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北上廣高校的創業氛圍普遍不如二線城市的華科?

2 評論 13715 瀏覽 0 收藏 6 分鐘

知乎上有人關于此問題的提問:

主要是IT圈吧,像清華、北郵、北航都是有資源有人的,這三所高校都了解,清華還不錯,北郵尚可,北航幾乎沒有創業氣息。
但三所高校相對于華科都差得遠,這是為什么?
三所高校的優勢很明顯:
1.地處北京,信息暢通。
2.因為生源的優勢,能夠找到更優質的碼農。
3.北京互聯網氛圍好,創新也更好。
但就是在到處都是優勢的情況下,創業氛圍卻遠不如二線城市的華科,這很讓人費解,想了解原因,并針對性的做改善,求大知乎給力。

小編首先整理了來自林橙@知乎的回答:

清華的考G考T去美帝了……

北郵的跟著導師進企業賺錢了……

我航的馮如杯挑戰杯各種競賽最后進實驗室搞科研去了……

—————————————————————————————————————————

好好答題的分界線。

就是與這個學校的氛圍有關啊。

一群只知道“好好高考”的小p孩(我沒說所有人,但大部分人高三基本都是只讀圣賢書那樣,沒錯吧?)終于上了大學,不像高中,大學里不再有判斷優秀的唯一標準,而大多數人也沒有人真的想過職業規劃這類的問題。

想努力又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大部分人的選擇,就是像高中時候一樣,聽從老師的教導學長學姐的經驗,然后義無反顧的努力下去。

學校就像染缸,大部分人無意識地投身其中,被學長學姐們的經驗談染成了同樣的顏色。

閉環控制系統,還是說正反饋比較合適呢?

“一個學校特有的氣質”這類的事。怎么就那么巧,一類的人都聚集在了一個學校?所謂整體風貌,其實也都是在大學四年的生活中,被周圍慢慢同化的啊。

啊扯遠了……

說說北航。

還沒有報道的時候,新生群就有學長開始普及“馮如杯”等相關事情。

入學教育,輔導員說的話有小半是關于保研,科技競賽,以及之后進實驗室。

上課的時候老師在說他們帶的項目。

人人微博以及各種學生組織中經常能聽到學長學姐們說的都是科技競賽etc。

學校政策無比偏向于科研,抱老師大腿馮如杯一等獎就能直接保研。要知道我們系排名10/300還有沒保上的啊。

實習?跨專業考研?明里暗里的歧視,老師和輔導員給的各種檻不要更多。

……就這么狂轟濫炸兩個月,對大學一無所知又渴望在大學中“出人頭地”的人會怎么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不需要多說。

信息量暢通原本就是個偽命題。

大多數人獲取信息的途徑,不過就是小圈子里的口耳相傳。

清華,北郵大致也如此,方向不同而已。

至于學校的氛圍,經過N年的沉淀,也不是如今什么什么大潮沖擊的了的。

每個學校有每個學校獨特的氣質,也是好事。

至于改進,創業又沒比出國考研就業高大上。有愿意創業的,也有不愿意創業的,隨他們去吧。

小編其次整理了來自蕭玉@知乎的回答:

1,華科在武漢,去武漢的街頭和天橋看看吧:賣襪子的,貼膜的,擺攤的,而且大學生占多數。而我去西安南京卻沒發現類似的場景,并且在我印象里,好多武漢的同學都喜歡自己搗鼓點小事情,哪怕賺很少,我有個武大的高富帥同學還向我推銷他女朋友開的貼膜店產品呢。

只能說武漢這個城市的創業氛圍如此,學信息類的學生也肯定會受其影響。雷軍不就是當年跟同學一塊在武大邊上的小旅店開始創業嗎。

2,北京大公司比較多啊,大家的主流是去高大上的公司實習并努力成為公司的一員。大家都以去ms,Google實習為目標,貼膜的自己搞個小網站的并不是主流吧。

3,光谷就不用說了,大學生創業有很多優惠的,寫字樓租金我聽說當時政府有減免,光谷的小創業公司不要太多。反觀北京,看看那寫字樓房租吧,對于學生成本太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邊緣整理自知乎問答,轉載請注明并保存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在武漢有7年,武漢的創業環境不是很好,但是政府和民間組織又很像做好這個氛圍。在業的都忙著賺錢,積極響應的少,于是政府、民團都將資源往華科引,加上華科內確實有不少非常不錯的團隊和導師,于是,2-3年華科就真的變成武漢創業秀場了。

    跟幾線城市倒是關系不大,武漢是一個挺有趣的地方。

    來自北京 回復
  2. 身為北航人,贊同作者的觀點。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