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究竟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產品思維是一種很虛的東西,但其實,產品思維在工作、生活中處處可見。本篇文章里,作者就產品思維的概念及內涵、實戰應用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一起來看看吧。
提到產品思維,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個很虛的話題,其實大家可能曾經用到過產品思維,很常見,他不是那么的高深,也不陌生??赡懿怀审w系,但也算是產品思維。
產品思維究竟是什么?其實可能你用到了但你不知道。
舉個例子??:請假.
你已經加了好幾天班,攢了一些調休假。到了陽光明媚的周五,想周末出省回家和對象多待半天,于是在琢磨著怎么能周五下午請半天調休假(公司請調休假也需要有正當理由,哪怕去醫院,也得有診斷證明)。
于是,你就在絞盡腦汁想辦法。
- 直屬領導是個什么樣的人
- 他是什么樣的做事風格
- 他有權限批1天的假,超過了就得向更高領導報備
- 你是不是需要跨省離開單位駐地,離開了你不說,單位也不會知道吧
- 你這周工作完成了沒有
- 上次請假用的什么理由
- ……
你看看,無形中,你就把領導當成了「用戶」,你的產品是「請假」,如何把這個產品落地,你分析了自己請假對的需求,搞了領導的用戶畫像,在謀劃著把「請假」這個產品給辦成。
再舉個例子??,借錢。
有個朋友說,一個朋友找他借錢,說是做生意需要周轉,希望能借到5萬。
他自己也能拿得出來并且很樂意借給這個朋友,但他并沒有直接答應借他5萬。
而是說手里并沒有這么多現金,現在只有3萬,可以全部借給他,他朋友自然也很感激。
等第二天轉賬時,他卻給朋友轉了5萬,說是克服了一些困難,又找自己朋友周轉了一些,但愿能幫到他渡過困難。
他朋友自然感到友誼溫暖,也更加感激,承諾一旦周轉開了就馬上先還他,不會讓他失望。
用產品思維進行分析,需求滿足度=(產品價值-用戶預期)。
你能提供的產品價值越大,用戶的預期越少,他所獲得的需求滿足度就越高。
對應到這個產品公式,你借出去的錢就是你的功能產品,如何讓你的產品最大限度的服務好你的目標用戶,應該是最核心的用戶需求。用戶期望3萬,你最終借給5萬,5萬的價值 減去 3萬的期望=2萬的需求滿意度,總比0元的滿意度好。
所以說,生活處處是產品思維,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一、產品思維究竟是什么?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自圓其說的話題,不同經歷的人答案不盡相同。
1. 產品思維是 3 狀態 2 邏輯 1 業務
不從自己出發,而是換個角度,有邏輯地看待問題,我把它總結為3狀態2邏輯1業務。
舉個例子??:
女朋友第一次到你家,你想做個酸辣土豆絲款待女朋友,但是又不會做。(炒一盤酸辣土豆絲就是1 業務,指具體任務目標)
于是你打電話請教了親愛的媽媽。媽媽說,“起鍋燒油,放入辣椒和蔥姜蒜爆香,爆香后放土豆絲,土豆絲變得透明后淋點醋,燜15秒,就可以了?!?/p>
耳朵是聽會了,但是你好像還是不太會炒 我們嘗試用產品思維來炒酸辣土豆絲。首先,將炒酸辣土豆絲看成一個業務,將其拆分為3種狀態,
炒菜前,炒菜中,炒菜后。(任務目標的前中后就是三狀態)
1. 炒菜前
先科普炒的方法 +備料 。想一下需要哪些東西,家里是否還有?沒有可以和女朋友一起逛超市,除了買零食,一定要準備好土豆、干辣椒、蔥姜蒜、鹽、生抽、醋、食用油等。然后將2個土豆洗凈削皮切成絲,并用開水焯20秒后放入涼水,干辣椒3個、 1小段蔥、5瓣蒜、兩片的姜洗凈切小塊,1 個青辣椒切絲,將所有東西切好備用。
2. 炒菜中
點火起鍋,熱鍋涼油,油冒煙后,放入干辣椒、蔥姜蒜爆香,放入土豆絲翻炒,再加入青椒,鹽,生抽等調料翻炒幾下后,直至土豆絲變透明后淋點白醋,翻炒2下,蓋上鍋蓋燜15秒,關火。
3. 炒菜后
確保火關好,然后打開鍋蓋,將土豆絲盛出裝盤。
以上談到的是正向流程中的3個狀態。接下來談談異常流程。(正向流程和異常流程就是2邏輯)
假設土豆絲切的太粗怎么辦;油溫過高怎么辦;炒菜到一半,突然斷電或者沒氣了怎么辦;炒完不好吃怎么辦……等等異常情況都需要考慮進去。
最后,女朋友嘗了你炒的酸辣土豆絲,然后給了好評,抓住了她的胃,你也得到了女朋友的認可……
但是別忘了,總結這次炒土豆絲過程中,哪個環節你做的很好,那個環節不好,好的方面(參數)繼續保持,不好的考慮好下次如何優化。這樣才能和女朋友持續保持甜蜜的戀愛關系。(對業務的復盤和反復優化很重要)
2. 產品思維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產品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是進一步把問題解決方案產品化的過程。
這里有2個要點,解決問題和問題解決方案產品化。
我們把「解決問題」進一步細化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產品化看作是標準化的過程。
結合到產品里,我把每一步都按照產品思維去解析。
發現問題:指問題是什么?
愛因斯坦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產品工作中,發現問題我們通常從兩方面去考慮。
1)用戶思維:
這個最重要,因為一切產品的起點都是用戶獲益。你需要把自己看成消費者,在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你會做什么樣的選擇、有什么樣的感受。
2)數據思維: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問題,是發現問題的重要方式。數據的漲跌和趨勢表現,都是業務情況的精確反映。
分析問題:指為什么會產生這個問題。
本質思維:
本質思維是一種尋根究底、找出問題根本原因的思維??山柚?“5W2H” 方法論,這個咱們后邊具體展開講。
解決問題: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效率思維:
商業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向著更高效率的方向發展。通過提升業務參與某個或多個主體的效率,能大幅提升交易。就是提質增效。產品化:是問題解決方案標準化的過程。
標準化思維:
通過復盤歸納提煉,總結共性,最終落地為產品、服務的方式,進行自動化、規?;?/strong>解決同一類問題。是不是很熟悉,像不像是上邊方法提到的炒完菜總結問題的思維方式?
舉個例子??:
假如,你在菜市場開了一家大米零售商鋪,按斤賣大。同樣賣大米的商鋪還有好幾家。經營了幾天,你發現,自己再怎么忙,銷量總是上不去。你應該怎么解決這種問題呢?
????先思考 2 分鐘···
我們把問題套用到上面的產品思維框中,看看如何解決這種問題?
1)發現問題
先通過用戶思維和數據思維來發現問題 用戶思維:站在用戶角度去推演,如果我自己去 “買米”,我希望買的越多越優惠,我希望經常光顧的店鋪能給我一些優惠,因為我也會經常貨比三家。
數據思維: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一天結束后,自己雖然很忙,但是銷量總是突破不了日500斤,營業額也總突破不了2000元,銷量遭遇瓶頸。
2)分析問題
通過本質思維來分析問題。經過尋根究底,發現銷量上去不根本原因有2個:
- 對老用戶吸引力不夠:老用戶復購低,每天不到2000 元的銷售額基本都靠隨機性的新用戶支撐起來的。
- 按斤賣大米,每次購買量受限、顧客一下多了忙不過來,人力成本還高。
3)解決問題
通過效率思維來給出解決問題方案。針對前面的問題,從效率角度,提供的解決方案是:
- 啟用戶積分制,老用戶購買累計10斤送1斤,上不封頂——解決對老用戶吸引力度不夠問題
- 大米包裝成袋,有大袋有小袋,大袋更實惠。按袋賣,不再按斤稱——解決購買量受限問題
- 明碼標價每種米的價格,一眼就看明白,多買多優惠,不用客戶每次詢價——解決人力成本問題
經過這一系列操作,銷量一下奔著日3000斤去了……
4)解決問題方法產品化
進一步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是否可進一步標準化、產品化,讓你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實現最大化效果。
當看到這系列操作產生好的效果后,你通過不斷的復盤 + 優化你的策略,你大米店的銷量遠遠甩其他大米店好幾條街……
你想,何不把這種相對成熟的方法復制幾個店,開到其他菜市場去呢?或者把這種方法復制幾個其它商品類型的店呢?經過一系列的操作,你把自己的米店開成了連鎖店,覆蓋了縣城多家菜市場,形成了小區域有影響力的品牌。并且用同樣的方法開了水果店、蔬菜店等……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上述兩種產品思維的解釋殊途同歸,有些共性,是吧。
其實都涉及到了結構思維、邏輯思維、業務思維(熟悉業務)、用戶思維(站在用戶角度考慮問題)、數據思維(從數據中得到信息)、公式思維等(總結為公式)等。你會發現解決任何問題的本質其實都差不多。
經過我的拆解,你也可以使用這些方法,去套用到你自己的產品和生活中去。并且要學會提煉出你自己的產品思維,總結成方法論。
你有沒有覺得,這兩種解釋好像在以前聽到過……我還記得高中考試名次倒退,班主任找我談心還說你名次落后、分析是哪科出了問題,哪些板塊丟分了,攻克以后,分數不就上去了。
那會自己還不是產品經理呢。所以說,這些不陌生,就是在逐步系統化為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方法論的過程。
二、如何培養產品思維去指導實戰項目
首先,去學習產品思維,了解從哪些方面(具備哪些意識)來分析,將意識條沖到方法去訓練。上面說到的是訓練方法?,F在咱們說說有哪些方面或者說具備那些意識。
然后,不是光讀死書,而是和具有產品思維的人聊天,多探討相互學習。
不僅是在工作中,而且也在生活中,逐步養成使用產品思維分析事情的習慣,用這種思維去鍛煉。
產品思維第1條:產品的首要問題是定位的問題
在談具體的產品設計和產品體驗這些細節之前,產品經理首先要思考的核心問題是“產品的定位是什么?用戶是誰?差異點在哪里?”
沒有清晰的定位、沒有明確的目標用戶的產品,是很難打開局面的。
舉個例子??:
比如網易云音樂的成功,就是因為有清晰的、差異化的定位——做 “社區化/UGC(用戶貢獻的歌單/評論等)、算法推薦、能發現更多好歌” 的音樂產品,而不是傳統的“大而全、冷冰冰、被動搜索、純工具型”的歌曲庫。
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理想ONE也是憑借清晰的定位發展起來。
如果你想讓“每個人都是你的用戶”,那結果就是“沒有用戶”。
當然,在產品發展到較大規模時,可以不斷擴展功能和用戶群。但在初創階段,一定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定是“有明確定位”、“要單點突破”的。
產品思維第2條:不要只盯著產品本身,更要從生態和系統的角度來思考
除了產品本身的定位、功能以及體驗之外,產品經理還要有更開闊的全局視野,跳出產品這個單點,要去思考“體系、系統和生態”——這些對于大的平臺產品尤其重要。
舉個例子??:
我們拿「微信」來說。
除了“交流” 這個最基本的、純工具屬性的功能之外,還要構建 “內容、服務的生態,以及信息流轉的系統”。
生態,就意味著 “多個不同的角色互相依賴、和諧共處、不斷進化” 這在自然界、產品領域、商業領域都是相通的。
在微信的生態中,就體現在要為內容和服務的生產者提供平臺(如公眾號、視頻號、小程序等),也要為信息的傳遞和消費提供機制和管道(如附近的人/服務、朋友圈、單聊/群聊分享等)。
此外,還要考慮好不同角色的“權、責、利”,尤其是設計好利益反饋、商業變現的機制。
只有這些系統和生態建立起來,產品才能茁壯成長、長久發展。
不然怎么說,“產品經理是離CEO最近的人”。
產品思維第3條:好的產品體驗,就是“最簡單、最直觀”的體驗
人類與外界交互,最直觀的信息表達方式是 “圖形化、圖像化”?的方式。
盡量簡單和直觀,用戶不需要思考就可以“下意識”地去操作,更不用先看什么說明書或者讓人來教,接近傻瓜。
舉個例子??:
還記得當年iPad剛發布的時候,我們發現家里的老人、小孩不需要教,都能慢慢自己用起來。
這就是因為iPad的產品交互非常直觀——“滑動就能解鎖、滑動就能切換屏幕、點擊圖標就可以啟動應用、用手指就能縮放/旋轉圖片”等等。
除產品體驗外,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產品,其產品的生命力就非常強。
各色短視頻產品,基本上算是把視頻產品迭代到了極簡形態 你不需要按關鍵字搜索,也不需要按頻道查找,你只需要不斷上滑,就能看到源源不斷的、精彩紛呈的視頻……
所以,如今,吞噬了廣大網民無數寶貴時光,并且還混得風生水起。因為視頻觀看體驗幾乎不能再簡單了,所以這樣的產品形態還將會長久地存在。
產品思維第4條:要到具體的場景中去設計和檢驗產品
好的產品,不僅要有常規的、基礎的功能和體驗,更要考慮到滿足某些特殊的、具體的場景需求。產品體驗到底好不好,也要去具體場景中去驗證。
舉個例子??:
「導航軟件」現在是廣大駕駛員們的高頻剛需產品。而且,導航產品的體驗還涉及到行車安全這樣關鍵的問題。因而,產品經理就必須在具體的駕車場景中,仔細打磨和驗證產品。
我們拿“路口轉彎提示”的場景。
在最初的設計中,導航軟件都會給出類似“前方500米右轉”這樣的提示語。
乍看起來,這樣的提示挺清晰。但當你處于駕車的具體場景中,你會發現這種看似完善的提示并不一定奏效。
這是因為,在駕車行過程中,你很難準確預估出500米的距離。于是,你很可能在300米處的一個路口,錯誤地提前右轉了。
因此,導航提示可以迭代為“在前方500米第2個路口右轉”。而且,當你路過第1個不應該右轉的路口時,導航還會提示“正在通過第1個路口”。
這樣,你基本上就不會走錯了。此外,導航還可能會有類似“通過前方天橋后立刻右轉”的提示。這樣,還給了駕駛員一個非常明顯的參照物,你就不容易走錯了。
可見,產品經理不光要設計出適應某個場景的功能,更要到具體的場景中去仔細檢驗。
產品思維第5條:善于從用戶的行為而不僅是口中獲得產品反饋
說起獲取用戶需求和反饋,最常用的方法的 “問卷調查、當面溝通、焦點小組” 等手段,存在很多弊端,諸如“效率不高、問題設計不當誤導用戶、用戶經常不能表達真實想法” 等等方面的問題。
其實,除了問用戶之外,產品經理更要善于觀察用戶的行為,從用戶的行為當中獲得最真實的信息。產品經理應該更加重視從用戶操作日志中去挖掘有價值的信息。
舉個例子??:
比如特斯拉的產品經理,如果你們看到后臺用戶的操作日志,發現了大量用戶、反復地 “調整雨刮器和空調”,那么就能發現這些糟糕的體驗問題。而不是去問用戶那里體驗不好。
如果你是餐廳老板,你不僅要經常問顧客感覺飯菜如何,更要觀察顧客的行為。
如果顧客頻繁地自行給飯菜里面“添油加醋”,如果菜量不大但缺剩余太多,那必然說明菜品口味有問題,需要盡快做出調整。
產品思維第6條:無論什么產品,都要開始重視品味和顏值
現在消費者對產品的品質、品位以及美感也有了意識和要求。所以,產品除了具備基本的功能之外,需要更美、更有品位。
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有不少 “體驗好、顏值高” 的產品,比如戴森的吹風機/吸塵器、哈曼卡頓的音響等等。對于這樣漂亮的產品,用戶甘愿掏更多的錢購買。
若干年前,蘋果的那些革命性產品-手機、平板剛剛問世的時候,那可以稱得上“驚艷”,蘋果與友商的顏值可謂是天壤之別?!懊缹W、藝術”一直是喬布斯引以為豪的強大競爭力,他當年甚至赤裸裸地蔑視競爭對手——“微軟的產品絲毫沒有品位”。
開餐廳、咖啡廳的朋友,在盡量保證菜品、飲品口味的基礎上,要花心思、花成本,讓菜品造型、室內外裝飾裝潢甚至是一個盤子、一個杯子都盡量地美。
如果你沒有收獲到顧客“哇”的一聲贊嘆,沒有顧客自發拍照發朋友圈,沒有吸引到人們“種草、打卡”,那就很難產生大的影響力,生意也就一般般了。
所以說,顏值就是產品力,顏值就是利潤,顏值就是流量,要盡量的讓你設計的產品 “有美感”一點
產品思維第7條:要讓產品自身有引發關注和傳播的能力
在網絡時代,能否引發用戶關注和自發傳播至關重要,尤其是讓“產品自傳播”。
即,要把營銷思維從業務流程的末端,前置到產品設計的前期——在產品定義和設計的階段,就把營銷點、引爆點植入到產品里面。
要實現這個目標,產品做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肯定不行。你必須想辦法,讓它變得“讓用戶眼前一亮”,或者給產品增加“讓用戶眼前一亮”的東西。
舉個例子??:
我們還是以特斯拉舉例。
馬斯克肯定知道他的汽車在 “底盤舒適感、內飾豪華感” 等方面,比不過奔馳之類的傳統品牌。(當然,這也是其產品定位的結果。)
那么,他得有其他能夠讓“讓用戶眼前一亮”、引發關注和傳播的東西?。?/p>
于是乎,我們就看到了特斯拉汽車上的“鷗翼門、全景天窗、中控大屏、自動駕駛、智能召喚”之類“酷炫、吸睛”的東西。
所以,做產品的時候,你要心里有底,哪些是你產品的基本面,哪些是殺手锏?
除了做產品,做服務也能引發“自傳播”。比如提供“極致的、讓用戶尖叫”的服務的海底撈、胖東來,就是很好的榜樣。
產品思維第8條:眼里不要只有“產品功能”,更要多多考慮“人”
做產品、搞營銷的高手,一定是“懂人性”的。
微信之父張小龍就分享過,微信的產品設計中是如何體現和滿足“人性”的。“附近的人、漂流瓶”戳中了無聊、孤獨時的人的內心,“朋友圈”則是迎合了人們喜愛炫耀的心理。
當你把人的元素考慮進去之后,產品就變得“活”起來了,品牌與用戶的距離就拉進了,用戶的忠誠度就培育起來了。
舉個例子??:
前面提到的網易云音樂,就是給歌曲增加了人的因素,引入了社區、歌單、評論等等,讓產品變得有活力、有人情味——現在演變成了 “網抑云音樂”
還有在線求職類產品,一向都是死氣沉沉、非常低頻的。
用戶只有在找工作的時候,才會去注冊簡歷、搜索職位。當他找到工作之后,就把這些產品忘記了。然而,當這類產品考慮到了人性、增加了社區屬性,產品的面貌和活躍度就大大不同了。
比如說“脈脈” 脈脈也有常規的“企業發布招聘信息、求職者找工作”的基本功能,但讓脈脈有很大活力和活躍度并不是這些,而是其社區屬性的產品功能。
在脈脈的社區里,網友可以對各種職場話題進行分享和交流。其中,有些議題還很敏感和吸睛,比如職場八卦、吐槽曝光、曬薪水/獎金/offer等等。這些內容不僅吸引了無數企業的一線員工每天打開app看看,就連大廠的中高層、HR也很是關注。
在很多時候,在加入了“人”的因素之后,繁雜枯燥的基因數據就活了起來。很多時候用戶不是喜歡你的“產品”,而是更喜歡使用你產品時的自己。
產品思維第9條:極致的產品思維,就是用產品思考一切
一個極致的產品經理,他不僅僅是把產品當成一個工作,他不會只在上班的時候才是產品經理,才有產品思維。
下班之后、在工作之外,他的眼里、心中還是圍繞著產品。
對于日常生活當中接觸到的大量的產品,他會不自覺地觀察和思考:這個產品哪里設計得好或者不好?如果讓他設計該如何改進?
他還會去主動學習產品、技術、心理、社會、營銷、藝術等相關的知識。遇到有關產品的話題,他會兩眼放光,會充滿激情地討論幾個小時。
網上曾經有個年輕的產品經理,他就“用產品思維為女友做早餐”。通過分析女友對早餐的核心需求,制定了早餐的產品方案,通過不斷的優化迭代,最后獲得成功,博得了女友的芳心。
故宮博物院前掌門人單霽翔院長,通過產品思維來改造故宮,把“故宮”這個快600歲的產品推到了大眾眼前和聚光燈下,讓故宮“活起來、火起來”。
之所以在這里強調,產品經理要在工作中、生活中,要在時時刻刻都有“產品的眼光和思維”。
還有另外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產品設計有相通之處。
比如,軟件產品設計與日用品設計,就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設計心理學》這本書中,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在介紹門把手、電話機之類常見的產品如何設計。后來,我就意識到:最簡單的產品當中,也蘊含著深刻的產品設計原則。大道至簡,觸類旁通。
另外一方面,對產品經理來說,有一個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要有“同理心”
要能嫻熟地將大腦在 “專家模式/設計模式” 與 “用戶模式/傻瓜模式”之間切換。
這個能力除了天賦異稟之外,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反復修煉。
對于你自己負責的產品,你可能很難逃脫 “知識的詛咒”,去 “設想如果沒有這個背景知識會怎么樣”。
但在日常生活中,在你接觸到的成百上千的各類產品面前,你就是用戶而不是設計者,你自然就切換到了“用戶模式/傻瓜模式”,你就能體會到各種設計不當帶來的種種問題。
當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經歷了無數次這樣的產品思維訓練之后,你的產品悟性和功力,就不知不覺地提升了。
產品思維第10條:要有敬畏之心,糟糕的設計會帶來無盡的痛苦
產品經理對外界產生的影響,會被產品的用戶規模極度放大。對于有一百萬、一億用戶的產品來說,一個糟糕的設計就會影響到一百萬、一億人。
因此,產品經理要時時刻刻在心中,對于產品和用戶有“敬畏之心”。
舉個例子??:
產品有效期這個小問題,也是非常困擾人。很多產品的失效日期與生產日期并沒有一起印制出來。非要用戶在說明里面去找保質期,然后再與生產日期做加法去計算失效日期。你看,這么簡單的設計細節,多么折騰人。
產品思維第11條:不要忘記初心,去做自己都不用、甚至討厭的產品
產品經理為了短期績效、被KPI綁架,或者是受老板指示,去做了很多“自己都討厭、自己都不用”的產品。于是,各種“紅點提示、騷擾信息、彈窗廣告、誤導點擊、低俗內容”滿天飛。
你自己都討厭的東西,卻硬塞給用戶,那樣能好嗎?
在這個時刻,不妨暫停 “制造垃圾產品的需求排期”,靜靜地思考一下,回顧下初心,想想自己的產品當年是如何成功的?如何緊貼用戶創造真正的價值,從而不斷創新和迭代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過,現在很不幸,很多產品經理被綁架了。
產品思維第12條:要形成產品文化,CEO要做最大的產品經理
到了今天,產品的變化和差異本身就很大了。于是,品牌差異性自然就產生了。這一點在IT互聯網產品上,尤其突出。
比如,同為短視頻產品,抖音、快手、視頻號的差異不??;同為企業辦公協同產品,飛書和釘釘也有很大不同。
所以說,這是一個拼產品的時代。
于是,每個企業都要營造出產品文化,要重視產品,重視產品設計,重視產品經理的價值。企業的CEO最好懂產品,能做公司最大的產品經理。
公司領導,他們是否經常跟用戶面對面交流,了解用戶的所想所思,他們是否每天在用自己的產品,等等。重視產品、沉浸到產品當中的人,才能獲得快速的成功。
最后,產品經理是一個發展中的職業和群體,產品思維沒有標準的定義和準則。大家參考這些意識和方法,去指導自己的項目吧!
本文由 @產品陀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是目前我看到講得最深刻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