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能力模型解說—把控[上]

0 評論 14547 瀏覽 18 收藏 14 分鐘

很多產品經理都說自己是打雜的,我說:“對!“我也是打雜的。什么都干,最累最雜的事情該干的都干了。仔細想想,誰不是打雜的?越往上,越累,哪一天自己做老板了,不光給自己公司的那攤瑣事打雜,還要伺候合伙人,給客戶打雜,給員工打雜。

所以我們要感謝給我們這么多打雜機會的人,讓我們在這么多并行事務中,在這么多亂得一團麻,也不知道現在怎么搞,以后會發展的怎么樣,也不愿意去碰的事務中,讓我們干了,所以我們得到了成長。

很多說:“產品經理就是CEO的學前班“有點扯淡!并不是你的抬頭印幾個字叫產品經理,你就是產品經理了。如果你僅僅還只會設計本身,如果你不能很好的了解市場、懂得協調資源、把控時局,你永遠是柏拉圖的妄想,永遠到不了那一天。

既然打雜,我們就把打雜打打好,今天我說一下打雜中,也引出這篇的話題—我個人關于“產品經理把控能力的一點理解“。把控能力,很簡單的解釋就是:把握和控制能力。那把握能力,到底把握啥:

從一個專業的產品經理層面,需要把握以下幾個層面

1) 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

做事情都是從基層到高層,這么幾年走過來發現在之前老是抱怨。高層就是太高了,天天坐著那邊,喝喝茶、聊聊天,然后說著一些很虛的東西。時間長了,發現還真是自己沒文化,境界和格局不夠高。然后也突然的發現,自己原來看起來很虛的東西,現在看一看,想一想,回顧一下突然覺得很有意思。

行業的發展,是靠在行業里的積累和打磨的,所以首先要提升眼界、開闊視野,看看為什么大家都認為對的事情,我怎么聽起來沒有感覺,不知道他們說的都是神馬云里夢里。行業是要靠經驗累積的,所以不要著急,今天我、你還沒有到那個份上沒有關系,但我們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缺什么。

所以不要低頭拉車,要抬頭看路是很對的。很多人一年、二年…五年很快就過去了。每次和翰林聊天,發現他已經從產品經理到一個優秀的商圈里混的經理人轉變,最大的轉變就是視角從單一的產品和技術到多元化的行業格局、發展趨勢,并且可以準確的對幾個行業的走向進行預判。說到底就連炒股也得要看行情吧。

2) 把握市場的數據、機會

市場的數據可是個大寶貝,活生生的擺在我們的眼前。反映在各個指數、各個報表上,產品經理有沒有商業的感覺,還要對數據有更多的關注。行業的走勢、大盤的曲線、各個分支領域的漲跌。通過數據,我們可以早一步分析出這些數據背后隱藏的秘密,對于我們在產品的打磨、市場的策略上是非常奏效的。

舉個例子:很多人做SEO,其實SEO就是小小的產品??吹胶芏嗳瞬槎x關鍵詞、看關鍵詞排名、追詞、競爭對手分析,最后一步步把自己站點的流量搞上去。很少產品經理做這個,其實以小見大,把握市場的數據,通過策略的定制、調整,找到很多潛在的機會。

同樣的很多公司進行新產品的開發、產品需求的調研,同樣會對市場做很多的數據分析,然后找到潛在的機會,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機會都是我們通過數據分析后得出一個結論,然后就可以搞的。所有的機會領域的進入,都伴隨著風險和威脅,所以前提也要結合自己的資源的優勢的基礎上,以及整合行業、產業的基礎上,打有準備的戰。

3) 把握客戶的需求、訴求

最終產品面向的是客戶,不管前面商業計劃書、戰略方案說的多么的天花亂墜,都得要進行落地。落地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有人要使用你的產品或服務,并且可以給你帶來一定的利益,推動你整個產品、機體進行正向循環。

所以本質上最后落地的關鍵在于:“你的產品或服務向用戶提供了什么價值,是不是滿足了客戶的需求?”我稍微列舉一下成功的產品。Facebook滿足了什么需求、微軟的操作系統、蘋果的筆記本、團購網;還有,哪些產品,一推出來,又滿足了用戶的訴求,變成眾望所歸?京滬高鐵?3G?還是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生存的電子商務平臺?

每個產品經理天天都在講這個,但很多真的不知道文檔上包裝的很光鮮的需求,到底是用來滿足自己迎合領導的需求,還是滿足客戶的需求。

從一個企業的執行、管理層面,需要把握以下幾個層面

1) 把握公司的戰略、意圖

都說產品經理是炮灰,成了領導發了,不成了被踢出門走人了。不知道是杯具和洗具,不過到哪肯定是要有一顆心愿賭服輸的。不過還是看到很多產品經理很有天賦,做的很好,過2年就上去了,當然也不是靠玩人事的那點貓貓上去的。

把握公司的戰略、意圖真的最重要了,特別是企業再戰略討論、執行分解的過程中會出很多的偏差。有一個故事就在講1句話10個人來回傳遞一篇,到最后變得是非顛倒了。所以拿到產品,不要心頭熱,拿來就開刀。必須得仔仔細細,反反復復的考慮一篇,或者和自己的直接上屬再溝通一篇,不一定你得到就是最佳的。

把握公司的戰略、意圖基本決定了這個產品的未來的命脈了,之后你就很清晰的知道未來大概的趨勢、范圍、空間和整體走向了。很多事情當下還不知道到底靠譜不靠譜,走走、停停,看看是不是可以做得靠譜,很多東西都是靠人干出來的。

2) 把握領導的困難、處境

很多公司,地盤大了以后都會明爭暗斗。小企業做事、大企業做人做事,沒有沒有江湖的地方,所以到哪就別指望是塊凈土,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完了。

小企業基本老板說了話,干完活拉到,大企業很多時候得平衡彼此的利益,所以會有很多章法的調整,所以做事要摸摸路數。不是所有好的事情,都是好的事情,并且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支持。

前年一個朋友給我分享的一句話,還蠻有道理:大凡自上而下的事情,多半都是成的,大凡自下而上的事情都是夭折的,所以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們一定要明辨得清是非,耐得住寂寞,堅持對的事情。

很多時候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吃點虧算什么呢。如果和領導一條心、和團隊一條心,最好的辦法是保持實力,等待時機、實現翻盤。

3) 把握團隊的夢想、使命

團隊的夢想不是一紙張委任狀給的,是一個團隊的靈魂人物給的。團隊的夢想也不是領導給的,是產品經理身上散發出來的。因為不管是工程師、測試、UED的同學還是市場、運營的伙伴都是天天和產品經理泡到一起,產品經理是非充滿了夢想、激情、戰斗力,團隊也因此會充滿了夢想、激情、戰斗力。

上面的精英在搖旗,公司高層在搖旗,那僅僅是口號,是畫餅,大家心里很清楚的。所以最后不管是在業務驅動的團隊,還在技術驅動的團隊,真正能進行產品決策的產品經理把基本產品、基于產品的背景、價值、目標、夢想的聲音傳遞下去,整個團隊真的截然不一樣。

從一個自我人的角度,需要把握以下幾個層面

1) 把握個人的能力,和公司的崗位匹配

上面說了很多想法有點大,也沒有說出太多的解決方案,教大家怎么做。其實也沒有辦法教大家怎么做,所以只能大家一起摸著石頭過河了。把握個人的能力,和公司的崗位匹配,這一點比較實際。又到年底了,很多產品經理都想著升一升,升個LEVEL喜慶啊。

我們不是為了升而升,只要你的能力和公司的崗位能力想匹配,自然會有正向的結果產生。所以這塊又得讓你回到現實的工作中來,練好基本功、精藝求精。因為只有你在崗位上不斷的得到發展,你才有可能接觸到很高的面,你才有可能看到更高的格局。其實一句話:做好本職工作,出業績,穩中有升,踏實往前。

2) 把握個人的影響,和集體的理念一致

在中國實際上不是一個標新立異的國度,所以到哪講究的是:人和、和諧。談到個人理念,和集體的價值觀,所以格格不入的話,你會很痛苦,集體也會很痛苦,而且你也 沒法裝,因為你不能長期自己騙自己,要不選擇適應,要么選擇重來。

所以把握個人的影響和集體的理念一致,關鍵在于要學會一點的彈性,堅持原則的彈性,人很多時候是可以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融入到新的環境中的。有的人心智不強,到一個環境微笑的臉皮久了,練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是不是這么想的。不過有一點,求同存異,大不了求同的時候,把同的部分放大一點。人還是有法的!

3) 把握個人的發展,和行業的發展并軌

個人和行業是絲絲弱弱的關系,也是水到渠成的關系。周圍好幾個朋友轉行,都搞的不怎么樣。應了那句老話:“男怕入錯行!“。既然在你沒有能力到可以轉行之前就好好的把握個人的發展和行業發展并軌,一起向前。

行里人、行外人,其實沒有太多的差別,無非就是一直和這個行業里的人聊天、吃飯,拿這個行業里得到的報酬,做這個行業里的人,認識一幫這個行業里的人,最后有了很多這個行業里的知識、經驗。所以,在這里強調的是堅持。一、在你沒有看明白之前,不要換行。二、要握緊行業發展的脈搏,這樣你就有可能看待行業的問題比較深厚;分析行業的問題,來的犀利;行業牟利的時候,來的容易。一句話:堅定、看標桿、跟隨、領引。

控制能力,到底控制啥啊? 換口氣再來打字,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費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