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產品:發新芽的老樹

2 評論 4461 瀏覽 26 收藏 10 分鐘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現在,社區產品這一形式已經十分常見,那么,我們究竟可以怎么理解社區產品呢?這篇文章里,作者就對社區產品發表了他的理解和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社區產品可以稱得上中國互聯網民用化和產品化之后最古老的產品形式之一。即使是以最狹義的社區產品定義來看,從最早的CBBS,到產品經理教父級別的俞軍創立的百度貼吧,再到近年來獨領風騷的小紅書,社區產品總是能在不同的互聯網發展階段出現現象級的產品,更別提很多細分領域的獨角獸以及廣義定義下的短視頻平臺了。

一、社區產品的定義

現實生活中的社區,一般指一群人共同生活的一個較小的區域。因為共同生活在一片區域,大家共享社區的基礎設施,共同關心社區的民生建設,甚至可能在微信群里討論社區發生的奇聞軼事。共同的居住區域,把大家連接在一起。

線上的社區亦然,也需要一個共同點把大家連接,只不過這個連接點是不再是居住區域,而是其他更加廣泛的東西——雖然當我們使用同個社區的時候,我們確實也像是在賽博空間擁有了一片空間。

連接點可以是某項興趣——針對書影音的點評討論將愛好文藝的用戶連接在豆瓣,對運動項目的共同熱愛又將激情洋溢的用戶聚攏在虎撲;熱衷于向別人安利好物的用戶最開始在小紅書上獲得了同好們的贊賞……

連接點可以是某項共同的強需求——我們涌向汽車之家和懂車帝去看車評和選車,我們去下廚房查個菜譜邊看邊做飯,當然,我們也因為要學習產品經理的相關知識來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連接點似乎可以是任何事情——我們看了新聞因為有不同觀點而在評論區針鋒相對各抒己見,我們看了搞笑視頻而貢獻神評論,我們也可以主動成為那個被討論的對象——發一篇帖子,然后任人點評……

只要能引起大家交流討論的產品似乎都可以成為廣義的社區產品,只不過如果連接點本身的屬性足夠強或者對產品成功程度的決定性更強,那么我們通常會按照他們本身的屬性類分類,比如新聞類產品、短視頻類平臺,就不再屬于狹義的社區產品的范疇了——只不過社區是增加用戶對此類產品黏性的有效手段,因此慢慢地似乎所有產品都樂于搭建一個社區。

根據連接點的多寡,習慣上會說垂類社區和泛類社區:垂類社區聚焦某個而展開,泛類社區可以聊任何事情——雖然產品經理往往會將討論更多的話題再繼續分出一個版塊。

二、社區產品的產品形態

當我們在社區內討論問題的時候,除了基礎的發帖和贊評轉等功能外,還很有可能產生對其他工具的需求,比如想對電影打分、想看到兩輛車的參數對比表。

此類工具往往也被歸入社區產品的重要一環,畢竟很多用戶來到一個社區尤其是垂類社區的時候,是有更強烈的功能性訴求的,甚至這些用戶才是垂類社區中數量占大頭的”一次性“用戶,當自己的功能性訴求被滿足后就離開了,在此之后仍然留下來反復貢獻瀏覽甚至內容的用戶,成了社區的主要建設者。

簡單總結來說,社區可以為用戶提供兩大類產品以滿足其需求:提供強功能性工具滿足用戶獲取高效幫助的需求,提供內容及附帶的社區互動環境滿足用戶的交流欲和分享欲。上述兩類產品,在不同社區平臺中的配比不同,前者和社區屬性強相關,更適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社區內容產品的設置,則更容易抽象出一些共性。

1. 內容生產者

主動發布內容的用戶,可以是普通人,即所謂的UGC,也可以是專門從事內容創作的個人或機構PGC,亦或是本職工作不是創作但因為在某個話題下很有見解而發布內容的OGC。

以上是非常嚴格的劃分,事實上這三者之間的界限在全民自媒體的熱潮下越發模糊,畢竟一個普通用戶也可能因為爆款內容的出現而轉型成為OGC,而OGC也可能簽約機構成為PGC。

也許三者更明顯的區別在于,在某社區長期堅持發布內容的動機來源,是否有強烈的變現意愿,另外從可以運用的創作能力和資源強弱角度來看,UGC<OGC<PGC的大概規律也是存在的,一個社區內到底側重哪一用戶群或者兼而有之,產品策略也會隨之不同。

但不管采取何種針對內容生產者的策略,各大社區平臺都希望自己平臺內部能生產越多內容越好,如果是優質內容就更好了。這是因為,本質上講,社區產品最核心的競爭力仍然在于優質的內容,這是把用戶留下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社區平臺持續努力的方向之一。

2. 內容消費者

另一個重要的方向即是內容的消費者,平臺能把內容準確地展現在對它感興趣的用戶面前,是對內容消費者最大的吸引力。經過多年迭代目前產品形態基本上已經成型,目前各類社區的內容分布已經基本形成了話題廣場-推薦內容流-關注內容流的三級形式,內容的發散程度基本是依次遞減的。

話題廣場都是不認識的用戶和未經個人趣味調試的內容(當然話題下的大量內容最終也會按照一定順序排列),推薦流里已經根據閱讀習慣篩選出了你可能更喜歡的內容和用戶,關注流則是自我篩選的內容。

當然了,針對內容產生的互動(目前基本固化為點贊評論轉發及其變體),也是把用戶留下來的利器之一,或者說,評論區也成了內容生產的一個重要區域,甚至神評論集結一下都可以養活不少營銷號。

三、結語

“內容+互動”構成了各個社區平臺獨特的社區氛圍,比如豆瓣的文藝、小紅書的“chill”和知乎的(相對)理性。內容的話題和風格已經有很多方向,且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總能分化、嬗變和新生出更多;而內容的不同吸引不同的用戶群體,加上產品的引導,總能形成不同的互動氛圍。

同時,我們人類總歸是無法抑制自己的表達欲和分享欲的,總需要社區(內容)平臺來承載這些欲求。人類的底層需求催生產品來滿足,產品反過來通過不斷創新形式引導人類行為——用獲得點贊來放大虛榮心促進表達、用豎屏無止境下滑的交互降低消磨時間的難度、用算法策略揣測喜好刺激上癮——各種因素加總,社區產品總是能不斷老樹長新芽的。

接下來,我將通過系列文章評測和分析各種代表性的社區產品,試圖看明白一個古老的產品形式老樹上發出的新芽們,都是如何散葉開枝的。

本文由 @尋找大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用獲得點贊來放大虛榮心促進表達、用豎屏無止境下滑的交互降低消磨時間的難度、用算法策略揣測喜好刺激上癮—說得很好!

    來自浙江 回復
    1. 嘿嘿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