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的cos委托,是生意還是社交?

1 評論 7725 瀏覽 10 收藏 16 分鐘

最近在社交平臺上,cos委托這一形式正在逐漸成為一門生意,這一服務源于亞文化中的cosplay文化,接受服務的人會扮演委托人喜愛的二次元男性角色,陪伴委托人度過一天的約會。那么,如何理解這樣一門生意?cos委托應該算作一門生意,還是一種社交?

見你之前,專程烤制你愛吃的馬卡龍,親自插畫準備精致的花籃,再繪制一副永不凋零的鮮花,作為送給你的三樣禮物。

見面之后,逛金光閃閃的古著店時,偷偷買下你目光流連的小小飾品。吃完飯后,一起在陽光晴好的河岸散步,天色將晚時在水邊放煙花,在路燈下共舞華爾茲,牽著彼此的手輕輕旋轉。

這并非偶像劇或乙女游戲的劇情,而是B站熱門cos委托視頻中的一例。委托人與coser即使是“一日戀人”,帶來的浪漫戀愛與滿足感確實無與倫比的。

cos委托是一種服務,它源于亞文化中的cosplay文化,參與者會穿上服裝,化妝扮演自己喜愛的動漫、游戲等作品中的虛擬角色。

作為伴隨著國內乙女游戲的興起應運而生的一種副業,cos委托一般是扮演委托人喜愛的二次元男性角色,陪伴委托人度過一天的約會。出于安全考慮,cos委托一般由女性向女性提供。

一、一門生意——時薪二十,上不封頂

cos委托正在成為一門生意。

線上存在一種舉牌委托,它特指coser手舉單主照片(一般舉手機相冊)拍攝照片的活動。整個委托在線上進行,以照片交付,價格非常低廉。

線下的委托活動則更加豐富,普通cos愛好者標價20-200元/小時,一般一天起算。頭部coser由其專業度標價則高上許多,日薪能夠達到千元甚至更高,但即便如此,頭部coser的委托可能已經排到了明年。更有甚者,會有愛好者以六位數買斷某個coser,只接受自己的委托。

cos委托中會看到很多新詞語,下文以名詞解釋給大家做一些簡單介紹。

  • 【推】“推”指喜歡的角色,“單推”表示只特別喜歡某一角色,“單推人”是一種自稱。類似還有“激推”,表示情感非常激烈地喜愛某一角色?!岸嗤啤眲t是喜歡多個角色。約cos委托一般就是約“我推”。
  • 【廚力】是指喜歡、迷戀的程度,具體可能會表現為對相關作品的了解程度。
  • 【單主】諧音也稱彈珠,指委托人。一般為女性。有償約coser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承擔差旅開支。視情況而定,承擔妝發服裝費用。
  • 【夢女】指幻想自己與文學作品或游戲中的角色發生互動的女性群體。部分單主會自稱“夢女”。
  • 【老師】諧音也稱勞斯,完整一般被稱為委托老師。她們接受委托時cos男性角色,但一般為女性。不論自身身高條件,都會被要求墊高到175+,營造男友感。業余與專業coser老師都存在,價位不等。
  • 【咪】完整稱呼是“媽咪”,二次元受眾彼此的愛稱、敬稱,不是母親的意思。起初特指會產出二創作品的人,他們之于他們的產出而言是“媽咪”,后泛化使用。對單主還有一種稱呼就是“咪”,常常出現在repo中。
  • 【同擔】共同喜愛一個角色的粉絲的相互的愛稱、敬稱。單主和委托老師一定概率是同擔,有廚力保證,可以避免ooc。
  • 【OOC】Out Of Character,指某同人作品創作過程(包括各種意義上的cosplay)中,角色做出了不符合原著作品設定的行為舉止,使其做出原角色不可能做出的行為。屬于大忌。
  • 【委托條】委托老師在接受委托時出具的簡易的說明,包含委托的時薪和cos時的注意事項:服裝穿著、語言表達、本人戀愛狀況、游戲中主推角色,對單主喜愛角色的了解程度、委托時吃喝玩樂開銷資金分配等等綜合問題。
  • 【語擦】即語C,語言cosplay。通過即時通訊軟件扮演自己喜歡的二次元角色與他人交流,需要模仿該角色在作品中的性格、表達習慣、語氣等等。cos委托中自接單算起,cos老師有一定陪伴單主語C的義務,在委托過程中,也可以稱為一場大型現場語C。
  • 【營業】委托老師在過程中努力還原角色,照顧單主感受,營造良好的服務體驗的綜合行為。如果委托老師在委托時一直在玩手機,或者太社恐不怎么說話,會被指為“不會營業?!?/li>
  • 【售后】指委托結束后,委托老師當日發布委托時合照至朋友圈,三天內適當回復單主消息等等照顧單主情緒的行為。和經濟上的糾紛無關。
  • 【repo】即report。單主結束委托后,自發為委托老師寫作評價。一般評價寫了就是好評,可作為委托老師的私域宣傳。
  • 【皮上&皮下】因為cosplay本質是角色扮演,扮演的角色稱為皮上,而扮演者本人則稱為皮下。雖然由虛擬角色而起,但是扮演的角色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扮演者本人是否有魅力,所以是無法回避的話題?!敖鋽喾磻蹦撤N意義上就是皮上與皮下混淆的問題。
  • 【戒斷反應】單主結束委托后,對委托老師本人產生較強的依戀情感,無法割舍?!盎ㄥX買來的,也可以被人花錢買走?!?/li>

野蠻生長的cos委托,是生意還是社交?

(閑魚上的單主找cos委托)

二、一個夢想——“他替我來治愈你”

隨著參與cos委托的人越來越多,前期的準備也愈發完善,有時簡直是量身打造一場幻夢。

一些委托禮儀中,在接委托前后幾天coser都需要更換朋友圈封面、頭像為其扮演的角色的圖片,更有甚者會將自己的手機壁紙更換為單主的照片。前置工作還包含:確認單主期待被如何稱呼,感到舒服的相處模式,見面時噴什么香水,吃飯有無忌口,奶茶習慣喝幾分甜等等細節。

如果你希望,通過cos委托,你可以約到當眾單膝跪地求婚的查理蘇,騎著一輛黑色摩托車帶你城市漫游的蕭逸,或是喚你兔子小姐開著邁凱倫來接你下班的陸沉。

(B站搜索cos委托一詞可見)

看他人約會的視頻與自己是夢女并不沖突,cos委托的視頻評論也往往充滿愛意。一次幸福的約會是很治愈人心的,一些人甚至會看哭,“謝謝你來到我的世界”。

來自B站的一條評論或許能概括這種心情,不僅僅是因為單主和委托老師都會認真對待約會,這種從二次延續到三次的愛意——“不管在哪個次元,何時何地,我都會在不同的時間愛上你”,會讓人非常動容。

“還有我也想到了我的愛人,我的二次元里的愛人,我什么時候會見到他呢?我不知道,可是我還是愛他。真的,邊看視頻我邊想,也許真的有一天,他活生生地站在我身邊,他不需要干什么,我的心一定會亂,不管在網上怎么口嗨什么的,真正見到他,我也只想抱抱他?!?/p>

喬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的符號互動論或許能夠解釋這個現象。他認為個體通過社會互動和其中所使用的符號來產生意義,在cos委托現象中,付費讓他人扮演喜愛的角色,實際上代表了委托者在其身份認同和愿望中所賦予角色的符號價值。

cos委托的單主與coser在互動中,都呈現出自己理想中的“我”,反映內在自我認知。對單主來說,cos委托是實現“夢女”這個自我認知的重要方式,通過與理想“他者”的互動,完成自我。coser通過扮演這個理想化的“他者”形象,也滿足了獲得認同和實現自我的需要。

cos委托的互動本質上是一種象征互動,單主和coser通過扮演某種角色制造符號,互相傳達信息。這種互動塑造了他們的個體自我,也讓雙方獲得情感體驗,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過程。

三、一種趨勢——野蠻生長與規范發展

cos委托一開始是同好之間約著喜愛的coser拍照片,一同參加漫展的活動。伴隨著國產乙女游戲的興盛,cos委托的隨后演變為“一日約會”,成為有償活動??梢约s人cos自己喜歡的角色去國乙展,也可以做一些三次元的事情:一起吃飯、看展覽、看電影、去迪士尼等等。

依托于閑魚、小紅書、抖音、B站、QQ空間等社媒平臺,委托人和coser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期待,大家各取所需,總會相遇。如果說視頻圖文平臺更接近于coser自我展示和宣傳,那么閑魚與微信則被視作各種信息集散的交易市場。

從事cos委托有大V也有普通人。但真正構成這個繁榮生態的,是普通人。加上剛剛興起是的野蠻生長,共同構成了cos委托當下魚龍混雜的原因。一位資深國乙玩家就向我表示,她堅決不會約cos委托,“二次元的東西,還是留在二次元?!?/p>

例如游戲玩家年齡偏幼,有時會遇見未成年人找委托,涉及金錢交易同時也不能為自己負責的未成年,在cos委托里境地往往有些尷尬。有時委托到一半,單主的媽媽沖出來要將coser帶去警察局,認為這是拐賣或者詐騙,因此許多coser會直言「避雷wcn」。

再如雖然是女性與女性的約會,因為明碼標價掛在互聯網上,幾乎免不了遭受部分男性性騷擾和誤解。

一日約會帶來的浪漫濃度太高,一些人會在委托結束后陷入“戒斷反應”,進入無望和擰巴的單相思,甚至需要節衣縮食以便能盡快再見一次cos老師,步入幻夢之中。

而口頭約定與不規范的交付流程讓其中的賬目經常算不清楚:單主購買的假發是否需要用畢歸還,臨時開銷的食物coser買單后單主是否報銷,臨時跑單的coser是否需要退還單主雙倍定金,服務體驗不滿意是否可以退錢等等。

在酷暑中辛辛苦苦出cos,帶上厚重假發和墊肩,準備防水防汗的妝造,穿10cm增高鞋……接受委托確實辛苦,但是畢竟是在提供一種服務,過程中的她的抱怨是否有邊界?雖然和coser是同擔關系,單主付出了金錢,她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評判委托老師的顏值、人品、服務態度呢?金錢、顏值、女性友誼,演變成一個復雜的議題,常常能夠看到有人因此爭吵。

但也有人在這里收獲了珍貴的朋友和經驗,有人把委托老師當作情緒樹洞,過來做心理咨詢,有人在陪伴中緩解了自己的容貌焦慮,有人變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在僅限女性之間的約會里,讓人倍感親切的“girlshelpgirls”成為了主流。

謝麗·圖克爾(Sherry Turkle)在她的重要著作“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中深入探討了個體與科技形成關系的情感層面,討論我們對社交媒體和虛擬互動的依賴,其中包括對虛擬游戲角色的情感依戀。

這種數字聯系也會對我們的自我建構造成影響,例如共情、親密關系和自我認同等等方面。

某種意義上來講,cos委托正在試圖打破這種藩籬。在這場游戲中,參與者是幾乎全是女性、群體極其年輕化、對二次元衍生品內容付費意愿高、對泛ACGN愛好群體認同感強,這些將共同構成一個相當有趣的圖景。

人們總會相遇,不過會以不同的契機。作為一種新出現的將人們組織在一起的方式,一種塑造社會自我的可能,這種勢頭一旦開始就不會輕易消失,但也不必抱有過于憂慮的態度。

以畫世界的出現為例,繪圈良莠不齊的約稿也逐漸成為一種生態,開始有人作平臺生意,開始有人為此制定共同遵守的規范。野蠻生長的cos委托,在泥沙俱下的境遇中或許也將變得完善與規范。

專欄作家

作者:斯維奇,監制: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文創與消費。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娛樂至死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