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視野的中視頻:一場行至中游的邂逅
不少平臺都已經嘗試在中視頻這個概念上發力,并推出了相應的產品或劇集。那么和長短視頻相比,中視頻的差異化究竟體現在哪里?這一概念在當下是否翻出了新的火花?這篇文章里,作者發表了他的看法,一起來看。
各平臺在中視頻這塊土地的耕耘,由來已久。
耕耘是B站UGC視頻創制大多集中在1-30分鐘的中視頻時長體量;是追溯到《外來媳婦本地郎》《家有兒女》《萬萬沒想到》等中視頻情景劇鼻祖;是一則音樂MV、小品、動畫片……
耕耘也是2019年,快手開放的5-10分鐘錄制時長內測,抖音放開15分鐘中視頻權限;
是2020年,西瓜PLAY好奇心大會上首次對外闡釋的中視頻時長概念,高調宣布進軍「中視頻」領域;
也是2021年,西瓜視頻聯合抖音、今日頭條共同發起「中視頻伙伴計劃」,以流量分成的方式鼓勵創作者多平臺發布中視頻內容。
即便如此,依舊果實寥寥。中視頻的差異化仿佛只有夾在長短視頻之間的體量,并未被發掘出其他獨到之處,如同夾縫求生,氣候始終不大。
但近期中視頻爆款新作頻出,熱度大有回暖之勢。中視頻緣何翻云覆雨、生生不息?它是否終究只是長短視頻競爭下無關痛癢的「偽創新」?而中視頻新作不斷,又是否有可以其魅力綻放新花?
一、在中游相遇
短視頻拉長,長視頻縮短,于是它們在中游相遇了。
近年來,隨著微短劇的精品化,逐漸展現出頭部的潛力。與此同時,用戶對于微短劇時長之外的期待越發強烈。
于是微短劇有機會得以逐漸變長。
成立不足五年,卻在半年間打造了三部爆款短劇的無糖文化,憑借連續熱播的十分鐘微短劇《念念無明》《別跟姐姐撒野》《虛顏》,以及B級成本拍出S+級《招惹》,在微短劇領域迅速站穩腳跟。
而憑借此擁有了穩定觀眾緣和更多粉絲期待的無糖文化,也開始嘗試打開賽道想象力,將精品化而非微短劇作為長期發展方向——
今年7月,繼「大芒+無糖」在《念念無明》《虛顏》之后,以顯著升級的體量,再牽合作之手打造了《風月變》。
這部劇最為直觀的變化有兩個:
其一是時長增加:《風月變》的時長達到了單集20分鐘、單部約440分鐘的量級,相較之前作品單部180分鐘的量級,整體體量不止翻番。
其二是制作再升級:《風月變》的制作投入較此前的微短劇行業的平均水平有大幅增加,例如劇情完整度、結構復雜程度、場景精細度、文本打磨度以及視聽審美水準,都超出了短劇的平均水準。
從《念念無名》到《風月變》,打開想象力的不僅是體量的由短入中,而是中劇概念開始借此打通,更是以新的布局,向市場與用戶明確,創制方對頭部精品的準確聚焦。
正如大芒展現的觀點:短劇的「短」是其特點,而非核心。
所以微短劇朝向中劇的嘗試,也向市場釋放出了堅定的信號:加大力量聚焦微短劇的頭部創制,使其既能保持短劇獨特性,又能不受束縛地提高爆款作品的命中率。
只拘泥于時長特點,是西瓜芝麻的行為,長、短劇之間也在相互滲透,互為補充。
當然,長劇也在特定的狀態下,找到了縮短成中劇的契機。
8月,騰訊視頻推出了喜劇劇集排播帶——「板凳單元」,其將打造「午間板凳劇」的概念,開辟每天30分鐘的午間喜劇專供時段,借助中視頻時長創造出差異化的播出時間。
首播的「午間板凳劇」《鵲刀門傳奇》,打造了一場極具東北特色的武俠情景喜劇,在劇集作品扎堆的暑期檔,以題材、時段、時長均別出心裁的組合拳,打出了優異的口碑。
而扎根午間三十分鐘的板凳單元,迎合午休時長,暫時深耕喜劇內容。據悉,第一季還將推出古裝武俠、家宅情感、都市愛情等題材的喜劇。
「特殊時間機會」讓長劇找到縮短單集編排的機會,立足中視頻時長延展出精彩的新玩法、新機會,也展現出長劇朝向中游制播的可能性。
在劇集作品之外,綜藝也在「瘦身」。
在動輒需要兩小時注意力的綜藝現狀中,「小而美」的《毛雪汪》反其道而行。以單集時長30分鐘的中視頻體量,嘗試了更持久的播映周期和更穩定的更新頻率,也無心插柳地創造了中視頻綜藝重要的情感價值之一——陪伴感。
自2021年首播,《毛雪汪》從集集求贊助,到憑借好口碑成為年番綜藝,穩定播出。
借力中視頻的制播形式,《毛雪汪》延長了節目生命周期,30分鐘一集的體量,以周為單位更新、以季度為休番節點,播出周期長且穩定,內容規模朝向輕體量、長周期發展。
這一時長的縮短,為越播越長的綜藝賽道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陪伴感所帶來的情緒滿足,成為綜藝能夠保持生命力、持續吸引用戶的關鍵要素,而打造的長時間存在感,也使得節目IP得到一再夯實。
當然,中視頻綜藝也嘗到了甜頭。「跑通商業邏輯」的《毛雪汪》,在借力中視頻達成的年番基礎上,實現了以長周期構建品牌營銷的商業模式。
雖然在節目伊始,嶄新的節目IP和制播模式而面臨過「求贊助」的囧境,但隨著IP成熟,又以品牌營銷的創新筑底,場景繁多、時間漫長的《毛雪汪》使得商業營銷的拓寬更有大顯身手之地。
而《毛雪汪》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作為出品方的騰訊視頻,從2021年初就已經開始籌劃以「小鮮綜」為標簽的輕體量綜藝節目,并經過持續的探索、假設、驗證和迭代,最終成功制播了年番《毛雪汪》,也塑造了極具代表性的新IP。
跑通中視頻「小鮮綜」創制路徑的騰訊視頻,也開始了持續耕耘。《打工不如打電話》《展開說說》《人間指南》《大有可為的我》等多檔「小鮮綜」不斷制播,以「快節奏、強交互、精而巧」為特色的「小鮮綜」概念得以夯實,也由此達成長綜藝「瘦身」的表現形式。
長短視頻的因時而變、因事而變,促成了不溫不火的中視頻翻出新篇。但就如同大芒的邏輯:中視頻的時長只是特點,而并非核心,中視頻如若想有爆款、持續的生命力,其內在的魅力勢必要得到發揚。
二、取中的魅力
中視頻的魅力,來源于它的「中庸邏輯」。
中庸,是孔子儒家思想里的「尚中」,也被解釋為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恰逢其時與恰到好處。
首先,中視頻是在時代環境下應運而生的是因時制宜。
動輒一兩個小時的長視頻考驗著當下觀眾所剩無幾的耐心,流量、宣發等熱度效應裹挾著每一部作品,所以長視頻在任何一個環節都更為慎之又慎,盡可能選擇萬無一失的方向。相較而言,中視頻的創制方可以更大膽嘗試新題材,表達連貫、從容;觀眾可以更快get劇情主旨,加深記憶。就成本來說,于任何一方都成倍減少。
與短視頻、微短劇相比,時長翻番的中視頻又具備了更大空間的想象力,有機會擁有更為專業完整的創制。正如單集時長4分鐘的微短劇《拜托了!別寵我》的彈幕中,有不少網友表示想看到這個「土甜上頭」的故事被擴充。
不論是「午間板凳單元」、「小鮮綜」,還是「大芒中劇」,中視頻不過是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形式,讓用戶在合適的時間,恰好能夠享用與之匹配的內容。
而在「因時制宜」上,中視頻發展面臨的首要敵人是完播率。
以中長視頻為基本盤的B站為例,它已做考量——首頁作品顯示將用播放分鐘數,代替播放量。
這意味著中視頻作品的核心,回到了初心——高質量。
從B站五花八門的中視頻內容可以看到,這對創制方提出了很高的中視頻制作要求,具備吸睛的題材+持續吸引力注意力的高質量內容,不管是緊跟熱門的主流視頻,還是數理化等精準垂類的專業視頻,都有機會長時間吸引觀眾。而作為平臺方的B站,通過技術和產品的革新,傳遞出的是始終秉持對好內容的向往與追求,這也是各家視頻平臺需要給予的信念支持。
用戶對于好內容的需求是與日俱增的,那么以任何一種形式創制而來的中視頻精品作品,都將持續擁有富足的市場。
其次,中視頻讓微短劇的諸多高概念得以「因地制宜」地落腳在更大的市場。
相較于長視頻,中短視頻都如同一個新的試煉場,較低的試錯成本成本,讓更多元的題材、更多樣的表現形式在這里得到試水。而中視頻相對于微短劇的擴容、量級的升級,讓新的內容有機會被更精良地制作、被更廣泛的市場看見。
這或許也正是中視頻尋找自身賽道的好機會。
最后,中視頻在商業邏輯上跑通了「因事制宜」的自洽循環。
中視頻內容已經展現出了更有機會滿足商業品牌的場景化內容營銷需求。
騰訊視頻曾與多家品牌聯合開發「品牌定制短劇」,例如,騰訊視頻在V世界大會上發布的互動中劇《師傅》,用戶能通過購買商品來影響劇情走向,在游戲化的互動過程中被品牌在不知不覺中「種草」。
而抖音也曾推出MCN機構與洗護品牌合作的定制劇《不熟戀人》,在豪門甜寵故事中種草女主同款洗護。
場景式的安利和沉浸式的體驗相結合,足夠優質的內容,能夠和諧地逐漸消弭節目內容與商業植入的邊界,中視頻有機會形成了獨屬的良性內循環。
并非新生產物的中視頻,在用戶對優質內容的渴求中,螺旋發展。
「中庸邏輯」下,中視頻所呈現的取中魅力或許也說明了長短視頻為何會向中游交匯。但仍存在諸多良莠不齊的中視頻內容,要如何以更穩健的方式恰如其分地跑出一片天,仍需要拭目以待。
但1號有理由期待,量級不斷提升的中視頻是有無限可能,「十分鐘美學」完全有可能是內容產業的新方向。
三、結語
B站董事長陳睿曾提及:「把視頻做短或者把視頻做長都是很容易的,難得的是讓用戶喜歡。」
這就又回到了創制的核心。如今的中視頻內容并非長劇的無腦分集,也不是短視頻的簡單拼貼,它是一個內容適配、形式靈活、制作精良的賽道。
中視頻并非一條省力的「捷徑」。只有揚長避短、發掘優勢,方有機會在中視頻的賽道上未來可期。
作者:笛飛
來源公眾號:傳媒1號(ID:zcfhxy),中國傳媒業產學研先鋒新媒體。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傳媒1號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