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1】新產品功能及運營節奏感

0 評論 3596 瀏覽 15 收藏 15 分鐘

本文從團隊成員視角,分享了新項目0到1階段的經驗思考。如果你正在進行新項目立項,想獲取產品設計和團隊管理方面的經驗,本文提供了具體建議,對新項目團隊具有借鑒價值。

背景

前段時間,我發表了一篇文章《為什么【我們】沒做好這款產品?》,簡要回顧過往參與的新項目歷程,涉及電商、游戲、工具等領域;不管處于哪個項目團隊,都會受到天時、領導、團隊、資源等多方面的約束條件,哪一面掉鏈子都會造成項目風險或阻力,我在文中也簡要的分析了緣由及思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站在團隊一員的角度,結合本身在新項目的經歷來分享;內容源于日常的工作筆記,我對其進一步整理拆解,輸出本次。

一、【0到1 】產品迭代思考

關于新項目立項、市場分析等,我不必再贅述;網上關于此類模型以及文章舉不勝數;其實大部分團隊做什么產品業務,由不得基層執行員工來決定,最多是有機會參與討論產品功能;我基于過往記錄的工作筆記,關于新產品相關問題,分享如下思路,大家舉一反三:

1. 圍繞核心

做新項目我們首先要清楚產品定位,根據定位來思考核心業務的閉環路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戶體驗地圖或功能使用旅途。

用戶需要完成哪些動作(資料、信息)才能達到目標,對應就設計哪些功能。

新產品焦距到核心問題上,甚至整個產品都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服務;早期版本圍繞核心需求迭代,逐漸由簡到繁,由淺到深;警惕不要淪為功能制造機器,是領導們以及團隊很難克制的一點。

2. 保持核心

產品的核心業務路徑,應該一條路能夠順暢的走下來,流程無歧義、過程無阻斷性、保持交互、文案理解清晰;其后,團隊一段時間內焦距在提升結果(閉環服務)和轉化率(頁面漏斗)的嘗試上。

主路徑沒跑通之前(數據是否符合預期),是團隊非常困難和艱巨的一段時間,因為要快速迭代嘗試各種可能性方案;期間,還要受到其他次級需求以及領導關心等干擾因素。

大部分團隊會為避免聚焦壓力而進行視線轉移,比如分散團隊力量,開始處理各類需求,增加各種功能或活動(開頭);這樣核心遺留問題,就交給某個人或小組來具體負責,結果成了他們的問題或KPI(結果);

試想,你現在所處的部門團隊,還有多少人還在關心核心指標,我們核心業務是啥?早期如果不聚合團隊力量,焦距在目標、資源上;從上至下齊心協力關注問題/解決問題,會產出很多新風險,這也是領導們以及團隊很難克制的一點。

3. 突出核心

上面講的都是0到1階段,團隊應該一個拳頭打在一個地方;明確產品當前處于市場哪個階梯位置,目標群體是哪類用戶后;我們將開始通過外部流量渠道導流,產品內則通過運營機制將功能、活動分發給用戶,最后關注每項功能/服務的漏斗轉化。

這個環節最困難的是如何突出核心,讓用戶留存下來;我把過程總結為認知-認可-認購三步驟;過往經驗是,確定產品業務的核心賣點是什么?然后通過運營策略強曝光出來(最好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優惠方式),在服務過程/結果中能夠讓用戶強感知;這樣新用戶在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的體驗中,才能夠在心智留下你是誰-你能干嘛-真的是這樣。

這時,產品需要采用強運營機制,即我希望用戶去哪里做些什么?而不是事后分析用戶每天去哪里干了什么;這也是很多團隊的思維誤區(讓用戶跟著我走,完成我的預期;而不是跟著用戶跑,看他干什么)。

值得注意,最后履約服務的閉環體驗不可忽視,因為早期口碑還是很重要的;很多新產品往往關注前半段頁面花樣豐富,等用戶支付成功,后半段一堆問題,比如電商購物核心是售前優惠多- 售后服務好;不能光說商品比淘寶便宜,下單后查看訂單物流費勁、商品拆箱破損等,會把一切化為0。

4. 應對競爭

做項目要不是藍海領域,用戶是新用戶,需求也是新需求;要不就是紅海領域,用戶是同一批用戶,需求是同一批需求;這時,比的是對于相同需求,但有著不同差異化定位,滿足不一樣圈層用戶;比如同樣是吃飯,有的人喜歡在店內就餐,有的人喜歡點外賣;

又或者需求相同,用戶也相同;比的是服務特點不同,也能夠讓人留下印象;就像電商領域,京東買電器/物流快、淘寶品類豐富,還有二梯隊電商各自專注日韓、免稅店等;

當團隊找到并打磨出自身產品特色優勢時,有信心上牌桌(市場營銷大推)了;這時,應該采用專人專崗的工作方式;讓不同業務團隊互相搭配,分管不同業務模塊;他們只需考慮自己負責的業務模塊怎么持續做深、怎么持續優化;領導上層把控,把形成的聚合力推出來,形成一個各方面及格的產品。

二、【0到1】運營節奏思考

1. 用戶運營節奏

不管產品各階段,20%的用戶貢獻80%的收入是有道理的;所以,搞清楚這20%用戶畫像(訪談/問卷/社群)是什么屬性(工作/年齡/職業);然后針對性提供服務運營,為核心用戶配對好活躍/留存機制最為重要。

核心用戶是需要長線運營,在產品不斷地引流發展過程中,用戶體量開始顯現層級,會逐漸被稀釋分層,就像我們常說的金字塔模型;這里提出一點,用戶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劃分不同的層級,比如新用戶-老用戶,非付費-付費用戶等,根據不同運營需求劃分N個金字塔;便于團隊理解,也便于維護運營。

如果團隊人力、資源有限,采用逐漸下沉運營亦可(由塔尖逐級往下);不用全都覺得需要運營,全部應該服務;運營殺伐果斷也很重要。

2. 活動運營節奏

我對于新產品搭建活動運營,經驗是先鋪主干,再鑲葉子;怎么理解呢?就是產品搭建活動的節奏應當先結合AARRR模型(也可以是其他模型),來設計整體產品節點活動;其次,再來考慮其他節點活動。

3. 鋪主干

用電商舉例,假如用戶的主流程是完成首單-保持活躍-持續復購-留存拉新;那么新用戶下首單配置什么活動?用戶下完單后,保持活躍配置什么功能/活動?收貨后,激勵用戶持續復購,又有哪些什么活動方案?以及最后留存下來的用戶,是否賦能業務引導拉新呢?

如果以上主環節,運營配套的機制沒跑通,就不考慮其他的;必須保證用戶核心業務路徑中沒有運營斷點,處處有運營機制,指引用戶去哪里干嘛。

但我所經歷的項目中,通常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是一股腦全做,就是上面的問題確實是運營問題,立馬提需求,在頁面中把這些活動都加上;另一種是下首單做個新用戶活動,要拉新做個邀請活動,差不都齊;接著跑去搞其他的運營活動計劃。

仔細想想,上面兩種運營節奏方案,都只做對了一半,就是看上去都有了;但其實還是偏表層運營;要不用戶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處處是斷點,沒有運營策略;要不就平鋪給用戶,功能/活動分散在各個頁面,這樣雖然都有曝光,但往后怕是想起哪個才會運營哪個。

4. 鑲葉子

任何項目產品,大小活動舉不勝數;基于團隊資源,一般情況下我們先做輕量活動(日常、節日等),采用H5形式能快速實現,然后逐漸過渡在后臺支持魔方/樂高,便于運營自由搭建輕量活動;這樣能先保證運營有靈活性且跑起來;最后,主干鏈路的運營策略搭配有了,輕量活動又能隨時支持,就可以開始著手挑戰大活動了(周年慶、大促等)。

另外一點能分享的經驗是,對于活動的理解及應用;我們知道互聯網發展至今,活動五花八門;盲盒、抽獎、扭蛋、拼團、秒殺、N元任選….等等;不同的活動有不同的屬性,拉新、促單、湊單、清庫存等;結合數據、用戶偏好,什么路徑/節點用什么活動機制打,也能寫一篇復盤文章,如讀者感興趣的話,后續我可以總結寫。

三、【0到1】團隊協作思考

1. 功能規劃節奏

以上我們講了產品和運營節奏思路,現在再說功能的規劃節奏,我會把產品業務粗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比如在搭建完核心功能及配套的運營機制后(硬),會著手開始思考業務怎么賣更多?怎么提升客單價等,這類歸為提效(軟);這時就需要搭建消息觸達、營銷觸達機制等等。

軟實力方面需要考量的內容以及場景有很多,但我們只要分門別類梳理好,就可以一部分接著一部分的提需求進行完善;當然團隊人力、資源豐富的情況下,功能跟運營機制(軟)一般會配套做好;

如果是配套做,建議善用協作文檔維護起來,比如哪些功能都有什么消息觸達,哪些節點會有營銷推送等;這樣持續迭代優化的過程中,可以溯源;不然越做越多越亂,自己也不知道哪到哪了。

2. 功能運營節奏

說到功能配套,當我們提出一個新功能需求時,應當思考:用戶/我們需要某個功能,來解決什么問題/收集什么信息;這個功能用戶旅途是怎樣的;產品跟運營的節奏應該保持同步,不能有斷層。

比如你想讓用戶使用這個功能,那么對應用戶可以獲得什么?如何參與、傳播等,就要有運營機制;產品考量的是過程如何簡化?交互如何吸引走下去?其中的風險及阻力有哪些?運營應當思考觸達機制、活動策略怎么做(硬)?

包括功能迭代的需求,如缺失或者不充足,應當慎重上線;否者上線后干巴巴的一個功能放在哪,要不功能不完善,要不無運營氣息;要死還活著誰也不舒服;實在不行就要約束責任人,什么時間補充什么內容;不然有些功能真的是上線后就算上線

四、結尾

不論是產品運營的工作節奏還是團隊協作/管理節奏,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總會不斷遇到新問題以及新挑戰;一篇文章要不針對具體問題給出具體的復盤經驗,要不就是總結心得,分享體會;總歸歷史經驗都只能觸及冰山一角,希望本文這一角對你所有幫助或啟發。

專欄作家

貓力,微信公眾號:運營增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目前從事產品運營崗位;擁有多份創新項目從0到1實操經驗;關注新娛樂、新消費等領域;擅長運營增長、商業變現、創新孵化等。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