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團隊工作秘籍一:如何與設計師一起工作?
在很久以前,我曾經做過產品經理,之后也做過開發工程師,在過去的7年里,我從事設計的工作。每一天我都和擔任這些角色的人一起工作,而每一天,在產品開發中,我對這三種角色相互合作背后的責任,挑戰以及藝術都有新的體會。對于那些想搞清楚設計這個奇幻世界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這篇文章就是為你量身定制的。 通常,這兩者差得并不太多。比如,你也許要說的是設定一個目標,將注冊轉換率提高X%,用另一種方式來說則是,你想做的就是要掃清那些讓用戶注冊變得復雜的障礙。但是你看,怎么說在這就很重要,“讓用戶注冊變得更簡單”與“優化注冊流程的轉化率”。一個說的是對于用戶的價值,而另一個則是傾向公司需要怎么做才能獲得成功。設計師通常都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的。 其他的基于設計師語言的翻譯: 我們能增加按鈕的點擊率么?=>如何讓用戶知道這個貼心的新功能并且知道它很易用? 我們不能讓這個改變影響了軟件評定的指標=>我們需要確保這個改變不會讓用戶的使用變得更加困難。 讓我們提高產品傳播率(原文用的詞是“viral coefficient”,直譯是病毒性系數,為此我還專門找到一篇文章,http://danieltenner.com/post/32889769888/0009-how-to-make-your-application-viral-html 這個傳播率= 參與邀請的活躍用戶的平均邀請數x活躍用戶中有邀請他人的用戶比例x受邀用戶中實際加入的用戶比例,比如產品有100個活躍用戶,其中50個人有邀請別人,平均是邀請3個人,而其中只有2人加入,那個這個數值為3 x1/2 x 2/3=1, 這個參數大于1則說明你的產品用戶數量會以指數增加,小于1則說明你需要通過一些市場手段來提高用戶數)=> 讓我們鼓勵那些喜歡這個功能的用戶分享給他們的朋友 每個設計師都不一樣,即便是“全明星”設計師(全能設計師),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為設計包羅萬象: 1.視覺設計:排版,對比度,層次感,以及那句老話“這看上去怎么樣?”都屬于這個范疇。正確的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了么?細節是經過精雕細琢的還是草率完事的?還有更重要的,這套視覺設計是否系統化? 2.交互設計:用戶完成某個任務是否簡單清晰?導航系統足夠強大么?動畫對于用戶來說是否自然? 3.產品設計:這個設計很好的解決問題了么?這個設計點有用么?是否有清晰的愿景?帶來價值與否? 有些設計師在視覺方面是個大牛卻在交互方面經驗缺乏,有些有著很好的產品策略卻在設計建模上偏弱。每個設計領域都有獨特的難題,選擇擁有正確職業技能的設計師來解決就顯得尤為重要。你不能指望隨便換一個設計師就能得到同樣的設計輸出,通常一個好的設計,以上三方面都是需要考慮到的。如果團隊里只有一個設計師,那么這個人最好是個多面手,而非在某方面特別優秀但是其他的卻很弱。如果有一個設計團隊的話,聚集各領域的能手也行的通。 為了進一步說明,讓我們來看看一些設計師等級以及對應職責的例子: 設計師等級1: 設計一個表格,用戶可以通過它來編輯個人資料。非常具體——假定用戶需要編輯個人資料,設計出表格的形式作為解決方案。 設計師等級2: 設計一個界面,用戶可以通過它來編輯個人資料。這個界面可以是一個表格,可以是所見即所得的實時編輯控件,也可以是一個模態窗口。 設計師等級3(廣度):設計一個可以更改個人資料,文章以及設置的編輯系統。這個要求就不只局限在個人資料上,而是一個靈活多變,橫跨應用的編輯系統。 設計師等級3 (深度):設計讓用戶更新個人資料的方式。這樣設計師需要思考,為什么用戶需要更新個人資料?在何種情況下?以及如果更好的引導? 設計師等級4:設計一個解決方案,從而提高應用中用戶的真實性。編輯個人資料也許甚至都不會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了,也許用戶間的相互評價系統更靠譜。 設計師等級5: 找到應用/公司/網站存在的產品設計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在最高階,頂尖的設計師往往是能夠推動產品愿景的。 換句話來說,當一個資深設計師感覺自己對產品愿景和策略有很強的主導權時,他會在提案中表現出高度生產力。相反,如果一個資深設計師拿到是一個初級的設計任務時,比如“設計一個表格”但是認為表格根本不是正確的解決方案,他們也許會對工作安排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很可能無法很好的完成這個設計。這種情緒正是影響團隊士氣的根源:越是資深的設計師,當他們根本不認同產品愿景和策略時,會越沮喪。 設計師之間互相反饋意見是改進設計最重要也最為有效的方式。如果設計師是獨自工作并且從未給其他設計師看過自己的作品的話,那么幾乎可以保證這樣的成果會比定期討論的效果差。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希望設計師們在項目研發階段(設計隨時都會迭代更新)坐在一起工作,而僅在項目執行階段(設計基本已經定稿,執行開發變得更重要的時候)與工程師坐在一起工作。 因為設計師的目標是高品質的體驗——不僅是應用的某一個方面,而且是橫跨整個應用;不僅是短期,更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舉“雜亂”為例,大家通常都認為雜亂是不好的,但是如何評定在添加到什么程度后變得“太雜亂”呢?這根本沒有辦法量化,同樣你也沒法通過添加某個設計點而讓用戶馬上感覺到提升。但是慢慢地,就是像海浪沖刷巖壁,這些點積累到一定程度,用戶就會覺得你的網站雜亂不堪,這時有其他更清新簡約的應用能取代你的話,就太遲了。 同樣的,設計師經常要求應用或是系統中不同部分做到一致,這看起來似乎有點過于挑剔,因為從功能層面來講,例如上傳照片的流程是一致的,這樣不就夠了么? 但問題是,用戶不僅只上傳照片。他們可能同樣會上傳視頻。如果上傳照片和視頻的流程是明顯不一樣并且是完全獨立的,這將十分令人困惑。用戶在上傳照片和視頻的時候會很痛苦。想想一下如果“文件”菜單項在每一個產品里的位置都不一樣,有時在左上角,有時在右上角,或者是底部又或者是其他任何地方,這對用戶來說都將是一個噩夢。 的確有些設計師在對重要性的平衡上不足。比如傾向于過高估計自己的個人經驗而低估大家乃至整個互聯網形成的經驗,又或是基于自己的體驗來設計產品,而事實上他們并不是產品的目標用戶。(當然,這里只是寬泛的說明問題,顯然并不是每個設計師都是這樣的。)但事實上,短期內的量化指標會受設計的變化而上下浮動,從而很難評估。像用戶對產品的信任、理解、長期的情感和喜悅——都會因為設計師對產品的改進而受到積極的影響,而這些卻是很難量化的。 說真的,你想要讓設計師心花怒放,喜悅萬分么?那就精確地將每一個像素都實現出來。設定高標準決不允許粗糙的頁面存在。為了實現一個設計細節而不惜大量工作,或是徹夜加班去做那些明確要取悅用戶的功能。據我所知,每一個設計師都喜歡與重視設計的產品經理和工程師一起工作——心甘情愿放棄夜晚和周末的個人時間,就是為了與團隊一起奮斗將產品實現,因為這是大家的共同信仰,整個團隊都希望能創造出真正有用、閃耀和更上一層樓的好產品。 原文出處:How to work with Designers? ?早讀課編譯如何與設計師一起工作——給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的秘籍
用設計師的語言,停止談論軟件指標,一起來說說用戶
設計師都有各自的強項,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設計師越資深,就能解決越抽象的問題
設計師之間的交流越多,工作開展得越順利(設計師也會變得更好)
設計師的價值和他在產品團隊中付出的努力是很難衡量的
關注細節,直擊設計師的內心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