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坑,填坑”,項目的那些事兒(第二階段,用戶調研)

4 評論 12600 瀏覽 51 收藏 9 分鐘

本文作者通過一些項目,進行了自我總結思考的一些關于采坑和填坑的一些事兒。上篇談到了需求探討,本文主要說說用戶調研。

上篇“踩坑,填坑”,項目的那些事兒(細說第一階段,需求探討)

簡易流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此為第二階段:用戶調研的說明。

  1. 需求探討;
  2. 用戶調研;
  3. 需求匯總,溝通,評審;
  4. 原型設計;
  5. 項目跟進;
  6. 測試上線;
  7. 后續迭代。

相關的背景:

在產品規劃項目立項的進程中:了解用戶、知曉用戶、留存用戶,才能使得開發的產品具有價值,帶來相關的效益點。

再好的產品沒有用戶去使用,也是屬于空有外表而沒有實際的利用價值,也可以用那句話形容:“千里馬易尋,伯樂難求也”。

因此用戶調研這個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只有經過了深入的用戶調研反饋后,根據實際的用戶需求點,來制定符合用戶受眾的產品才能使得其效益最大化,同時來維持用戶的數量!

但是現階段的項目進展中,很多公司都很缺乏或者沒有細化相關的調研,因此列舉一些自我項目中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以供大家相互探討!

項目調研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缺少用戶基準數據,用戶的實際反饋較少。

例如:很多反饋都來自運營人員的構想,并沒有實際去深入了解用戶所想,或者只是表象上的草草總結用戶行為。(用戶能來就已經不錯了,再填一個篇幅較長的選擇填空題,估計高考題都沒得那樣認真。)

(2)用戶的反饋很籠統,并沒有深入到具體的點。

例如:覺得網站交互設計不美觀,搜索不到自己受用的信息,不很好用,得不到客服的及時反饋等等

(3)缺少統一的調研人員去深入用戶調研,調查方法過于單一,數據量體化較小。

例如:調研人員僅僅從其他的一些網站,去查看用戶的反饋信息,或者來自自身平臺的一部分留言,并不進行相關的售后管控,服務的反饋意見的積累與總結。

(4)基準用戶較匱乏,沒有試點或內測用戶群。

例如:那么點點的推廣經費,拉來內測用戶并留存,也是困難重重。

相關的解決方案:

(1)選擇目標用戶進行相關調研,回答者有一定的福利優惠政策,繼而推廣收集到更多反饋。(需要一定的運營推廣成本,在服務良好的同時給予用戶一定的福利后,他們才會更加友好的使用及留存與推廣。)

范例:如圖所示的一款調查問卷鏈接,一般的人群不會進行相關填寫,但是給予一定的福利后,會吸引其關注填寫。

(2)調查問卷的合理準備,可以通過隨機抽樣調查(Sample Questionnaires,選擇大眾用戶群體,比相關100個人中隨機抽取相關的10人來作為一個代表性的統一)、基本調查問題(Basic Questionnaire,群而推之,通過不同的渠道來進行問卷的分發及填寫,進行最終的數據統計跟總結與反饋)、用戶訪談(User Interviews,抽取一些目標客戶進行深入的咨詢,邀約相關人員進行訪談,面對面的去更深入理解客戶需求)。

不同的調查訪問適用于不同的業務調研模式,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定奪。

范例:一個做留學業務的公司,關于學生申請平臺的調研,可以通過簡單隨機抽樣法跟訪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調研。

選擇已經申請過留學的100名學生作為樣本,從中隨機抽取10名學生進行相關的問卷發放及后續的咨詢服務,來收集相關的反饋,在這100名學生中也可定向選擇主要目標群體。

比如:一些學生在申請留學之后的額外服務的咨詢——他們可能還會有辦理簽證、預定公寓、留學旅游、移民等傾向,我們可以邀約他們進行相關的訪談,來作為一個長久性的用戶群體。

(3)通過其他網絡資源的用戶反饋推算,或一些綜合性的數據報告進行推演。(需要通過網絡的一些數據周刊年刊進行分析對比,歸納總結成符合自我受用的數據源。)

來自數據分析網站的區塊鏈走勢圖

(4)長期維系一些目標用戶,進行首批提測及調查反饋,給予一定的激勵制度。(可以模仿一些網站或者游戲的會員成長模式,給予一定的受用反饋可以得到相關的獎勵。)

(5)相關調查訪問工具:問卷星、麥客、Typeform等。(基本都會有一套后臺模版系統,可以統一收集用戶數據及分析,有部分功能需要收費。)

范例:麥客調查問卷,可以自行編譯設計相關的問卷類型,形式及一些簡單的功能,頁面設計也比較友情化,便于用戶填寫。

(6)相關偏向市場戰略方向的調研模式。

戰略方向的調研就牽扯到更深入的市場規劃方面了,簡要的舉一個例子:關于留學業務的后續市場拓展方向,哪一塊是當前階段比較受眾的方面?哪一塊是具有隱性爆發的?

目前留學熱依舊很熱門,但是后續的市場方向應該會更偏向于留學后的職業規劃,移民房產等其他方面,這些都需要細細的調研分析的,才能保證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性!

(7)調研方式的具體化流程如下,可以進行參考:

圖文源自網絡

以上就為一個傳統復雜的調研流程方式了,不同的公司根據不同的業務類型,可以從中篩選出受用的部分來進行。

還是拿留學這塊做一個簡單的例子:

首先確定我們的用戶調研群體?→發現需要調研的問題?→確定調研范圍?→準備好相關的基本材料?→選擇最高效的方法?→進行規劃?→相關預算的籌劃?→人員進行安排?→設計相關的問卷?→進行問卷的督導?→數據收集與整理?→對比分析后進行錄入?→相關真實性的核實與完善?→撰寫調研報告方案?→進行會議意談?→總結匯報進行產品的設計規劃。

 

本文由 @Leo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O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小哥,我目前遇上了這樣的難題,客戶方派了一個人跟我交接,我從他那兒進行調研,我做的功能設計完全符合他的想法,但是需求評審的時候,我發現他和他的上司(客戶方)想法有很多不同,所以我想問問,遇到這種事,應該怎么處理

    來自四川 回復
    1. 這種事情應該需要他跟他上司事先溝通好相關的需求,而且你得判斷這個需求的決定方到底是誰?誰到底能拍板并且是處于主導的,其次再分析主導方的需求是否符合現階段的功能設計及技術實現,然后整理好相關的所有材料進行評審后決定開發周期,切記不可一個需求對接不同的需求方,必須要與一個能說得上話的來對接,要不產品做出來后需求方會提出很多異議的

      來自四川 回復
  2. 希望結交更多的朋友,相互學習探討哈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