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東:6個不可違背的“手機思維”

0 評論 6411 瀏覽 2 收藏 7 分鐘

剛入行互聯網的時候,讀到對我影響頗大的一本書,名為:《網絡價值——用戶決定規則的時代》。讀完我才知道,那是麥肯錫 1999 年的一份報告。

今天,熱詞「互聯網思維」就是同樣的意思,它是落腳于「用戶價值」,針對于傳統產業思考方式的歸納。

然而,僅僅止步于此,恐怕難以真正理解當下的產業趨勢。如果互聯網思維仍然站在 PC 互聯網時代,那這思維已經落伍。我們眼見了手機用了如此短的時間,迅速超越電腦,成為大互聯網的核心終端,以手機思維模式重新思考產業發展方向,是每一個人的新課程。

我用以下六個定義的改變,來歸納手機思維模式。

生活:從局部數字化到全面數字化——原子和比特的偉大相遇

數字化從資訊開始?;ヂ摼W的開始,人們通過 PC 把新聞、閱讀、電視等傳統信息一一數字化。但 PC 互聯網仍受到空間的限制,它只存在于電腦桌前,一旦離開電腦,數字世界和人們的生活就此斷開,生活只有局部被數字化。

手機讓生活全面數字化,移動網絡同時存在于時間與空間,它在臥室、客廳、廚房、洗手間、慢跑路上、通勤途中,甚至睡覺時。數字化信息也從圖文視頻這些信息向地理位置、溫度濕度、環境監測等一切信息蔓延。每一個原子都在被數字化,每一個原子都攜帶著信息。

或許可以這樣說:沒有被數字化的環節,就是創新的機會。

通道:從集中轉向分散——失控自由的網絡世界

互聯網之初,人們需要入口集中,門戶和搜索這樣的超級入口掌控著大部分流量,所有的服務都經由有限的信息通道被集中起來,再導向樹狀結構的末梢。

移動互聯網的階段中,流量分散而不可控,社交網絡、分工更細的 APP,用戶的行為隨機和不可預測,通道彼此縱橫交錯,編織成多維度的復雜網絡,信息通道變得無序和失控。

信息:從單一到立體——網絡世界和現實逐漸成映射關系

電腦互聯網時代,信息是單薄的,簡單的。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改變,是對信息全面性的要求,更加接近真實。而真實要求的是全面、多維、即時。舉例說明:電腦互聯網階段,我們檢索一個餐館,主要提供的是地址,這是死的信息。而手機思維模式下,用戶需要的是:地址+導航+最新評價+今天的交通狀況。

價值:從群體用戶價值到個人用戶價值——每一個人對應一個信息網絡

PC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更多是基于巨大流量獲得的群體用戶,針對群體用戶服務。同時也受到數字化規模、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的限制,用戶也只能以群體存在。單個用戶的面目是模糊的,還是更加接近傳統的媒體,族群、比例概念來分析。

手機思維模式之下,是網絡越來越理解用戶的個體,每一個個體是不一樣的,即使非常接近的個體,需要的服務也是不同的,而移動互聯網基于對用戶了解程度,真正的個性化服務具備了能力。

產品:從功能導向到情景模式導向——超級 APP 之外,小應用分群分場景提供服務

原有的互聯網產品思路,或者說 PC 階段產品思路,服務都是功能導向:為「尋找」、「通訊」、「圖片處理」、「閱讀」、「視頻播放」等。

手機思維模式,在情境模式下設計產品。如街頭打車:需要考慮的是位置、確認、聯系。視頻播放:要考慮客廳模式,路上下載等。和具體的生活場景結合,用戶才可能直接觸發。

交互:從非自然交互轉向自然交互——現實生活和虛擬世界的界限接近于不存在

PC 的互聯網思考模式,是鼠標交互,比之工業時代當然是簡單很多,但這仍然是非自然的交互方式。

今天,以手機思維帶來的第一步改變是觸摸式,很多人驚訝孩子在智能手機和 PAD 的使用上,比大人學得快。事實上,是因為觸摸是接近自然交互,孩子不需要學習,而大人習慣電腦的操作,反而需要再拐個彎回來。最近兩年,搜索開始使用語音 交互,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自然交互的趨勢,交互應該用更符合自然本能的方式來實現,語音、手勢、接觸或非接觸的體感……

小結

互聯網是不斷升級的網。缺少了「手機思維」的互聯網思維,是偽互聯網思維。新生的網絡接入原來的「互聯網」,他們就一起構成了新的、升級版的「互聯網」。

前方,就是我們期待已久的、真正的智能時代。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