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內部會看這兩個指標,是社區穩定增長的關鍵因素

0 評論 3190 瀏覽 15 收藏 7 分鐘

本文解析了小紅書兩個特有的核心指標——社區用戶和親書作者,這兩個指標代表了平臺最看重的內容生產端和內容消費端。推薦所有關注社區運營的產品從業者閱讀。

小紅書內部會看兩個指標,和其他平臺不同,很有意思。

一個是社區用戶。

指有深度內容消費和互動行為的用戶。只看不互動、不友善,不屬于社區用戶。

另一個是親書作者。

指把小紅書當自己陣地的內容創作者。在這里有強粘性的粉絲群體,也會參與互動。倒不必是獨家內容。

這兩個指標,分別指向了內容生產和內容消費,這正是平臺最重要的兩端。

為什么說這兩個指標有意思呢?

選擇看什么指標,能看出這個產品是什么導向。各種決策,是在導向之下做出的。

比如,絕大多數的產品,關注的指標都是一些「大數」,DAU、GMV、時長、訂單量、客單價、用戶活躍度或消費頻次分層等。

也有一些公司會看生態方向的指標,關注結構性的問題。

但小紅書和上面提到的都不一樣,他們看的是「小數」。

因為有深度行為的用戶,只是DAU里面的一部分;更在乎這里的創作者,也肯定不是全部。

看「小數」,意味著什么?

顯然大數更容易做,小數是篩選后的結果,代表了價值取向。這個導向,能影響決策立場。

下面,分別從創作者和消費者來說。

先說創作者場景。

比如,涉及給內容創作者分配資源,應該一視同仁嗎?還是旗幟鮮明的只站一方。

我具體說。

創作者A和B在小紅書的粉絲都不少,內容質量也都不錯,同屬于重要的品類。

但是A只是把內容分發在這里,從不在評論區互動,和官方的配合度也不積極,在外部喜歡稱自己是:抖音百萬粉頭部創作者。

創作者B的情況是相反的,內容都是努力適應小紅書的規律,符合小紅書的粉絲喜好,還總在評論區互動。

顯然,在小紅書的眼中,B的優先級就更高。

這就是親書創作者,應該要給予更多的扶持和服務,有任何有資源的事,都應該想到他們。

這個決策,就是指標導向牽引來的,否則就很難判斷。

面對一個親抖音的創作者,小紅書是無法扭轉局勢的。因為他們在那里已經投入很多時間和資源,或者已經賺到不少錢,如果再多平臺發展,成本和風險都很高。

如果小紅書沒有親書作者的邏輯,在執行環節肯定會浪費大量人力和流量資源。

再說消費者場景。

我們都關心,既然小紅書用戶泛化做的這么好,會不會影響現有社區的調性呢?

比如,一個新來的中年猥瑣大叔,在某個年輕女孩的健身自拍照下面,寫了讓人不舒服的回復,應該怎么處理?

按「小數」指標的導向,猥瑣大叔雖然貢獻了DAU,但不友善,就不是社區用戶,不會被鼓勵,甚至被懲罰。

如果沒有這個指標,這件事就很難落地。

趕走「猥瑣大叔們」,就會丟掉這部分DAU。單從指標上看,是不應該這么做的。因為年輕女孩反而能吸引更多這樣的大叔用小紅書,從而帶來增長。

延伸聊聊。懲罰猥瑣大叔的行為,也未必會徹底趕走他們。

這其實是表達社區價值觀,并且教育用戶的過程。通過這次懲罰,大叔可能就懂了,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自己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在這一輪教育過程后,可能會有些大叔走掉了,也會有大叔留下。

分析到這里,可以給出這樣的結論:

社區用戶和親書作者這樣的指標,對小紅書來說太重要了,幾乎是決定生死的。

如果整個公司不看這樣的指標,就會在快速過擴張中,盲目的對標競品,效仿別人的增長方法,但迷失了自己。

最糟糕的情況是,雖然規模增長,但社區氛圍沒了,小紅書就不再是小紅書了,這就是生死問題。

反面教材就是知乎。

本是以高質內容社區起家的,但過于關注營收等「大數」,放任甚至鼓勵在回答里寫小說。

收入上去了,質量和口碑下來了,那知乎還是知乎嗎?不展開了。

總結一下。

從「社區用戶」和「親書作者」這兩個指標來看,就知道小紅書更在意什么,是單純的規模增長,還是在努力轉化和篩選自己人。

專欄作家

韓敘,微信公眾號:運營狗工作日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貓眼電影產品運營專家,創業時經歷了0到1的艱辛,在百度時規劃了海量用戶的玩法。從業10年,專注互聯網運營領域,包括產品運營、用戶運營、社區運營和UGC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