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普通設計師,如何培養核心競爭力?
在當前環境下,提高自我競爭力,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本文分析總結了35+普通設計師的現狀以及如何提高競爭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近因為周圍有朋友在找工作,于是幫著看了一圈,突然發現,之前我即使不關注也會時不時出現的招聘信息,幾乎消失殆盡。又問了幾個朋友,都沒有得到有崗位在招的消息。
好巧不巧,剛剛還刷到商湯裁員的信息(在智能化和AR這塊,商湯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工智能公司)。
這就是現狀。
所以,雖然連著寫了2周類似的話題,今天依然想和你聊一聊我的思考。特別是30+甚至35+的普通設計師,如何培養核心競爭力?
因為如果你對我熟悉,可能知道我在職業的前10年都是一條咸魚,到32歲后才有了自我成長的意識,開始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且還算有了一點點成績。
一、再咸的魚,都有自己的長處:盤點現狀
這個世界,越來越復雜了,以前按部就班就可以的安穩和長久沒了,以前拼命努力就可以賺到的錢也沒了。
這種感覺不太好,容易茍住的安穩、容易成功的方法、容易賺到的錢,越來越少了,我們必須要面對這種復雜,所以,我們需要思考。
思考的第1步,是盤點現狀。
很多人這時候會教你去想想你要什么,你的目標,但其實一下子被問這個問題,大多數人是懵的。
還有一部分人,想出來的是妄想。比如環游世界、財務自由。
剩下一部分人,想出來了,但不知道如何開始,或者開始了卻屢屢碰壁,走了許多彎路。
只有少數的一小部份人,既能想出真正的目標,又能找到有效的行動方式。
所以,倒不如,先去盤點現狀,從已知里看看自己未來的方向和道路。
盤點現狀并不是讓你去挑剔自己的不足,而是要讓你發現自己的長處。這個長處是和自己對比的,所以,再咸的魚,都有自己的長處。
現狀是個很大的盤子,職業能力、專業知識、個性特點、工作習慣、興趣愛好、財務現狀、人脈資源……我用OH卡做過好幾場有關能力的沙龍,每一次都能從大家的反饋中發現,“現狀”可以觸及的范圍真的非常廣泛,這些都可以是你的長處。
我最近在林間小報寫自己的職業之路,也是存著盤點現狀的目的。
在職業能力和知識方面,30+的設計師因為入職時間和項目經歷,必然會比新入職場的人具備更完整一些的長處。
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梳理盤點,也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如何養成高薪設計師能力?(1);如何養成高薪設計師能力?抵御風險(2)),林間小報里也有提供完整的思維導圖和測評表。
因為最早參考了很多大廠對設計師的考核和晉升標準,所以后面也會不斷修正,讓它更方便進行自我盤點。
設計師能力體系思維導圖
但因為這步是和自己對比,所以,現狀的盤點結果并不算我們的競爭力,只是幫助我們找到自己最容易形成優勢,是形成個人核心競爭力的切入點。
二、易被撞衫的長處不是真正的長處:合成創新
在盤點現狀之后,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有一些不同的長處。然而,這些長處并不一定能夠讓我們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因為其他人也可能擁有相同的長處。另外,單一的長處也容易被其他人模仿和超越,真正的優勢往往來源于多個長處的有機結合。
比如,擅長平面海報設計的技能,加上動效設計,就可以形成動態平面海報設計的優勢。再加上品牌設計的視角,可以進一步延伸為具有品牌調性的動態平面海報設計。
因此,我們需要將之前盤點得到的能力進行合成創新,將多個長處結合起來,創造出有差異的優勢。
第二,我們對這個能力的合成創新,還應該具備可以跨公司,跨行業的可遷移屬性。這個“應該具備”,并不是說它本來就是,是需要我們思考創造的。
比如上面那個例子,帶動態的平面海報設計,如果換一個公司和崗位,也許就不需要或者不那么需要了,但是,對品牌的視覺化洞察是跨公司跨崗位也廣泛需要的,那是不是可以從原有能力中提煉出,是怎么通過動態和平面設計的方式,把品牌調性視覺化的表現出來的呢?
再舉個例子,這是某位設計師用我測評表出來的部分報告內容。
從圖上可以看出,這位設計師的能力還是比較均衡也比較優秀的。根據這份報告,我們可以來看下TA可以有哪些合成創新的選擇。
從專業能力方面看,下一步可以選擇將自己對需求的分析定位能力結合到執行輸出或者評估復盤力比較有優勢的模塊中;從通用能力方面看,下一步可以選擇將自己在問題解決方面評估復盤的優勢和知識傳承結合起來;
再綜合看專業和通用能力,還可以發現,通用能力中的知識傳承和評估結果能力是可以用在TA專業能力中去強化對應能力的產出價值的,那下一步還可以選擇有意識的將業務復盤和知識傳承兩個能力模塊結合起來進行產出,并且在這兩塊里,著重培養自己對需求的分析定位能力方向。
這些能力培養方向,其實本身已經不局限于某個具體的崗位和公司,如果合成創新的好,甚至可以超越設計師這個崗位本身。
不過,因為我梳理的能力評估表是以產出結果作為衡量標準的,更多的是一個能力模塊,所以,要用來定位自己能力培養的方向,最好再根據這些方面和每個方面具體的描述,去提煉出幫助自己在這方面有產出價值的、可培養的更具體的子能力。
這些更具體的子能力,就是你要去重點關注的長處,也是需要為之合成創新的那個中心。
我想,早幾年之前我們就感受到了,現在的公司和老板,總是希望我們既要,又要,還要。而對于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特別是不愿意過多犧牲生活時間的普通人而言,要形成既要又要還要的綜合競爭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第1步找到長處,讓我們有了合適的切入點,第2步合成創新,就是擺脫盲目的滿足市場上的既要又要還要,為自己定制優勢能力,在尋找差異化的過程中,擊穿既要又要還要的表象。
“擊穿”這個詞,是混沌學院的李善友老師講一思維里面提到的,后面有機會可以一起聊聊普通人怎么用它來合成創新創造競爭力。
三、能被超越的,都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盤點和合成最終只能讓你擁有一個具有差異性的優勢能力,但是,光有差異不行,要真正的擺脫內卷,必須讓這個差異性很難被模仿和超越。
每個人所找到的優勢能力所具有的差異性不同,但從本質上來說,只有2種能力是很難被模仿和超越的,一個來源于時間,一個來源于認知。
時間代表的,是經歷,經歷可以沉淀為經驗,成為你的既有資本,別人即使再成功再努力,也無法跳躍時間的桎梏。
一個工作10年的人,有數十個項目經驗是比較容易的事情。而一個工作5年的人,要獲得同樣數量的項目經驗,就要很費一番功夫了。因為在時間上來說,10年,就是5年的兩倍。
35歲以上的設計師或者其他職業,這點上其實是有優勢的,這也是第1步盤點的意義之一。
然后,我想再用“楊枝甘露”這款飲料來舉例。
最早創造出這款飲料的,是「七分甜」,如果經常喝奶茶的小伙伴應該知道。
當然,現在楊枝甘露已經不是「七分甜」的專屬了,喜茶可以做、茶百道可以做、樂樂茶也可以做,但是,在想起”楊枝甘露“的時候,「七分甜」這個名字,還是會帶給你和喜茶、茶百道這些品牌有不一樣的感覺。
這就是時間所帶來的領先,即使產品被復制甚至超越,它也不能被奪走。
認知代表的,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你的思維。
拿我梳理的設計師能力體系來說,設計視野,代表著是你的全局思維;定位分析,代表著是你的產品思維;執行輸出,代表著是你的結果導向思維;評估復盤,代表著是你的價值導向思維。
同樣的顯性能力下,擁有更好的結果導向思維,就更懂得如何事半功倍,產出更具有價值的結果來。
用第1點里的例子說明:
可以有人以更努力的精神夜以繼日的學習平面海報的設計知識,訓練動效設計的相關技能,但是,TA很難學到你對視覺化品牌調性的認知。即使TA同樣能產出既有品牌調性,又有動效能力,還能把理念準確進行視覺化表達的平面設計作品,因為認知不同,最終的產出水平就不同。
有一句話說,你的每一步人生經歷,都不會浪費。
有點雞湯,但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就知道我為什么說只有時間和認知,是很難被模仿和超越的。
當然,要把時間和認知形成的差異性用到形成自己的優勢能力上,有一個共同點是,必須去行動。
因為無論是對于市場還是我們自己而言,培養能力最終都是為了產出價值。切入點再好也只是切入點,合成創新的再妙也只是有差異,它本身并不帶來價值。
只有能產出價值的能力才能稱之為競爭力。只有行動能帶來價值產出。
也只有產出以后,才能夠驗證我們的切入點和差異點,讓我們能夠與時俱進,真正的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與君共勉。
專欄作家
林影落,微信公眾號:林間有影落,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枚會玩卡的用戶體驗設計師,《AR界面設計》作者,10年+UIUX設計經驗,專注于AR及智能化領域用戶體驗設計6年;設計&心理學教育背景,國家職業認證高級OH卡師/天賦挖掘教練。愿意用我的一份努力,讓設計這個領域在智能化的未來更有價值,讓設計師這個職業更加值錢!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