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流程體系:質量管理流程

0 評論 9267 瀏覽 16 收藏 8 分鐘

如何解讀華為流程體系中的質量管理過程?這篇文章里,作者嘗試進行了解讀和分析,并對基于IPD做質量管理這件事進行了總結,一起來看看吧,或許會對屏幕前的你有所幫助。

今天繼續來談談華為流程體系中的質量管理過程。

通常來說質量具體是指產品的質量,也就是產品的使用價值及其屬性。

產品再細分的話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

第一層次是核心產品,具體是指產品能給客戶提供的基本功能。

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產品。

第二層次是形式產品,具體是指核心產品所展示的外部特征。

主要包括品牌、質量、包裝等內容。

第三層次是延伸產品,具體是指客戶因購買產品所得到的附加服務與利益。

比如說送貨、安裝、維修、咨詢、配套的文檔材料等內容。

再回到質量這個話題。

質量是指一組固有特性滿足客戶和其他相關方要求的程度。

質量體現了客戶和其他相關方對供方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滿足其要求的一種滿意程度。

廣義上的質量還可以包括工作的質量。

工作質量是產品質量的保證,它反映了與產品質量直接有關的工作對產品質量的保證程度。

工作質量主要會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

  • 社會工作質量;
  • 生產工作質量;
  • 管理工作質量;
  • 技術工作質量。

關于質量方面的基礎內容,大家可以自行學習了解一下,這里就不再詳述了。

在 2000 年左右,華為就已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但問題是在這種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就會突出企業產品的質量問題。

隨之而來的客戶的抱怨聲也會越來越大。

很多公司,包括華為都在講以客戶為中心。

但以客戶為中心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比如說:

  • 質量方面如何去幫助實現這個目標?
  • 是否得到了公司全員足夠的重視?

等等這些問題都是要提前想清楚的,需要提前做好規劃。

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

任正非在深圳則親自主持召開了一次質量反思大會。

可以說正是這次大會成為華為公司將質量定為核心戰略的一個起點。

一、華為質量管理的四個階段

華為的質量管理發展主要分為四個階段,下面分別來說明一下。

第一階段是流程管理。

2000 年左右,華為引入并構建了集成產品開發 IPD 流程和集成供應鏈 ISC 體系。

并且也將 CMM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引入華為。

可以說,IPD+CMM 是華為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階段是標準量化。

每個國家用戶的需求不同、政府監管要求不同、行業質量標準也不同。

對于廠商來說就必須要針對不同國家做適配。

第三階段是零缺陷管理,也就是質量文化的構建。

在流程和標準之外,質量還有更高的要求,這需要一個大的質量體系,更需要一個企業質量文化的建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質量管理是很難僅僅靠單一的流程就能完成的。

要真正做到零缺陷,除了對內部的每一個環節做到可控之外,還要對全價值鏈進行管理。

以手機為例,有幾百個器件、上千種上層物料。

需要依賴整個產業鏈的高質量才能成就最終產品的高質量,單靠一家企業是不可能能獨立做好質量的。

第四階段是以客戶為中心。

完成了流程、標準、文化的緯度建設。

這個時候的華為又遇到了新的問題,也就是:

如何讓客戶更滿意?

這就要求要基礎質量零缺陷之外,要更加重視用戶的體驗。

此時,卡諾的質量觀成為了華為學習的新方向。

Kano 模型的主要特點是:

它將質量分為三個不同需求層次,并通過簡單的二維坐標軸揭示了顧客滿意度與不同質量需求層次的關系。

也就是:

  • 基本型需求;
  • 期望型需求;
  • 興奮型需求。

再細化一下就可以將 Kano 模型劃分為五個屬性:

  • 魅力屬性;
  • 期望屬性;
  • 基本屬性;
  • 無差異屬性;
  • 反向屬性。

二、基于 IPD 如何做質量管理呢?

在概念階段主要完成質量策劃的工作。

具體是指依據公司對質量的要求、目標客戶的要求和期望、過去經驗教訓等方面對質量目標及實現質量目標的過程進行策劃。

計劃階段的關鍵目標是對概念階段形成的質量目標和措施進一步細化和優化,形成可以達到的質量目標且可以落實的質量計劃。

在開發和驗證階段需要對相應的質量域的關鍵活動開展質量控制工作。

質量控制主要體現在對開發過程中 DCP 決策質量的控制,以及各領域關鍵活動的質量控制。

發布和生命周期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進行質量改進類的活動。

專欄作家

衛朋,公眾號:產品人衛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智能硬件領域,擅長市場分析、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管理等,喜歡閱讀和爬山。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