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達成「原型圖」一稿過!你還欠缺些什么?

9 評論 19601 瀏覽 279 收藏 17 分鐘

「原型圖」是我沒轉到產品崗時接觸的第一個詞,就像你接觸的所有東西一樣,最容易讓你接觸到的,往往也是最「膚淺」的。見過一些文章這么分類產品經理,第一檔寫寫文檔、畫畫原型圖。第二檔做做分析,跟進產品的一個模塊。第三檔掌控大局,規劃、推進整個產品。

為什么Ta喜歡讓你畫原型

媒體與外界發聲過分地強調了所謂「產品用戶體驗」的重要。在局外人看來,用戶體驗不過是一個網站、一個APP符合用戶心理操作的一套體系,是個“吐吐槽”,“我覺得”就能搞定的東西。所以在所有“局外人”(包括不懂產品的技術、運營、市場)眼里,產品經理就是這樣一種人。殊不知,所謂用戶體驗并不是一款應用操作上的“爽”,還是整個公司所提供的解決方案的“爽”。從接觸、了解、使用、體驗服務、評價、售后這整整一套流程中,哪怕某個環節的疏忽也有可能造成體驗不好的感覺。

相信在初入產品崗的同學中,大家都常常被分去畫畫原型圖。做這種所謂「動動手」就能完成的工作,也讓很多新手以為抄抄改改界面就是所謂的產品設計了;因此有些人就會停留在這個階段繼而轉崗到了UE,有些人想明白了才算真正進入了產品工作。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許多垂涎產品崗位的人,會第一個注意到界面的美丑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人類都是視覺動物,這是學習成本最低,且不需要深入了解其他東西就能說出個一二三的技能。既然剛入行,就要畫圖的命運改變不了,那么我們就要想著如何把他畫出來,并且畫好。

接到需求后,如何將他變成原型圖?

這是很實際的問題。比較“笨”的人(其實在說自己)。在聽到一個需求后就會立即畫圖,不知道有多少菜鳥會這樣,可能聰明的人會更多吧。

為什么說這樣做很笨?因為大部分情況下,你“聽”到的需求都不是詳細的具體的可執行的。在從產品經理或總監那邊獲得需求之后,以為自己理解了就開始動手畫了,往往畫好之后會推翻的可能性很高。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我將這樣的行為,稱為「臆想」。

反思一下,站在需求或業務方,對于有價值的信息你收集了嗎?你有跟需求方深入談論這個需求了嗎?真正了解他想要做什么?他想要達到什么效果?什么功能?哪些是他能想出來的規則、流程、邏輯?

收集完了信息,整理一下思緒,思考一下,他這樣做合理嗎?不合理的部分,你能想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嗎?如果有,你又該如何有理有據的說服別人?那么,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再去和需求方碰,直到敲定結果。

當你將需求基本明確后,請召集項目干系人,一起坐下來聊一聊?聊什么?一是告知干系人我們要做這樣一件事情了?二是讓各個職能的人了解一下具體的需求,是否可執行?

因為每個人站在的角度不同,所處的觀察點就會不同,這時候不妨聽取一下大家的意見,適當修改需求。但切記:可以砍的往往是邊邊角角不妨礙主流程的東西;有些產品喜歡緊握用戶體驗的金牌,這樣做有時候會適得其反。如果產品在初期時,體驗可以退居其次,讓功能跑通才是重點。

這種算需求評審會吧,是種考驗情商的東西。你需要說服大家,如果某個點需要調整,不會提高開發成本,那么你可以堅持一下;前提是你需要有站的住腳的理由。如果反之,就大度的放棄吧。

如果這一切的很順利,需求、流程、規則都確定下來后,就開始動腦思考原型了??催^許多交互書,會做焦點小組,訪談,調查,可用性測試等等,說實話,不知道你們公司有嗎?反正我這里沒有。。

那怎么辦?那就劃船不用槳嘍~業務流程、操作流程、功能模塊都搞出來,再畫圖,畫圖的話,我會先看很多同類或有類似功能的產品,看看這樣的形式是否適合用到我們的產品上,能否進行改良或是有無改進的空間。

接下來思考什么呢?簡單的說就是,你的產品核心是什么?這樣設計有沒有突出你要突出的東西,有沒有讓用戶的使用效率提升,用起來很“友好”。這些交互的文章,有很多,大家肯定平時也沒少看啦。

要不要畫高保真的原型圖?

這個問題靠實踐才真正獲得真理,不過各個公司的狀態可能有不同。

原型圖是干嘛的?原型圖是一種表達你想法的工具,它讓你的想法圖像化。那圖像化給誰看?這個就決定了原型圖是否要高保真。給投資人,需要。給技術,不是特別需求。給UI,你需要,尤其是經驗不足的UI。給什么人看,決定了你要達到什么目的,有時候原型圖只需要表述清楚,有時候原型圖,需要傳達給你下游你想表達的東西,哪里是重點,突出什么,想要如何引導用戶使用和查看等等,這時候就要高保真起來。

再說一個類似的東西就是PRD,PRD是干嘛的,就是一種評判產品的標準,他不是特別能推進產品進度的東西,卻是一種呈堂證供和歷史存檔,有時候我會將PRD與圖形化的界面合并起來一起提交給下游。

不過如果我說以上都是扯淡呢,很多情況下高保真低保真PRD都冇用,最后都要靠嘴與勤快的雙腿,文檔什么的都不管事,多溝通,來避免信息上的不對稱。

那么如何讓原型看起來高保真起來?

見過有的畫原型真是厲害,跟真的APP一樣,我比較推崇一半一半吧。有些美觀度,但一些特效交互我就偷懶了;這些就用嘴,網上的案例或是文字描述吧。

第一次畫原型的時候,畫的奇丑無比,這里就不貼出來嚇人了??偨Y起來,如果想要提高你的畫原型圖水準,下面給幾你幾個方法,真的只是方法論,更多的還需要你不斷的練習。

  • 比例
  • 布局
  • 大小
  • 關聯
  • 顏色

先說比例,無論是網絡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看起來很和諧的東西都是比例很好的東西,在做原型圖的時候也是一樣。如果你畫的尺寸與真實網頁相差無幾的話,對一般的觀者來說就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對于你的下游UI,也能在很快的時間,了解你的意圖,不需要在為你調整比例。我只做過兩次網頁版的設計,經驗寥寥,不過我在畫WEB端的時候,會先確定整體頁面的寬度是1200PX,還是1000PX;確定寬度后登錄/注冊的狀態欄的高度,導航的高度等等;比例這東西滲透到整個原型制作的每個細節。

1

拿個今天剛畫的原型舉例吧,是web端,這是我第二次畫web端,畫的很爛請見諒。

根據接口、功能、需求、提供的文字等等一些條件權衡后,這個汽車保養的服務,我就只準備在首頁放一些很簡單的東西啦。采用大約1000PX的頁面,考慮到會有小屏幕的人使用,并且該業務后面的預約環節操作會比較集中;內容頁東西不是很多,用大尺寸會顯得很空。

再說布局,這方面沒什么特別深奧的理論來告訴大家,我一般會借鑒其他同類網站的布局,將功能,模塊化先畫好的大的方塊。就好像我們在畫素描的時候,會先將靜物的輪廓畫出,再描繪細節。在原型制作的時候也是一樣:過快的進入細節,會讓你的視野變窄。常用的一些像柵格化,黃金分割都是不錯的布局工具。

接下來說大小,大小能讓一段文字或是一張圖片,甚至是一個區域,達到突出的效果,吸引用戶的視線??梢詫⒁攸c突出,弱化其他的信息。下圖中,我想將流程提示與下面的操作區別開,產生層次感。在汽車信息部分,突出了車主的汽車品牌名稱,抓住眼球,將更改車輛放到右側,將其弱化。這就是大小所能夠給你帶來的妙處~

之后是關聯,我們發現當信息堆在一起時,會分辨不出他們的之間的關系,而且有些毫無關系的信息放在一起,會讓人感覺非常的莫名其妙。做產品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歸納與總結能力,相信這點大家都不會含糊的。這個世界有種東西叫留白,留白就能很好給你關聯或不關的視覺感受。將有關聯的東西湊近,另外一組離他們遠一點,效果立竿見影,這種張弛的感覺,會讓你的原型美觀不少的。

2

3

最后是顏色,顏色一樣可以達到突出重點的目的,但是控制顏色也是件技術活兒, 控制不當就會“花”。比如上圖,本來設計的時候在「服務地址」的地方,我是突出了「更改」;但是在與技術和接口方溝通后發現更改城市會改變價格,那么就給用戶一些提示吧~突出一下,盡量弱化更改,避免用戶做這個操作,所以我就用顏色來加重了提示。

基本上按照上面的思路去思考,就能畫出能看到的過去的原型圖了。但是經過UI的加工后,你才會發現:原型圖果然還是原型圖。人就是這樣不容易滿足,而且我們也確實不應該滿足,當一個畫圖人。

那么該如何慢慢擺脫“畫圖人”的頭銜

我很喜歡一個理論叫“用戶體驗五要素”;這個方法論很厲害,能讓你在任何問答與思考中保持一個邏輯思路清晰的狀態。

他包括以下五個層次:

戰略層

網站的范圍基本上是由網站的戰略層(strategy)所決定的。這些戰略不僅僅包括了經營者想從網站得到什么,還包括了用戶想從網站得到什么。就我們的網上書店的例子而言,一些戰略目標是顯而易見的:用戶想要買書,我們想要賣出它們。另一些目標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說清楚的。

范圍層

結構層確定網站各種特性和功能的最合適的組合方式,而這些特性和功能就構成了網站的范圍層(scope)。有些賣書的網站提供了一個功能,使用戶可以保存之前的郵寄地址,這樣他們可以再次使用它。這個功能——或任何一個功能——是否應該成為網站的功能之一,就屬于范圍層要解決的問題。

結構層

與框架層相比更抽象的是結構層(structure),框架則是結構的具體表達方式??蚣軐哟_定了我們的結賬頁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而結構層則用來設計用戶如何到達某個頁面,并且在他們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蚣軐佣x了導航條上各項的排列方式,允許用戶可以瀏覽書籍的不同類別;結構層則確定哪些類別應該出現在那里。

框架層

在表現層之下是網站的框架層(skeleton):按鈕、表格、照片和文本區域的位置??蚣軐佑糜趦灮O計布局,以達到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使你在需要的時候,能記得標識并找到購物車的按鈕。

表現層

在表現層(surface),你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網頁,有圖片和文字組成。一些圖片是可以點擊的,從而執行某種功能。例如把你帶到購物車里去。一些圖片就只是圖片,比如一本書的封面或網站自己的標志。

當他人讓你介紹產品時你可以這么思考;當你在思考一款新產品時你可以這么思考;當你在做產品規劃時候請思考一下。等等等等。。真的很厲害,大家可以經常拿出來做做練習。其實產品經理在「產品」方面的造詣,就是不斷的深入這幾個要素!越是深入產品的功力越的強,有表入里,層層遞進。

最近有聽「大師」說:孩子,解決問題才是產品該做的事,你就少看點交互、體驗類的東西吧。

「我」說:大師,請您下山看下,我們這凡人界,再說吧。呵呵。

#專欄作家#

辛超,微信公眾號:pmnot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九櫻天下產品經理,關注社區共享經濟領域,曾任藍標集團策劃經理,負責運營百萬級粉絲微博賬號,現轉崗產品,擅長產品設計與運營。希望未來自己打造的產品,能讓世界變得更好一點點。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了,謝謝

    來自福建 回復
  2. 說能說說這句話的核心點在那?

    最近有聽「大師」說:孩子,解決問題才是產品該做的事,你就少看點交互、體驗類的東西吧。

    「我」說:大師,請您下山看下,我們這凡人界,再說吧。呵呵。

    來自北京 回復
  3. 原型圖做到哪種程度都是視情況而定的,在我這邊看來,更主要的是可以展示業務邏輯流程,以及一些簡單的模塊線框劃分

    來自重慶 回復
    1. 贊同

      來自北京 回復
  4. 如果公司沒有將職位細化到:產品、交互、UI、等等相關時,那么產品真的感覺就做了好多人的工作

    來自重慶 回復
    1. 所以才細分啊 不然就真成產品(UI 交互) 程序員了。然后多少人累成狗

      來自四川 回復
  5. 前面有一段話我這樣理解,給投資人看原型,真心要高保真,投資人才更加知道你的想法。給下游的話可以不用太高保真,太高保真容易限制美術設計的思路

    來自廣東 回復
  6. 現在越來越覺得,高保真最大的門檻不是技術和勤勞的問題,你們這些做高保真的產品經理視我們設計獅為無物么?。?!

    來自湖北 回復
    1. 在沒有設計師或者設計師是新手的情況下還是會畫高保真的,如果設計師很牛逼還是不要搶人家飯碗了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