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區別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能夠在互聯網上購買到各種商品和服務,消費互聯網因此而誕生。但隨著互聯網對整個產業的影響愈發明顯,產業互聯網也應運而生。那么兩者有何區別和差異呢?本文對此進行解析,一起來看看吧。
互聯網的崛起,使得消費者可以輕松在網上購買到各種商品和服務,消費互聯網因此而誕生。然而,互聯網對于整個制造業的影響也愈發明顯,于是,產業互聯網隨之而來。那么,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有什么區別呢?
一、誕生場景不同
產業互聯網從字面理解就能夠知道,更看重產業場景,是產業與互聯網的集合。而消費互聯網則是更注重消費,即通過互聯網重構人的多重生活場景,讓人通過互聯網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二者的場景不同決定了創業的出發點不同,產業互聯網要深入產業,洞察產業上下游的各項生產與資源配置情況,從而尋找到最佳的切入點,來為產業鏈上的客戶帶去價值。而消費互聯網都是從人的興趣、愛好等切入,圍繞著衣食住行的場景進行深耕,從而開發出很多方便人生活的產品,例如支付寶、滴滴、美團等等,消費互聯網的玩家都是以C為主,而產業互聯網則以B為主。
二、用戶群體不同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用戶群體不同,產業互聯網是B2B,消費互聯網是B2C,產業互聯網更在乎鏈條上一家家企業的喜怒哀樂,而消費互聯網更注重個人消費主體的喜怒哀樂。
二者的用戶群體不同,也就是規模感有差異,產業互聯網的規模感明顯不如消費互聯網,一條產業帶可能最多也就上萬家中小微企業,而消費互聯網,單憑一個場景,例如打車,都可以有上億的用戶規模,幾百億美金的市場價值。
目前美國上市的B2B類型公司普遍市值100億美金左右,不急消費互聯網的千億美金市值的十分之一,更加側面反映了用戶群體的不同,導致了二者在市場中的不同價值邏輯。
三、商業模式不同
消費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基于流量而存在的,早在消費互聯網初期,行業就盛傳一句話,“得用戶者得天下,得活躍用戶者稱霸天下?!彼?,消費互聯網早期瘋狂的融資,發紅包補貼,不斷的去爭取用戶,也就是消費互聯網是眼球經濟,更注重吸引眼球,流量是它的最重要考核指標。
而產業互聯網則大大不同,創業者需要規避掉流量思維,甚至不要掉入流量思維的創業思路里,產業互聯網的存在更依賴其所傳遞的價值,也就是說產業互聯網本質上來講是價值互聯網,是為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帶去價值的,是要賦能與共享的。只有產業鏈條因為你的存在而價值增益,那么這張產業互聯網才是成功的,才是會獲得市場信賴,資本青睞的。
四、估值邏輯不同
消費互聯網已經誕生了很多上市公司,有的甚至成為了千億美金的巨無霸,例如阿里巴巴與騰訊,消費互聯網的估值邏輯非常成熟,融資亦非常順暢,私募基金等一級投資也可以有很好的方式參與與退出,已經形成了完美的閉環。
而產業互聯網的上市公司還屈指可數,并且市值不可與消費型互聯網公司相比。產業互聯網由于是基于產業做鏈接,所以它的交易頻率、訂單金額、物流都與消費互聯網格格不入,例如同樣做電商,消費互聯網可以是短頻快,而產業互聯網卻是較慢的交易頻率、較高的訂單價格、與較大的運輸(產業互聯網的運輸都是以“噸”計,通過客車、輪船等運輸,跟消費互聯網的四通一達明顯不同)。
此外,消費互聯網的投資回報率更高,因為其用戶規模感遠遠強于toB為主的產業互聯網,并且可以直接向用戶收費,利潤常常非常爆表,而產業互聯網卻經常營收看上去很美,利潤卻著實有點寒磣,這也是因為二者本質的商業邏輯不同所構成的,所以投入產業互聯網創業的朋友,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等待產業互聯網的曙光到來。
五、價值主張不同
還是從字面意義上看,就可以看出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二者在價值主張上的不同,消費互聯網明顯更看重消費者的價值,創業都是以用戶為本,以用戶中心的價值主張,力求為人帶去效率的提升,方便人的交易出現了支付寶,方便人的購物出現了京東淘寶,方便人的娛樂出現了抖音愛奇藝,方便人的出行出現了滴滴等……
而產業互聯網更注重提高B端企業的價值,注重以提升整條產業的效率為目標,產業互聯網緊緊圍繞“降本增效”來構建,如果這個產業沒有因為網絡的出現而效率遞增,反而效率遞降了,那么這是無意義的價值網絡,也是不會有任何資本價值的網絡。所以產業互聯網必須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資金成本、物流成本等等,為上下游的客戶帶去明顯的多元福利,才可以讓產業互聯網爆發無限的價值。
從產品經理分析產角度,整理了以下不同點和思路,僅供參考:
一、決策與使用者的分離
二、決策周期+轉化鏈路長
三、服務周期長
四、線性增長
本文由 @小花妹妹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