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創業公司,怎么才能去大廠
很多同學求職的時候都希望往大廠走,但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如愿。這篇文章,作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先從中廠做起,待夠三年,然后伺機而動,具體的原因,也給出了詳細的解釋。
雖然現在大廠的吸引力已經比不上從前了,但是能去大廠對職業生涯發展依然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今天簡單聊一下我的建議。
我的建議有三條:先去中廠、待夠三年、伺機而動。
首先 先去中廠
年紀太小的小孩兒你很難教會他數學,必須等他成長到一定的年紀再教就容易很多。
你必須承認,創業公司直接跳去大廠,確實是有一些難度的。
從大廠跳大廠肯定是最簡單的,從中廠到大廠也相對容易。但是從創業公司直接跳大廠,就好像教一個很小的孩子學數學,不是成功不了,但是難度很大。
難度大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創業公司的員工能力有問題,而是創業型公司和中大廠對員工的能力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創業型公司員工數一般比較少,一個項目有個三五個人就不得了了。每個人基本都是多面手。而在中大廠一個項目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中間不可避免的就會有分工協調,對專業能力的要求和溝通協作的能力要求更高。這兩種不同的工作風格,會讓人養成不同的工作習慣。
創業公司的人因為工作習慣和大廠格格不入,去了大廠很容易水土不服。
另一個原因就是創業公司缺乏公司背書。
中型企業一般有一定的知名度,更容易招攬優秀人才。這一點和學歷的作用很像,好學校不代表你一定很優秀,但是你優秀的概率更高。
所以如果你在創業公司可以先考慮去一家中型公司,消除大廠面試官對你的工作習慣和能力的疑慮。
其次,待夠三年
到了中廠,要待夠足夠的年限。足夠的年限可以幫助你積累前往大廠的資本。
到目前為止,我曾待過的中型公司的前同事們,大概分成三類:
- 第一類是想去大廠并且成功的,占比應該比你想象的高,大概占70%。
- 第二類占比20%,這部分人本身不追求大廠的高薪,最后去了銀行證券國企外企等更輕松或穩定的行業。
- 第三類占比10%,這部分人在工作1-2年后,因為薪資原因跳槽去了其他的中小公司。
剔除第二類本身不想去大廠的人,最終去大廠的比例接近9成,是不是比想象的高得多。
第一類人相比第三類人,在能力和智力上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但因為在中廠待的時間夠長,面試大廠時,職業穩定性和多年的業務經驗更受歡迎。
那些中途跳槽到中小公司的人,當初是看上跳槽的薪資漲幅。在短期內來看這個選擇收益是很明顯的,很快就能有更高的收入。但因為中小公司行業不穩定,幾年后大概率要重新找工作,但因為職業履歷不那么出彩,越到后面找工作越難,所以長期來看收益可能并不高。
那些堅守在原來公司的人,短期來看,收入沒有跳槽的人高。所以這三五年確實會很難熬。
但是持續三到五年的業務沉淀讓他的簡歷資本變得更加厚實。以此來跳槽大廠,資本更加充足。當成功跳槽到大廠時,相當于在過去的幾年中的經歷,在最終跳槽時變現。
最后 伺機而動
在中廠一直待著就能一定被大廠錄取嗎?
世上沒有絕對的事兒,但是這個概率可以變得很大。
你一定學過概率,一個硬幣出現正面和出現反面的概率都是50%,那如果連續拋擲10次,至少有一次出現正面的概率是多少呢?
是99.9%。
在中場工作,等待大廠的工作機會,就好像一次次的拋硬幣。單次的成功概率可能不高,可能20%,甚至10%不到。但是大廠招聘的頻率其實還是很高的。大廠雖然薪資福利比較高,但工作壓力也很大,人員的流動性也并不小。能和你匹配上的崗位。這么多大廠,一年至少有個5~10份。三年時間。就有至少20多份。
如果你的應聘概率只有10%,應聘20次至少有一次應聘成功的概率有88%。如果時間再拉長,概率還會更高(這里概率計算并不嚴謹,但是現實情況基本符合這個規律,你懂我意思就好)。
所以在中廠待著的日子里,要留意大廠的招聘動向,多應聘一些適合的崗位。
當然,這也需要你自己有一些能力儲備。
小結
有很多同學想進大廠的心情很急迫,總是想在更短的時間內進大廠。
我沒有這個能耐能夠教授速成的辦法。我覺得這種穩步推進的辦法是最有效的。
雖然這種方法見效比較慢,但是最后成功的概率非常高。只要做好上述這三步,相信你最終一定能進入大廠。
專欄作家
三元方差,公眾號:三元方差(sanyuanfangcha),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用數據驅動業務增長,擅長數據分析、用戶增長。喜歡閱讀、思考和創作。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