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頁原型,五個缺陷。

2 評論 4253 瀏覽 26 收藏 14 分鐘

對產品來說,原型就是自己經驗、想法和對需求理解的表達。如果一個原型出了問題,意味著自己對需求理解、功能設計之類的基本功還需要了解才行。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經歷的一個原型數個問題的情況,推薦給各位學習。

“原型設計不僅是設計的一部分,更是連接想法和現實的橋梁?!?/p>

半個月前,公司開始對各部門進行人才盤點,驟然刮起了一陣緊張風,讓本就內卷的氛圍更加雪上加霜,為此,我們產品團隊也趕緊做了內部自我審查。

盤點期間,鏡同學還發起了“產品薄弱項”的投票反饋,出乎意料地發現,排名前三的竟然分別是“業務需求調研”、“產品規劃”、“產品PPT方案編寫”。

是的,甚至有不少同學認為“PPT方案編制”都是專業短板,但卻沒有一個人認為原型設計是自己的薄弱項,在大家固有的認知里,這是吃飯的家伙,屬于基操。

如果說產品是業務的表達載體,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原型就是產品的表達載體。

我認同對業務需求的洞察與抽象、提煉客戶價值遠比美化原型重要,但原型設計依然是產品思維的體現,“相對不重要”不等于“絕對不重要”。

事實上,上周我還參加了好幾個同學的需求評審會,更發現大家對于原型設計這個專業底座還是有不少通病。

在我看來,這些問題的背后其實不僅是產品洞察力的缺失,也是產品思維不系統、方法論不全面所致。

或許,我們需要重新思考。

一、原型交互要提升用戶效率

“提升效率”可能是最常見的用戶價值之一,無論是to B還是to C。

先說下這個同學的原型設計案例:

簡單來說,我們這個需求的業務場景是,企業用戶在巡檢場景時只需要拍個照片就可以通過AI能力輸出巡查項、排查建議、風險率、報告等信息,你看,一樣也是提高作業效率。

該同學的設計也很簡單:點擊“AI巡查”功能圖標 → 進入表單頁面 → 在表單頁面再次點擊“拍照”按鈕 → 拍照并上傳照片 → 返回并提交表單→輸出AI建議。

這樣設計看起來似乎并無不妥,但其實有效率提升空間,在評審會上我引導該產品同學去思考背后的業務場景,即,用戶使用該功能最首要、最高頻的動作其實就在于“拍照”,而后才是智能化的數據分析。

那么,如果是這樣,用戶操作路徑可以縮短,其操作效率完全可以再提升一步,即,點擊“AI巡查”功能圖標之后,直接就進入拍照頁,這樣更符合用戶實際的操作場景。

咱們要有這個認知:原型設計在交互上要服務于用戶效率,產品經理不是單純地把功能實現,而是要使產品能更高效地為客戶創造價值。

二、界面設計:不夠美觀、缺少規范

低保真,絕對不等于無規范,更不代表可以忽略美感。

事實上,根據Forrest、Qustrics、麥肯錫等專業咨詢機構的用戶研究,美感往往是用戶留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的,這也是體驗經濟時代的產品特征。

同樣的,對于原型設計來說,產品同學也一定要培養美感,只有這樣養成習慣之后,才會更本能地產生用戶共情。

比如,我們這個同學的原型設計,其列表頁面很錯亂,因為需要填寫的信息較多,他甚至還做了分頁,但是,既沒有進度提示,也沒有當前頁面位置。

坦白說,從功能上來看,他這樣設計也能實現產品功能,但卻缺少設計師的美感和規范性,我首先建議他多看一些類似的競品,比如,鐵路12306的卡片設計。

其次,我還是建議系統學習下Material Design、Human Design、Ant Design等相關設計規范,這對于我們提升對用戶美感的洞察力很重要,也是產品設計思維的體現。

三、頁面元素:未體現商業轉化設計

原型設計是產品經理的內心鏡像。

另一個問題則是,該同學在頁面原型上缺少對產品盈利點、成本控制等相關的設計,沒有體現商業化的設計意識。

比如,我們AI能力使用的是ChatGPT4.0的接口,這是收費的,用戶使用一次大概2元左右,顯然這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并不低。

但通過該同學的原型,我們并沒有看到對使用次數的限制,或是,購買AI付費包的設計,這些其實是很有必要的。

成功的商業策略是找到并滿足顧客的痛點,同時保持成本效益。

早些年,我們某個產品模塊需要給用戶發送短信,但就是因為沒有做好限制,導致用戶不停地惡意觸發而產生巨大成本,短短幾個小時就損失了好幾千元。

回到咱們上述這個AI場景中,我們完全可以且有必要限制下用戶使用次數,當然,前提是也需要調研下用戶使用頻率,你看,原型設計背后其實是對業務的深刻理解。

比如,限制當日拍照次數10次內;或者,限制每5分鐘限制調用1次;或者,提示付費購買AI技能包等。

當然,這里多說一句,可能有同學會說要應用MVP的理念,逐步迭代,不要盡善盡美,這并沒有錯。

但鏡同學始終認為,MVP作為最小可行性產品其實是開發視角,而從產品視角來看還是要盡可能考慮周全,絕不能當做惰性思考的借口,要努力做到業務閉環、數據閉環的,這是道,至于如何體現,那是術。

換言之,在“道”上,我們要商業化、要考慮成本;在“術”上,我們可以簡單處理,如,直接彈窗讓其聯系客戶購買。

四、功能設計:缺少必要的信息提示

鏡同學認為,原型設計另一個重要作用則是需求傳遞,而好的原型設計能使得需求傳遞的效率更高。

因而,原型設計的典型特征就是要功能完整,尤其是應該在界面、交互上需要充分體現設計邏輯、業務規則等。

換句話說,咱們設計越完整,越能降低溝通分歧。

比如,該同學的這個頁面需要錄入的信息很多,甚至都用上了分頁,但是在返回上級頁面時沒有“彈窗警示”,而且在提交時也沒有“提交成功”、“提交失敗”等信息提示。

如果說后者的提示是體驗性,那么前者的提示絕對屬于功能完整性。

從用戶角度來說,彈窗絕對不是都代表打擾,試想一下,如果用戶吭哧吭哧錄入了半天的信息,一不小心誤觸了返回按鈕,但卻沒有任何提示,內心可能會很惶恐。

從需求傳遞角度來說,我們跟開發、測試等評審時,沒有彈窗設計,也沒有toast提示,這樣傳遞的效率就很低,也很容易出現開發遺漏,要知道,并不是所有開發人員都會逐字逐句地查看需求文檔。

當然,從產品設計上來看,若詳情頁面未填寫完畢時就點擊“返回”按鈕時,可以有多種實現方式,如:

  • 數據直接保存,不會丟失,并且toast提示:您錄入的數據已保存。
  • 數據仍會直接保存,但缺少toast提示,用戶體驗欠佳,但功能設計OK。
  • 如果不能保存,最好是彈窗提示,如,如果返回數據將丟失;對用戶進行提示。
  • 數據不保存、返回無提示,體驗很差。

不過,如果咱們在原型設計中并沒有體現,那就很容易造成技術人員在開發時缺少依據,最后他們可能只會選擇最簡單的方式,并且,后續撕逼我們也缺少底氣。

五、體驗設計:沒有深刻理解用戶體驗

體驗家XMPlus創始人 & CEO 辛濟云說過,驅動SaaS增長的底層邏輯有兩個:營銷邏輯和體驗邏輯。

Salesforce前營銷總監在他的《訂閱經濟》?書中指出:“我們必須重新評估軟件公司的價值定位,改變最根本的問題:從原本的“可以銷售多少產品”轉變為“如何提供符合直覺的友善服務,滿足客戶需求”?!?/p>

同時,卓越的體驗并不僅僅是指增加娛樂性和交互的炫目,而是專注于幫助客戶更高效地達成目標,即使是復雜的功能和流程也應是易用和自然的,創造功能流程上的“卓越的平凡體驗”。

基于此,鏡同學認為,用戶體驗對于產品經理來說,隱藏在全周期的細節之中,而原型設計更是體驗思維的聚合之地。

從我們這個產品同學的原型設計中不難看出,他其實缺乏用戶體驗思維,僅僅只是停留在實現業務功能的淺層,我們隨便舉兩個小例子:

比如,這個AI需求設計是個新功能,用戶剛上手時多少還有些難度,那么在用戶初次使用時就需要引導用戶,但他并沒有增加功能引導相關的體驗設計。

再比如,頁面上有些操作按鈕不好理解,并沒有提示文字,像上傳圖片時有大小、格式限制,但卻沒有提示文字,當用戶上傳失敗時也沒有toast提示。

鏡同學發現類似于這樣的細節設計缺陷有很多,這也說明大家對于體驗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說到這里,我推薦大家可以看下《客戶體驗101》、《客戶體驗至上》這兩本書,也可以多關注學習下Qustrics等網站。

有人說,在原型設計的世界里,簡潔是基石,實用是核心,體驗是靈魂。我們追求的不僅是視覺上的美感,更是用戶體驗上的極致。

當然,原型設計不應該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持續迭代的過程,鏡同學更認為:原型不只是工具,更是設計思維,還是一門語言。

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產品大峽谷】,微信公眾號:【產品大峽谷】,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些都是最基礎的,可能時間或者產品認為開發知道,就不會去畫這些細節,從而導致開發看不到就不做!

    來自四川 回復
    1. 那這些問題是算開發的還是算產品的呢?哈哈,這就容易扯皮啊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