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需要了解的交易費用和邊際成本淺析:裝修公司的規模為什么做不大?
對產品經理來講,學習、理解邊際成本和交易費用非常重要,下面筆者從裝修行業為什么那么多私單?、裝修行業的公司為什么做不大?兩個方面分析內容,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俞軍老師在《產品方法論》中提到,產品工作屬于強實踐性的社會科學。鼓勵產品經理學習經濟學和心理學,而在經濟學中他介紹了4個必學學習的概念,邊際成本是其中之一(效用、成本、邊際、供需規律)。
書中還提到了交易模型,他說研究交易模型,除了理解產業鏈上各方的價值判斷和復雜關系,主要研究的就是交易費用。
可見學習和理解邊際成本和交易費用對產品經理來說非常重要。
下面筆者就從裝修行業的兩個問題來展開分析下邊際成本和交易費用。
羅納德·哈里·科斯(新制度經濟學的鼻祖,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的代表作是兩篇著名的論文。
其一是1937年發表的《企業的性質》,該文獨辟蹊徑地討論了產業企業存在的原因及其擴展規模的界限問題,科斯創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這一重要的范疇來予以解釋。
所謂交易成本,即“利用價格機制的費用”或“利用市場的交換手段進行交易的費用”,包括提供價格的費用、討價還價的費用、訂立和執行合同的費用等。
科斯認為,當市場交易成本高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協調成本時,企業便產生了,企業的存在正是為了節約市場交易費用,即用費用較低的企業內交易代替費用較高的市場交易;當市場交易的邊際成本等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協調的邊際成本時,就是企業規模擴張的界限。
上面是摘自百度百科的一段對于科斯《企業的性質》的總結。學術的東西比較生硬不好理解,我來通俗的講一下這個經濟學原理如何回答裝修行業所面臨的那兩個問題。
科斯說企業為什么誕生?當市場交易成本高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協調成本時,企業就誕生了。也就是說當要為客戶提供某種服務的時候,以公司的名義去服務客戶,比非公司化去服務客戶,在同等服務質量下,哪種模式的成本低,哪種模式勝出。
交易費用更強調交易中的產品或服務的直接成本之外的成本,尤其是讓交易雙方達成互信的成本。個人感覺理解起來有點類似交易雙方為了成交付出的沉默成本。交易成本指市場主體由于尋找交易對象和實現交易所需的成本。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沉默成本更強調過去發生的成本就不要在當前的決策中考慮了,賠了就賠了。
一、那么裝修行業為什么那么多私單?
顯然的,在裝修行業,裝修公司的交易成本高于私單,裝修公司經營需要租賃場地,獲客需要推廣,做廣告,雇傭中后臺人員等等。
而私單(設計師、包工頭,工作室)這些方面的成本非常低,甚至是0,但是裝修公司和私單提供的服務沒有根本區別,都是設計師的設計服務,包工頭的管理服務,工人的勞務服務,以及去市場上采買的材料(部分裝企在集采上是有成本優勢的,但規模還達不到可以在供應鏈有話語權),而裝修公司卻成本更高,所以沒有競爭力,市場份額被私單吃掉幾乎全部。
裝修公司的存在本來是應該幫客戶節省開支的,結果卻背道而馳(說到這,坦白說我是沒有勇氣去成立一家普通的裝修公司的,一定虧死)。
科斯還說企業擴張規模的邊界在哪里?當市場交易的邊際成本等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協調的邊際成本時,就是企業規模擴張的界限。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就是說當企業所服務的客戶規模在上升,比如銷售額從10億,變成20億的時候,成本從8億,變成了18億,那多出來的2億就是邊際成本,如果這個2億變成了-2億,也就是16億,那這個企業的規模還可以繼續擴張。但是如果邊際成本變成6億,也就是22億,那這個企業一定只能是收縮規模了,不然就面臨持續虧損了(我這個解釋不一定百分百匹配科斯的原理,但大致道理應該差不多)。
說到這里還有必要說一下市場體系的三大支柱,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通常商品市場隨著生成規模的擴大,邊際成本是下降的,比如手機,賣的越多,成本越低,利潤越大;資本市場隨著資本規模的擴大,邊際成本幾乎沒什么變化;勞動力市場,隨著勞動力規模的上漲,邊際成本是顯著上漲的。
所以一個企業經營規模的上漲非常依賴勞動力規模的上漲,那么他的擴張難度就很大,風險很高。
二、裝修行業的公司為什么做不大?
頭部裝企營業規模普遍在20-30億,極少時候突破50億,市值也在這個范圍,很難跨城市運營
而裝修恰恰就是這么一個行業,嚴重依賴勞動力,設計師和裝修工人的總可服務時長決定了企業的經營規模的上限。雇傭的人越多,管理難度越大,邊際成本越高,虧的錢越多。即使是使用了分包這種非?,F代的高效的商業模式,也依然無濟于事。所以在這個緊箍咒(科學原理)下面,有了這句傳言:裝修公司不擴張等死,擴張必死。
那裝修這個行業接下來該怎么走?
剛才說的經濟學原理大部分都在圍繞交易成本,邊際成本。總結一下就是現在的裝修公司的組織和商業模式交易成本高、邊際成本高,所以收費又高,公司規模又做不大。那么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是要找到一種模式,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同時規模擴張的時候邊際成本下降或者漲幅可控。
有一本書叫《零邊際成本社會》作者是杰里米·里夫金,書中作者敏銳的觀察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貢獻遠超前兩次,數十億人、數百萬組織、不計其數的設備通過互聯網連接在一起,社會生產效率將無限提高,社會生產成本無限趨近零。他預言,“零成本”現象孕育著一種新的混合式經濟模式,這將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零邊際成本、協同共享將會給主導人類生產發展的經濟模式帶來顛覆性的轉變,我們正在邁入一個超脫于市場的全新經濟領域。
乍一聽有點像共產主義,記得有一期《邏輯思維》羅振宇說,互聯網和共產主義有很多共性,他們都主張自由人的自由聯合。共產主義和零邊際成本都過于理想,理想不一定能完全實現,但是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也是正確的選擇。
答案就在趨勢之中。裝修行業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改造組織協作模式,提高行業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從而為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裝修服務。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問,不是已經有很多互聯網裝修公司了嗎?他們是這么做的嗎?互聯網這個詞是一個很抽象的廣義的詞,現在很大程度上大家只能被它的號召力所以吸引(即品牌營銷的概念層面)。
它并不包含具體的執行方法,尤其是在傳統行業,所以大家其實都在想答案在哪里?互聯網是不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或者還有沒有其他什么方法?比如現在非常流行的整裝全包裝修,某企業提出的極短工期交付,產業工人,BIM系統,ERP系統..等等,這些都會一定程度的降低交易成本和邊際成本。但目前來看,這個降低的程度還不夠理想,首先交易成本肯定低不過私單,而邊際成本也不能實現隨著企業規模上升而降低的理想模型(理論上規模無上限)。
原因是因為目前的創新應用還是點狀的,沒有從系統(根本)上解決問題,也許只有各個點的問題都解決了,系統的問題才能開始被解決,大的變革需要時間,量變引起質變吧。
所以目前來說,大家都是解題者,還沒有一家可以說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有效的解決方案(降低裝修行業的交易費用,邊際成本)。
曾鳴老師的《智能商業》可以說是一部產業互聯網的行動指導書。提出傳統行業需要創造性的解決如何信息化、網絡化的問題,最后才能智能化。
筆者曾經試著給出一個解決方案,不過項目失敗了,思路可以分享給大家: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一個裝修過程管理的協作平臺,通過電子預算將裝修這件事情數字化,信息化,然后讓服務者通過平臺派單去為客戶提供服務。通過不斷的技術迭代升級,打造一個智能的協作平臺,大幅提高協作效率和服務體驗。
我的思路是如何降低交易成本的:簡單的說,就是依靠BIM技術,實現在人工報價時采取“成本+利潤+透明”的報價方式,給客戶提供和私單一樣的價格。而材料的報價,隨著平臺規模的上升,肯定可以比私單的材料便宜(目前部分企業在供應鏈上已經具備一定的和上游溢價的能力,只是迫于盈利壓力,并未把這部分的利潤讓給用戶)。
而邊際成本隨規模的增長而降低,則依賴于互聯網擅長構建的共生、共產、共享的組織能力,讓普通企業不敢想象的規模的服務者在系統里工作。用系統規則代替人的管理。
本文由 @李海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交易費用的高低,通俗講,代表企業是否真正創造價值,是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