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拿鐵”案例為什么你學不來?背后原因無奈

0 評論 883 瀏覽 1 收藏 7 分鐘

就在近日,瑞幸咖啡和茅臺聯名的醬香拿鐵在社交網絡上刷屏了,不少人也開始拆解起了茅臺和瑞幸這次聯名營銷。那么,茅臺與瑞幸這波操作是否可以被復制呢?一起來看看作者的看法。

“美酒加咖啡,就愛這一杯”,這兩天瑞幸咖啡和茅臺聯名的醬香咖啡,瞬間在朋友圈刷屏,迅速成為顯眼包!

號稱“每一杯都含有貴州茅臺酒”,下單可獲得1款杯套+1款紙袋,以及聯名款貼紙。滿滿的茅臺貴氣視覺風格,茅臺一瓶難求,但是兌了茅臺的咖啡你可以唾手而得,想不火都不行!

可以預見,每當有這種出圈火爆的案例,客戶總會指著鼻子數落一頓,你看看人家怎樣怎樣,你們怎么就不能干嘛干嘛。領導笑臉相迎、阿康奮筆記錄,然而最后,策劃人背上的大鍋似乎就又沉重了許多。

為什么不建議你學茅臺與瑞幸的騷操作?其實,不管你信不信,事實上是,出圈不是品牌挑事件,而是事件挑品牌。什么意思?直白點說,品牌自己的重量是影響地球引力的基礎!

呵,這里小僧就從兩個維度來叨叨下,供交流。

一、稀缺的誤解

很多人講,出圈案例能夠火爆,根本上在于稀缺!一言不合搬出營銷專家明迪·溫斯坦的《稀缺策略》,一整本書讓你明白道理。確實,稀缺是能夠快速引爆關注的核心,但是,很多人對于這兩個字總是存在著誤解。

稀缺性一直是營銷中的一大殺手锏。但稀缺的是什么?

是玩法、內容、還是渠道?你會發現媽呀,也許重要但這些并不是能夠出圈的關鍵!但是大多數人會讓你在這些方面動腦筋。

跨界稀缺嗎?所謂第一個是天材,第二個是庸材,第三個是蠢材,跨界玩到今時今刻,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那稀缺的是白酒兌咖啡嗎?想想似乎也不是,醬香咖啡出圈之前,茅臺自己的茅臺冰激凌也火過(MandCX)。玩法?傳播素材?輸出內容?渠道?并不是。

所以,其實瑞幸咖啡和茅臺聯名的稀缺性不是其他,僅僅是兩個品牌的聯名本身,也就是這兩個品牌竟然能夠玩在一起才是最大的稀缺性。

茅臺酒作為中國酒類市場的龍頭,一直以來都以其高昂的價格和有限的供應而著稱。也許你能夠買到茅臺,但是不一定能喝到茅臺。而瑞幸咖啡則以其年輕、時尚的形象和便捷的線下體驗吸引了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打工人的日常不是坐在星巴克里談生意,而是打包一杯瑞幸咖啡噼里啪啦敲鍵盤。

讓普通人能夠品嘗到茅臺風味的咖啡,這才是最大的稀缺性,這兩個品牌的屬性和自身的品牌影響力碰撞,才是稀缺的根本。

如果不是茅臺,而是其他品牌的醬香,如果不是瑞幸,而是其他雜牌的咖啡,這杯醬香咖啡就不會如此讓人興奮了。茅臺冰激凌火過,但沒有如此出圈,因為瑞幸的消費群體傳播力和自身的供應能力、影響力,才讓這個事快速擴散。

二、沖突的暗面

瑞幸咖啡和茅臺聯名為什么稀缺?本質上還是品牌的沖突,人群的沖突,是的,沖突感是稀缺性的底座。

兩個品牌之間的巨大沖突。茅臺酒代表著中國傳統的白酒文化,強調文化傳承和歷史積淀。而瑞幸咖啡則代表著現代的咖啡文化,強調年輕、時尚。這兩者代表的形象、文化的碰撞產生了一種沖突。

可能一些人質疑這種跨界合作是否會損害茅臺的高端形象,但其實這恰恰相反,這可能是茅臺深層次戰略的一種探索,冰激凌、數字身份、和華為合作,未來是屬于年輕人的,而茅臺正是想方設法拉近與中國年輕消費群體的距離。

基于消費人群的沖突,可能是這次營銷出圈的原始密碼,而這,正體現出了人群的沖突暗面。

看看那些評論是怎么扎心的,“茅臺和瑞幸合作而不是星巴克,是因為喝星巴克要開車,喝瑞幸的是擠地鐵”,“剛喝完,這是窮人唯一能品嘗到茅臺的機會,可上車”,所謂社交貨幣就是炫耀的代名詞,也是人群分層的直觀體現(MandCX)。你所謂的夢想,只是別人的日常,這種沖突暗面戳到了人性的根本,引發討論和爭議。

在社交媒體時代,討論和爭議才能進一步擴大曝光和影響力,才能夠讓出圈更加持久,甚至形成社交梗,長久流傳開來。

茅臺兌咖啡,打工人興奮了,對于兩個品牌來說,他們收割了一波注意力和消費,但是對于年輕人來說,這僅僅是普通日常中的又一個浪花。

專欄作家

小僧鯤鯤,微信公眾號:營銷禪修院,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讓營銷沒有難渡的劫,分享營銷知識、策劃干貨和文案技巧。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