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攻略 | Persona VS. Profile,誰才是研究用戶的最佳工具?
Persona與Profile都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和定義用戶的有效工具,那么,這二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究竟體現在哪里?這篇文章里,作者就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一起來看看吧。
在與客戶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時常有客戶將User Persona(用戶畫像)與User Profile(用戶檔案)搞混,分不清兩者的區別,亦或是將它們當做同一種事物看待。
然而事實上,Persona與Profile雖同為了解和定義用戶的有效工具,卻在制作方法和使用場景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因此萬萬不可混為一談。本期文章,就讓我們深入地扒一扒,Persona與Profile到底是什么、怎么做,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又有哪些內在聯系?
一、User Profile
User Profile,被譯為用戶檔案或用戶簡要,它是基于真實信息的、關于用戶非單一特征的、詳盡的特征集。而且,它所包含的信息廣泛而散亂、維度諸多,一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類:
- 人口統計特征——如年齡、性別、籍貫、居住地、財產收入、婚姻、子女狀況等;
- 技能——如英語、計算機水平,或是否擁有畫畫、寫作等特長;
- 教育——如學歷、所學專業、所修課程等;
- 職業——如當前職業、工作年限、過往就職經歷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的信息是隨著人的發展和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比如居住地從深圳變為廣州、婚姻狀況從未婚變為已婚、興趣愛好從爬山變為潛水,喜歡的手機品牌從小米變為華為等等。
所以構建User Profile也是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過程,需要企業有計劃地進行更新和迭代。
一般來說,構建User Profile,需要經歷以下4個步驟:
- 收集原始數據:包括用戶的靜態信息數據(如年齡、性別等)和動態信息數據(如APP訪問時長、購買頻率等);
- 提煉事實標簽:通過對數據的清洗和整理后,將用戶的明顯特征和既定事實提煉出來作為初步的標簽;
- 構建算法模型 & 預測標簽:根據已經得到的事實標簽,建立算法模型,再經過算法模型運算后得出的用戶標簽,即預測標簽;
- 輸出策略標簽:一般從用戶的興趣點、關注點、潛在需求和流失風險等幾個方面歸納標簽,以此對用戶進行精準營銷。
通過User Profile,企業可以搭建用戶標簽系統,實現用戶細分,以及開展個性化推薦等精細化運營工作。然而,基于大量用戶真實數據的User Profile,依舊是抽象和泛化的,而更生動、具體的User Persona恰好彌補了這一缺憾。
二、User Persona
User Persona,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戶畫像,也有人將其稱之為人物角色。它是一個虛構的、最趨近于真實目標受眾的典型用戶,重點關注目標人群的行為、目標和動機。另外,雖然Persona是虛構的,卻是建立在真實用戶數據的基礎上,并對一些細節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因此也更加具體和形象。
根據UX專家Aurora Harley,一份Persona往往需要包括以下內容:
- 基本信息:如用戶姓名、年齡、性別、崗位,以及一張照片;
- 個人簡介:簡單地介紹一下用戶的基本情況,如工作、興趣、任務目標等;
- 用戶對服務或產品功能的使用和體驗情況;
- 用戶想要達成的目標以及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痛點;
- 為了達成目標,客戶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如學習或溝通能力等。
體驗家用戶畫像模板
從本質上說,Persona是一種描述用戶需求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問題。比如,在產品設計和原型開發階段,產品經理可以通過Persona理解用戶需求,想象用戶的使用場景;或是當產品設計出現分歧時,借助Persona,跳出離散的需求,重新聚焦到目標用戶等等。從另一個方面來說,Persona,是客戶旅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刻畫客戶旅程的關鍵所在。
需要補充的是,一種產品或服務往往會需要根據用戶的劃分創建多個Persona,比如阿里巴巴提出的,需要重點關注的8大消費人群。
還有國內的商業銀行,會按照金融資產的多寡,將客戶分為普通、金卡、白金、黑金、鉆石及私人銀行客戶等級別;亦或是遵循RMF模型,通過分析用戶的最近一次消費距今時間、消費頻率和消費金額這三個維度,劃分出的8類用戶(詳見下圖),以及其他的一些用戶劃分方法,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RMF模型(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創建Persona的整個過程可以被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 了解目標用戶群體,找到他們區別于其他群體的顯著特征。一般來說,需要找到3~5個主要特征;
- 根據人群細分,確定需要創建的Persona的數量;
- 基于主要的特征屬性,草擬出用戶畫像,并納入一些基本的方面來充實畫像,比如人口學屬性、行為、動機和痛點;
- 選擇合適的工具或方式將用戶畫像可視化,完善用戶畫像;
- 將已完成的用戶畫像在團隊或企業內部共享,讓大家擁有相同的用戶視角。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從基本構成、制作方法與流程,還是實際的應用場景上來看,Profile與Persona都有著較大差異,為了讓大家更清晰地看到它們之間的區別,我們制作了一張表格:
圖片來源于體驗家XMPlus
當然,盡管存在諸多差異,但我們仍能發現Profile與Persona之間的一些共性和聯系,比如它們都是了解和定義用戶的工具,都可用于用戶建模等等。而且,Profile與Persona并不是彼此割裂、非此即彼的,而是需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的最佳拍檔:是Persona賦予了Profile生命,它使冰冷、抽象的Profile變得更加鮮活、具體;而Persona也需要有Profile作為依據,才會更精準和科學。
因此,無論是Profile還是Persona都是非常好用的工具。將這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用戶,使產品和服務更貼合用戶需求,并且極大地提升用戶的滿意度與忠誠度,從而幫助我們獲得更大的利潤、更良性的發展。
參考資料:
- 用戶畫像,沒你想的那么簡單!
- 用戶畫像:User persona和User profile
- User Profile與Personas(上)
- 如何破解“千人千面”,深度解讀用戶畫像
- 看完后,終于知道該用定量還是定性用戶畫像法了!
作者:樊佳瑩
本文由 @體驗家XMPlus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