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團購,讓餐飲變了味
現在,消費者在不少網絡平臺上都可以看到低價團購優惠并“剁手”下單。那么,盛行的低價團購,是否真的讓消費者占到便宜了?餐飲商家又是否能從中盈利?這篇文章里,作者對現在流行的餐飲團購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
“兩道硬菜,兩道素菜,送茶位送甜品,免費米飯、水果、飲品,只要99元?”
近日,消費者小潔(化名)在平臺上刷到了一個團購優惠的視頻,毫不猶豫便下單買了幾張團購券。
小潔對紅餐網表示,這個套餐看上去足夠3-4人的分量了,真的非常劃算。不過,她也十分疑惑,如果把門店的人工、租金、水電之類的成本算上,商家賣這么低價的團購套餐,真的能賺錢嗎?
一、低價團購盛行,商家和消費者“雙輸”
低價團購盛行,消費者真的占到便宜了嗎?這是紅餐網采訪行業人士的第一個問題。
某餐飲品牌負責人Q先生用一個真實的案例向紅餐網做了展示。他表示,有商家上線了66元“吃文昌雞”的套餐產品,但實際文昌雞的采購成本可能就高達60元,更別提其他的成本項了,那么如果商家要留有利潤空間,怎么還會真材實料地用文昌雞來制作這個團購套餐?
Q先生直言,團購產品價格內卷,餐飲商家很難有利潤空間,必然會將相關產品按照低品質、低成本的模式來操作。
“我覺得這樣其實挺傷害消費者的?!盦先生表示,很多消費者只能看到表面的所謂性價比,以為占了商家便宜,實際上便宜大概率沒好貨,背后藏著大量貓膩。
△低價團購產品截圖
消費者實際沒占到便宜,餐飲商家也不好過。
紅餐網專欄作者、美食家西哥曾在朋友圈里分享過低價團購對商家危害性的思考。西哥表示,低價團購的危害,并不在于做一單虧一單、毫無利潤可言,也不在于容易招來“羊毛黨”,無法認真做用戶經營。
真正的危害有兩點。首先,會對千辛萬苦培養起來的正價優質客群,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其次,一旦做多了低價團購,商家花費無數心血打造出來的菜品矩陣,很難再回歸正價銷售。
西哥舉了一個場景案例來進一步說明。假設你是一家餐飲品牌的老用戶,充卡辦了會員,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一直花100元/份點的牛肉,隔壁桌買了低價團購的客人竟然只花78元就吃到了,更夸張的是,這78元的套餐還包含了另外的五菜一湯。
此時的你,是不是瞬間感覺被背刺,對這個餐飲品牌再無好感?試想一下,以后這家餐飲品牌再以100元正價賣牛肉給你的時候,你還會接受嗎?
再來看看第二點,西哥指出,餐飲商家加入低價團購的內卷后,此前宣揚的食材故事、產品設計、文化植入、品牌信任度、營銷策略等積累,都有清零的風險。
在西哥看來,商家每天都在盤算如何讓78元六菜一湯的極致低價團購產品,再低5元,甚至再低10元,進入到這種死局后,其實早已沒有了未來。
“無限低價內卷的背后,是餐品、服務的下降,甚至是餐飲產業的崩壞?!奔t餐網專欄作者、豪蝦傳創始人蔣毅更是直言,愈演愈烈的低價團購,是餐飲行業的一種倒退。
商家和消費者雙輸,那這場低價團購的游戲為何還會如此泛濫?
“我們其實也挺無奈的,不做不行?!币晃徊辉妇呙牟惋嬌碳覍t餐網表示。
在他看來,如今是線上營銷時代,很多平臺基于線上流量的邏輯,會將優惠、低價團購產品作為品牌露出的權重項,如果餐飲商家不上線類似的低價團購產品,便得不到優先推薦和露出,線上的流量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生意甚至可能一落千丈。
紅餐網創始人陳洪波從更宏觀的角度進行了復盤,他分析稱,低價團購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受經濟大環境影響,餐飲消費承壓,消費較低迷;二是今年以來,餐飲店的競爭壓力加劇,只能血拼搶客;三是一些線上平臺推動,放大了低價團購產品的傳播效應。
“之前可能只有小部分人在吃飯前會想到去團購,但是現在經過平臺的傳播,很多人在消費之前都會先去平臺看一下有沒有低價的團購套餐,并且逐漸養成了習慣?!标惡椴ㄕf道。
他進一步指出,如今幾乎所有餐飲品牌都在用打折的方式來瓜分流量池,長此以往,消費者愈發養成了購買低價團購的習慣,品質好、服務好的正價餐飲產品愈發無人問津,進而讓更多的平臺、品牌不得不加入到這場低價團購的內耗中,行業便會掉進惡性循環的漩渦。
二、劣幣驅逐良幣,難以改變的惡性循環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增超202.2萬家餐飲經營主體。餐飲業的新店越開越多,一大批跨界而來的參與者不斷涌入,這些新入局者往往更容易跟風加入這場低價團購的內卷中。
因為,低價團購往往有一套看似很有道理的邏輯說辭:低價是引流用的,客人到店后餐飲商家可以通過店里的產品、服務將其轉化為私域流量,提升營收業績。
“低價團購的邏輯具備一定的迷惑性,餐飲新手們很容易病急亂投醫?!笔Y毅對紅餐網表示,很多餐飲新手們并不了解當年“千團大戰”的慘烈,很容易相信所謂的“引流邏輯”。
蔣毅指出,當年團購網站的“千團大戰”,主要就是針對低價團購產品的價格戰內卷,與如今的情形有一定的相似性?!爱斈甑慕Y局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大量團購網站倒閉,參與其中打價格戰的餐飲品牌也同樣大量退場。”
這樣的崩壞往事其實早已證明了低價團購的不可持續性。
用戶能夠買到各路品牌的低價團購產品,哪家便宜就買哪家,毫無忠誠度可言。這也就導致商家讓利甚至虧本推出的團購產品,短期內能帶來一定的流量,但卻很難實現復購以及完成私域會員的轉化,最后落得個“人財兩空”。
“有些連鎖品牌、快招品牌熱衷于玩低價團購,因為他們不靠產品利潤來賺錢。”有餐飲行業人士對紅餐網表示,這類品牌尋求的其實是短期內的門店流量暴漲,低價團購的模式比花錢雇人排隊更有效。
對這類品牌而言,營造出品牌火爆的“假象”后,可以更好招攬加盟商,賺的是品牌加盟、供應鏈的錢。如果新手入局盲目跟進,跟對方打價格戰,很可能會讓自己的生意難以為繼。
但,要獨善其身并沒有這么容易。
對于不賺錢甚至虧錢的低價團購,很多時候并非商家主動要為之。當周邊餐飲店或者同類競品用低價團購活動搶客時,很多餐飲商家也會被裹挾,不得不跟進上線低價團購產品來穩住客流。
紅餐網采訪的多位餐飲商家,對低價團購都有十分清晰的洞察和認知,但仍舊處于被裹挾的狀態,被動上線了一些低價團購。
不少人悲觀地表示,低價團購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玩法,但商家們并沒有更好的應對方法,短期內這樣的情況也難以被改變,“幾乎看不到希望”。
三、餐飲團購,早已變了味
追本溯源,團購產品最初的邏輯其實并沒有太大問題,如今之所以對行業造成諸多破壞性的影響,是因為團購模式已經“變味”乃至“畸形”了。
“早期的團購,其實是十分克制,有一定門檻和規則的。”椰妹聯合創始人張長全對紅餐網介紹稱,比如原價200元的套餐,團購優惠價為168元,通過網站等形式對用戶展示,有興趣的用戶可以選擇購買。同時規定在一定時間內(比如24小時),銷售數量達到一定門檻時(比如300份),這樣的團購優惠價格才會生效。
張長全坦言,這些數字背后都是有門道的,比如商家測算過,要賣掉300份,這樣的優惠價格才比較劃算,如果達不到銷量數據,平臺會把款項退還給用戶,對于商家來說也沒什么損失。
從這個角度來看,團購的本意是將零售變成批發的薄利多銷,其實是符合商業邏輯的。然而隨著團購的畸形演變,相關門檻、規則早已消失,價格也變得越來越夸張。
“常態化的低價,會讓低價失去意義。”紅餐網專欄作者翟彬表示,最初的團購模式,本意的確是引流,給品牌更多向用戶展示、讓用戶到店體驗的機會,整體的引流屬性大于交易屬性。
在他看來,如今的團購模式已經被無止盡的低價競爭帶偏了,很多餐飲商家將注意力過分聚焦在與競品進行價格戰內卷,只看短期交易數據和用戶增長,有商家甚至區別對待團購用戶。
“跳出無下限的低價團購競爭,行業才能找到更多發展空間。”翟彬說道。
陳洪波也認同翟彬的觀點,他直言,“低價團購,很可能會讓餐飲業走上一條‘不歸路’,身處其中的餐飲商家們一定要保持理性。”
作者:曾憲天;編輯:方圓
原文標題:失控的低價團購,正在“殺死”餐飲業......
來源公眾號:紅餐網(ID:hongcan18),頭號餐飲產業媒體。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紅餐網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