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頭部的AI 2.0 創業公司,現階段對產品經理的需求到底如何?

0 評論 1132 瀏覽 7 收藏 11 分鐘

AI產品經理同學有不少求職面試的共性問題,我個人也觀察到一些最新動態、內幕信息,有必要分享給大家。

一、企業方/需求側動態

1. 最頭部的AI 2.0 創業公司,現階段對產品經理的需求到底如何?

1)前期,主要面向“產品負責人”級別

某公司介紹的畫像是:

  • 不是興趣玩家,(而是)需要在混沌狀態下,很能拼、很能打、能力比較強的人。
  • 長板很長;自己搞定過一件事、且能夠證明。
  • 比如創業過、且是核心層之一,要自己做過決策、承擔做責任,即使失敗了都沒關系。

hanniman評注:即,需要

  • 戰斗力強:能到一線、愿意把手弄臟;而不是已經習慣了分配任務。
  • 心智成熟:不要抱怨公司的落地方向還不清晰,而要有owner責任心、愿意和公司一起去探索。而這背后,本質是需要自己真的對AI有熱忱、自己本身就愿意去探索,而不是為了搭順風車。

2)據說有幾家創業公司都處于選方向的階段,所以很多候選人卡住了

hanniman評注:即,面試流程推進不下去,要么企業方無法下決心錄用候選人,要么候選人無法下決心加入公司。

3)等業務落地方向清晰了之后,才有更多“核心輸出PM(大頭兵)”級別的HC。

2. 對于一線城市,能搜到一些新增JD,但是獲得面試機會的比例仍然非常低

  • 市場上求職的候選人增加,企業方就把預期和基準線拉得更高,特別是已經存在多年的AI產品職位方向,都要求有過“直接相關經驗”,比如車載座艙語音等。
  • 公開渠道里的某些JD,在企業內推系統里竟然查不到。有2個可能原因:要么,是當前其實并沒有HC空缺,掛出來是為了搜刮簡歷的;要么,是企業為了降低招聘成本(連內推的費用,都不愿意出了)。
  • 而且,在某些企業內推系統里有的JD,一問才知道,其實也是并不緊急。
  • 還有的JD,詢問hr后,hr第一反應竟然是首先問候選人的薪酬預期,說明AI公司的財務壓力可能真的不小。
  • 整體JD數量,北京最多,上海/深圳/杭州的JD數量相對多一點;其他城市,AI產品相關崗位還是比較少。

3. 不少公司的經濟壓力大、甚至暗中裁員

  • 例A:某大廠,某部門對“(行業)對口”對要求比較高,希望來了就能用,沒有相關行業背景的簡歷,基本就不考慮了。
  • 例B:某大廠,最近搞人力降本,都拿外包同學開刀了,比如要求降薪或者改base(從一線城市外包,改成二線城市外包)。
  • 例C:某看起來不錯的創業公司,明確要裁某條產品線,本來有8個產品經理,現在調走了3個,辭掉了2個。剩下3個PM,還需要互相交叉評審(不知道是否是為了將來只保留其中1~2位),這塊工作量相當于加倍了。
  • 例D:某知名創業公司,表面上還在發布新產品模塊和PR文章;但某產品線短期營收不明顯(其實是不錯的方向),可能迫于董事會壓力,也在收縮裁員。

4. 行業對AI產品經理的重視程度,正在第二波起勢!

1)6~8年前,AI 1.0時代,曾經有一波AI產品經理被行業重視的歷程——

(注:圖中孟醒、劉維等行業前輩的title,現在已變化了)

2)近期最直觀的征兆,是最近2周之內,已有2家行業知名媒體來找我做采訪,她們選題就是“AI產品經理”。相關問題,主要是這一波LLM/AIGC浪潮,對產品經理的意義、機會、挑戰等,以及轉型/求職相關的現狀、難度、方法、薪酬等等。詳見:市界-《1000個算法工程師沖入羅永浩直播間

3)7月24日,已經有產品經理主導的AI 2.0 創業公司浮出水面了。

4)最近有些AI 2.0 創業公司,產品經理團隊的HC,已經基本招滿了。某還告訴我,對于那家他非常想去的公司,說是可以提前面試,不過HC不一定現在就有。

5)近期“大模型產品”相關的崗位開始增多,比如不少做對話機器人的崗位,都添加了“大模型落地”的工作方向和要求,而且有些大廠的非核心業務,都在招大模型相關的崗位。

6)時間窗多久?可能是6~24個月。

  • 為啥是6個月?——基于最近各家公司人員已到位、需要1~2個季度來做MVP,以及最近某行業大佬的公開觀點,個人感覺,到春節前后,可能會有一波AI 2.0 應用落地的小爆發。
  • 為啥是24個月?——國內這一波LLM應用層創業的時間窗,曾經覺得會比較快,但我最近調整預期到1~2年。因為 a)對比微軟,它提前那么早拿到GPT-4內測,但很晚才做出來pilot;b)國內目前還沒有GPT-4,需要時間追趕。

二、人才側動態

1. Gap期明顯變長。

3個月很常見,5、6個月也不少。但大家注意,如果超過半年gap,未來有些hr可能會直接pass簡歷的。

2. 面試求職的策略/技巧,對offer結果,有不小的影響

3. 垂直領域頭部公司+大模型,是不錯的機會

  • 這類公司,屬于圈內知名、圈外不知名;但其實結合LLM落地的機會更好,因為有場景 know-how、用戶、數據。
  • 咱們AI產品經理從AI/互聯網圈去那邊,會顯得更稀缺度、個體價值更大。

4. 有點出乎意料——不少資深從業者也有求職困境。

  • 跨領域的人才:他們在自身領域內,已有一些能力和認知的積累,但是,想轉AI的時候,發現自己缺少的,不僅是相關知識和轉型方法,還包括缺乏人脈(自己在AI圈沒什么認識的人,“圈子不一樣”)。
  • 已經有AI相關經驗的人才:主要處在“規劃迷茫+方法不夠體系化”的瓶頸狀態;而且咨詢交流本身,還能“快速降低自己的試錯成本”。

三、AI產品經理找工作、怎么辦?

1. 不要裸辭!

一旦2、3個月搞不定,心里會慌的。

2. 獲取“最新”的AI產品職位JD,申請內推。

3. “通過輸出文章來給自己加分”的轉型三部曲,邏輯本身仍然成立,但是對輸出文章的質量、執行力(速度)的要求更高了。

4. 有offer時,可以降低一點預期,別錯過了

  • 對薪酬預期,不是一定要上漲多少,而是說,能平移、甚至稍微降一點,都是不錯的了。
  • 如果長期Gap,對于大廠的外包崗,其實也是可以考慮的。
  • 態度積極的和hr溝通??陬^offer,不等于書面offer。
  • 如果gap期太長,可能不得不先找一個過渡機會了。

或者,大家也可以先進目標公司其他職位(自己更擅長、更容易拿到offer),后續再尋求內部轉崗。比如先做數據PM,后續再內部轉AIGC PM。

四、進入AI最核心圈層的時代開啟了

最近我私下了解到,有越來越多的PM,正在涌入各家一線TOP AI 2.0 公司

以及,在各家一線AI公司里,還有很多產品經理在擔任產品總監(或主力輸出產品經理)……最近的這些動態,讓我開始感覺到——進入AI最核心圈層的時代,開啟了

專欄作家

hanniman,微信公眾號:hannima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圖靈機器人-人才戰略官/AI產品經理,前騰訊產品經理,10年AI經驗,13年互聯網背景;作品有《AI產品經理的實操手冊》(AI產品經理大本營的4年1000篇干貨合輯)、200頁PPT《人工智能產品經理的新起點》。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