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都能行的三步走干貨:快速制定產品需求優先級

0 評論 3151 瀏覽 10 收藏 7 分鐘

對于產品經理而言,明確需求優先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只是,產品經理要怎樣才可以快速制定產品需求優先級呢?本篇文章里,作者總結了三個步驟,一起來看看吧,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明確需求優先級對于對于產品經理來講非常重要,我們要深入了解用戶和市場需求,根據需求的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制定產品開發的優先級和計劃。

如果作為產品經理,不能明確需求的優先級可能會導致這些問題:產品開發周期延長、開發周期不可控,不必要的人力、時間、成本資源白白浪費、產品完成功能和性能不符合預期,更嚴重的情況可能會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無法直接對標競品,導致影響企業市場份額和品牌形象等。

我們要如何去做才能明確需求的優先級?

在確認需求優先級時,無論是初入職場還是具備經驗的產品經理,都要避免使用以下常見的錯誤判斷方法:

  • 一切都聽領導的,話語權大的說了都算:作為產品經理,有時候確實很難有充分的理由去拒絕需求,索性就直接按照需求方的話語權進行優先級的判斷,忽略了需求本身。切記我們應該要站在用戶的角度看待問題,而不是“誰官大誰說了算”。
  • 競品有的我們必須也得有:作為產品經理,要學會做競品分析,但是不考慮自身產品處于什么階段,就直接照抄競品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我們要追求效果,競品分析要關注自身產品發展階段,不一定所有的功能點我們都要具備,作為產品經理,我們要會“審時度勢”,切記我們不要做沒有用的事。

如果一直通過錯誤的方式來判斷需求優先級,那對于產品本身規劃來講,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俞軍的PM第6條提到:決定不做什么往往比決定做什么更重要。我們在工作中其實都能感覺到,需求是無限的,當面對大量的需求和有限的資源時,作為產品經理就得做好優先級把控這一關!同時作為產品經理,我們都應該要具備正確判斷需求優先級的方法論,并根據實際工作所需進行靈活調整。

第一步:構建需求池,對需求池實現滾動式管理

需求收集階段,我們可參考這2種方法論:新舊論(新增功能&功能優化)、內外論(內部需求&客戶需求)。對于任何產品來講,這2種方法論基本都可適用。同時需要注意,在需求收集階段,要根據需求類型進行區分,記錄需求編號、需求來源、需求內容等,構建需求池。

不管產品處于哪種發展階段,作為產品經理,我們最需要關注的還是必備需求和期望需求,對其進行重點優化和功能完善。

第二步:要有矩陣思維,抓住重要維度

明確需求優先級的方法還可以參考:四象限法則、KANO模型、時間評估與性價比等。這些模型和法則實質都是矩陣思維,在實際產品開發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產品情況選擇出最重要的幾個維度將需求進行分類并明確優先級。

例如我們在開發產品過程中某條需求展開其全量功能較大,無法一個版本完成開發,則可以考慮開發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對于開發MVP來說最重要的維度就是時間成本(能夠快速完成)、重要程度(是不是重要的幾個功能)、展現產品特色(能不能展現產品特色)。

第三步:定義需求影響力公式,量化需求優先級

通過矩陣思維,我們可以明確產品需求優先級的重要維度,然后定義每條需求維度的權重,再進行公式計算,即可量化需求優先級。

需注意由于不同產品間的差異性,對需求維度的要求可能不同,我們要根據產品實際需求,來定制化自身產品的需求影響力公式。同時需要注意結合產品實際情況來共同量化需求優先級,量化優先級好處比較明顯,但是前期可能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來明確優先級影響因素。如果前期需求管理能夠做好規劃,后續管理起來就會非常容易。

例如需求影響力因子包括:提出方重要程度、提出頻次、投入成本、影響受眾、阻礙程度等,則影響力公式=提出方重要程度*提出頻次*投入成本*影響程度*阻礙程度。我們可以根據不同來源給予不同權重值,如需求來源于客戶權重較高給0.9,來源于售前0.8,來源于交付0.6,來源于老板0.7等。

總結:作為產品經理,我們要學會選擇和制定適合我們自身產品的需求優先級排序的方法論,有時候照搬照抄對應到自己產品上可能會不適用,所以先要了解透徹自己的產品,然后再制定適合產品的、自身團隊的需求管理規范或流程。

本文由 @茨小詞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