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騰訊的“大模型觀”

0 評論 927 瀏覽 2 收藏 15 分鐘

就在國內大量大模型產品爭相亮相時,可以注意到,騰訊卻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節奏。而就在最近,騰訊混元大模型也終于亮相了,那么如何解讀這“遲來”的到場?這篇文章里,作者嘗試拆解了騰訊的“大模型觀”,一起來看一下。

在《5000天后的世界》中,著名未來學家凱文·凱利預言:“在未來的50年里,AI將成為可以與自動化和產業革命相提并論的,不,應該是影響更為深遠的趨勢?!?/p>

而今,大模型似乎就是那根杠桿。自ChatGPT問世以來,“工業革命級的生產力工具”“有史以來最大的平臺革命”“新范式的新拐點”之類的說法,已將大模型“封神”。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國內已經有130個大模型產品亮相或宣布?!鞍倌4髴稹敝械摹鞍佟?,已非虛指。

有意思的是,在大廠們爭前恐后入局之時,騰訊卻一直保持自己的節奏。

9月7日,在2023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混元大模型正式亮相,騰訊宣告全面擁抱大模型。

在廠商們爭搶頭啖湯時不出來,在大模型密集發布期不出來,等大模型的喧鬧消退后終于現身。

有人說這是“遲”,雖遲但到的遲,但騰訊方面更想說它是“實”,腳踏實地的實。這跟騰訊的“大模型觀”有些內在相通——它追求的就是實用至上。

01

說到“混元”,許多人可能會想到道家的“混元即無極,無極生太極”?;煸?,是鴻蒙狀態,是萬物根源。

道可道,非常道。道家始祖老子曾說過“我有三寶,持而保之”,其中之一就是信奉敢為天下后。

而在“中國巴菲特”段永平的闡釋中,“敢為天下后”還有后半句:后中爭先。

騰訊早在2021年就推出了千億和萬億參數的NLP(自然語言處理)稀疏大模型,打破了CLUE三大榜單記錄,但混元大模型的推出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做三四月的事情,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庇行┩婕以诖蛲ǜ拍畛醋鞲鷮庐敻铈溌泛笠缓宥?,“三四月”的事情剛開始做就掏出了PPT,騰訊卻在“六七月”里不事張揚,直到“八九月”有了答案才讓其面世。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的那番話,為此提供了解釋:“我們最開始以為這(指AI大模型)是互聯網十年不遇的機會,但是越想越覺得這是幾百年不遇的、類似發明電的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p>

他認為,“對于工業革命來講,早一個月把電燈泡拿出來,在長的時間跨度上來看是不那么重要的。關鍵還是要把底層的算法、算力和數據扎扎實實做好?!?/p>

馬拉松長跑中,方向對、策略準往往比起步快更重要。

騰訊的通用大模型發布節奏,也被解讀為以慢為快,后中爭先。

混元大模型參數展示的樸實,似乎可堪佐證——沒有狂堆參數,也沒展示打了多少榜,騰訊方面主要披露了兩個數字:超千億參數規模,幾乎是當前通用大模型的標配;預訓練語料超2萬億tokens,和目前最強開源模型Llama 2持平。

與樸實對應的是實用取向:混元大模型不追求Chat(聊天)上的花哨,而追求應用場景上的實效;不是基于國外開源模型訓練求快,而是從零開始、全鏈路自研。

02

實用取向,指向的是讓大模型從“可用”變為“好用”。

不得不說,當下的大模型正陷入“又強大,又弱雞”的悖論:一方面,很多大模型在問答時能秀得一手好打油詩、抖出一番機靈,另一方面,在行業應用中又沒太多實質性用處。

大模型研究者李莉就認為,現在很多模型的研究者和應用的制作者,考慮的是如何讓別人記住自己,所以效果特別視覺化,“每個視頻讓人看得血脈賁張,我們紛紛表示太酷炫了,但是靜下心來,我們對于技術該怎么用一般都沒有答案……如果真正放到經濟中,你會發現根本用不上?!?/p>

這正是ChatGPT熱度滑坡的主要原因:前不久,Newsweek調查顯示,ChatGPT的用戶數量已經比今年年初高峰時期下降了近95%。用戶選的最多的理由就是,感覺“ChatGPT對工作的促進能力沒有想象那么強”。

這難言奇怪:在行業應用場景中,用戶在意的,可不是大模型能玩什么梗、扯什么淡,而是能否提供專業知識和行業數據?!按蟆辈皇亲钪匾?,“?!辈攀?。ChatGPT上生成的很多回答,就被指看上去專業,專業人士一看卻似是而非。

而今,隨著大模型進入Gartner曲線的相對冷靜階段,越來越多的人已意識到,應用場景是決定大模型能否走遠的關鍵因素。沒有落地場景,就沒商業前景,也就難以走遠。

正因如此,大模型行業正在從拼參數變為拼落地,B端行業應用已成主戰場。這勾勒出的,是大模型正從“技術力”轉向“生產力”的商業化圖譜。

▲中國大模型,很多都很注重跟應用場景結合。

很早之前,騰訊對大模型的認知就是:大模型的長期價值將通過行業應用來體現,絕不僅限于聊天機器人這樣簡單的問答場景。

這次發布會上,騰訊就強調面向產業,明確要以提效為第一要義。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就表示,“大模型需要基于產業場景,與企業數據融合,才能釋放出最大的價值?!?/p>

以垂(垂直大模型)應垂(垂直細分行業的需求),方為實用。今年6月,騰訊云從產業客戶需求場景出發,依托騰訊云TI平臺打造模型精選商店。這次發布的混元大模型,則將作為騰訊云MaaS服務的底座,為各業務領域提供支持。

推出的是為應用而生的“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實用級大模型,而非花里胡哨的AI“大玩具”,就是“實”的體現。

03

實用取向,內在要求是讓大模型更成熟更靠譜。

大模型要走入行業產業場景,就得減少“幻覺(即胡言亂語)”、避免“誘導(即誘導偏見或欺騙等)”。

克勞德·香農認為,信息的本質是消除不確定性。但體驗過的用戶都知道,當下的大模型都有著很強的“不確定性”——它經常會變成CheatGPT,給你胡編亂造一通。

若這只是大模型跟用戶相互“調戲”,那無非是提供了些笑料,可行業場景專業度要求高、邊際容錯率低,若是提供了錯誤信息,很可能引發嚴重后果。

正因如此,面向產業的大模型必須變得更專業更成熟更靠譜,不能是初看什么都懂、細看什么都不“?!?。

騰訊為此采取的策略可以歸結為兩點:1,全鏈路自研;2,將內部業務場景當“磨刀石”。

騰訊的混元大模型,從高速網絡、底層服務器到網卡、高速組網和平臺、模型、算法都是自研,AI基礎設施、機器學習框架、語料庫與模型算法等也是從零訓練。

騰訊解鎖全鏈路自研,瞄準的既是運用自身的技術棧體系,實現根本的業務技術能力突破,也是利用自主體系的研發道路,更好地應對旗下海量高并發業務的沖擊。

客觀上講,基于國外開源模型進行“本土化改良”固然是一條更容易的路子,可大模型既然是工業革命級的機會,只依靠國外的“開源模型”遠不夠。

▲BAT大模型的對照。

騰訊集團副總裁蔣杰說:“外界其實一般多會用到知識圖譜,甚至搜索外掛來讓模型的檢索支持能力變得更強,騰訊也會用,但不能用的比例很高。我們一定要在整個的大模型的預訓練階段把這個問題解決掉,控制掉?!币劳凶匝械摹疤秸妗彼惴?,混元大模型幻覺比例比其他開源大模型下降了30%到50%。

騰訊還在向外部推出大模型前,將其在騰訊云、騰訊廣告、騰訊游戲、騰訊金融科技、騰訊會議、騰訊文檔、微信搜一搜、QQ瀏覽器等50多個內部業務中先行驗證。

先打磨好大模型產品,再拿出來服務行業產業,看上去,也是主打一個“實”。

04

實用取向,還得讓大模型回歸服務屬性。

湯道生說:“從一個大模型,到提供一個用戶可以感受到的服務,中間有很多的環節和工序。騰訊其實是提供整個端到端的AI服務流程中所需要的‘全鏈條工具’。我們的TI平臺就是一個能滿足整個工序、環節的需求,給客戶提供高效模型搭建服務的重要工具。這可能是大家比較少從友商那里聽到的?!?/p>

將基于自研的大模型技術能力開放,將其用于從田間到產線的很多角落,這注重的還是落地效果。

大模型很熱,但本質上,大模型是信息化的下一幕。過去十多年的信息化對應的時代大幕上,寫著的主題是“數字化”。大模型同樣是數智化變革的助推器。

只不過,以往互聯網發展撬動的是流通環節減少、流通效率提升,以AI為代表的數字化工具要介入的層次更深——其核心是要增加基礎價值。

這就需要,將數字化觸角伸向生產端與供應側,覆蓋包括從工業制造到冶金采礦、從港口運輸到農林牧副漁的各行各業。

這對國內大模型的發展不無啟示:自從ChatGPT面世后,中國大模型廠商跟OpenAI差距有多遠,就成了行業關心的話題。

應用場景,或許正是中國大模型彎道超車的突破口。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張振翼就指出,當前美國在大模型發展中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我國需要加強自身獨特優勢的探索。在他看來,當前我國發展大模型人工智能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勢:應用場景資源極為豐富、數據要素政策設計較為領先、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上已經具有一定積累等。

可以看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互聯網企業就憑著衣食住行康樂教和產業領域的豐富場景,跑通了模式,做大了規模。

在今天,中國龐大市場上積累了海量數據,包括物流、電商、醫療等各個領域的,各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強烈需要,又為大模型落地提供了需求端支撐。

順勢而為,以實用實干之“實”,加速大模型的產業應用,中國大模型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圖景,才會愈發可期。

作者:佘宗明

來源公眾號:數字力場(ID:shuzilichang),抵抗熵增,打撈有趣。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數字力場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