新人入行后普遍會遇到的情況。從一個功能點入手到如何全局統籌,我覺得作者寫的非常棒。

      來自浙江 回復
  4. nice

    回復
  5. 非常棒,點線面體還可以這樣定位和理解。

    來自四川 回復
  6. 有幫助,感覺自己現在處于階段1和階段2的臨界點。

    來自北京 回復
  7. 這是產品學到家了嗎? 如此透徹的分析,get

    來自北京 回復
  8. 很有啟發,非常感謝

    來自上海 回復
  9. 很不錯,有啟發,形成了明確的體系框架

    來自湖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