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行業,將迎來洗牌

0 評論 1283 瀏覽 2 收藏 11 分鐘

有關SaaS行業的未來的討論一直未停止,與此同時,SaaS公司的發展也在面臨一定的挑戰。那么,如果從行業的視角來看SaaS公司的當下發展瓶頸,我們可以看到什么樣的隱藏邏輯?一起來看看本文的分析。

下午下了好大一場雨,雨后散步的我,一陣涼意襲來,讓我不禁想起如今的中國SaaS。

SaaS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涼”。

根據IT桔子的數據,2023年1-7月SaaS行業共發生投融資50筆,和高峰期的2021年同期相比,下滑了近68%。

而投融資金額合計43.52億元,和2021年同期相比,更是下滑了近84%。

更重要的是,SaaS行業的客戶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15.5%。

這里的“規模以上”,標準是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或超過2000萬。毫無疑問,這是中國SaaS的核心客群。

雖然沒有權威機構統計過SaaS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但是我在SaaS高管群,做了一個涵蓋200家SaaS公司的匿名調研《SaaS行業2023年上半年業績調研報告》。

由于調研人群都是經過身份核實的總監及以上職位,因此數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調研結果顯示:2023年上半年,僅有20%的SaaS公司有超過20%的業績增長,另有7.5%的SaaS公司有超過20%的業績下滑。

這個增長數據并不算太好。

而在進入下半年以后,情況正變得更加糟糕。

我私下和SaaS高管群的幾位高管做了溝通,普遍反映從6月開始,業績下滑比較嚴重,情況還不如上半年。

從宏觀層面看,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縮減下半年IT預算或者推遲IT項目難以避免。

而很多SaaS公司的核心客群是腰部企業甚至中小企業,他們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成本支出會更加謹慎。

從微觀層面看,我接觸的一些企業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開源節流。

他們一方面想辦法多拿訂單增加收入,一方面則通過裁員、費用控制等手段降低成本。

往年這些企業的CEO還會關注IT建設、數字化轉型,今年似乎只剩下一個目標:活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指望他們擴大IT投資,恐怕不太現實。

不過,什么這兩年我們覺得很難,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以前過得太好了。

想一想在最瘋狂的2021年,SaaS創業公司的PS倍數(公司估值/年收入)甚至能達到30倍,某上市SaaS公司的PS倍數甚至一度突破了50倍。

在那個時候,SaaS公司根本不用考慮效率問題,只要想辦法增加1000萬的收入,就可以輕易獲得1個億甚至2個億的估值增長,而且VC還搶著投資!

要知道,即便是每年賺得盆滿缽滿的蘋果公司,其2022年底的PS倍數也不到6倍!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并非中國SaaS“進入了寒冬”,而是行業狀態恢復了正常!

實際上,拋開今年這種特殊情況,中國SaaS的增長一直處于較為穩定的狀態。

根據源于IDC、由36氪研究院整理的數據,2021年、2022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分別增長了35%和34%,對于B端產業來說,這算是一個不錯的數字。

另外,雖然最近SaaS行業出現了一些裁員甚至倒閉的消息,但SaaS公司倒閉的案例其實非常稀少,而且基本上是由于內部管理混亂導致。

至于裁員,在這個經濟大環境下,更多是一種降本增效的手段。

實際上,由于很多SaaS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于中大型企業,加上SaaS替換成本很高,這就意味著:只要服務好現有客戶,SaaS公司就可以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我曾經和幾位頭部SaaS公司CEO聊起相關話題,他們都一致認為:只要控制好現金支出,SaaS公司的倒閉其實“非常困難”。

當然,如果資本寒冬持續下去,整體經濟也不見起色,那些產品價值有限,人效非常低下的SaaS公司,恐怕將不得不繼續收縮規模,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

但是站在行業角度來看,這并不是什么壞事。

最近大家一直在反駁“中國不需要SaaS”,但是我覺得這個話題有點被過度放大了。

因為“需不需要SaaS”是由客戶決定的,而且有客觀的衡量標準:那就是行業規模和增長態勢。

作為一個沒有壟斷資源、憑產品說話的行業,一年幾百億的銷售規模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突然有人說“客戶不需要這個行業”,難道不是很可笑嗎?

真正的問題在于:大家對SaaS行業寄予厚望,但實際上行業增長不夠快,而競爭卻非常激烈,以至于大家都無法實現規?;?。

考慮到B端行業很難出現爆發性增長,除非出現顛覆性的技術創新,或者突然出現一個全新的市場,否則,消除競爭或者說提高行業集中度,就幾乎是唯一可行的“規模化盈利的方法”。

但是,怎樣才能提高行業集中度呢?

顯然,一個足夠嚴酷的寒冬,可以大大促進行業的重新洗牌。

當環境進一步惡化,羸弱的玩家可能就會率先倒下,而強大的玩家則可能進行收購、合并。

雖然中國SaaS公司數量高達數千家,但是在很多細分賽道,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領頭羊集團。

這就意味著,在經濟形勢的壓迫下,收購與合并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當然了,你可能會說:舊的競爭對手被消滅后,新的競爭對手會不會馬上進入。

大可不必擔心。

且不說SaaS產品的建設需要時間和金錢,即便在產品具有一定積累的新玩家,由于市場進入過晚——在面對具有先發優勢的老玩家時——市場開拓也會變得舉步維艱。

這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某書。

某書的產品口碑一直很贊,在產品建設、營銷投入上也不可謂不用力,但是它與釘釘的差距卻一直沒有縮小。

而且其人效過低,讓人不禁懷疑這種“大力出奇跡”的打法,到底還能堅持多久。

也就是說,雖然從行業規模和盈利狀況來看,SaaS算不上是一個非常出彩的賽道。

但是,考慮到它巨大的潛在機會(長遠來看),以及較高的護城河,我依然認為,它對于普通創業者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

不過,當我們把目光都放在行業融資、增長和盈利的時候,真正的危險反而容易被忽略。

如果大家關注過餐飲SaaS公司嘩啦啦的新聞,就會知道從去年年底開始,嘩啦啦的商戶開始無法正常提現。

甚至有傳聞說“嘩啦啦挪用了商戶的資金”。

這場危機雖然僅限于一家公司,但是卻傷害了整個餐飲SaaS賽道。

SaaS高管群幾位高管告訴我:

由于對SaaS公司失去信任,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已經開始拋棄SaaS軟件,改為自研軟件。

雖然大部分SaaS公司沒有此類高風險的業務,但我們仍然很有可能破壞“企業對SaaS模式的信任”。

比如,曾經出現過“國內某公有云爬取客戶數據“的傳聞,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雖然被廠商公開駁斥,但是卻反映了企業對中國SaaS廠商脆弱的信任度。

據我了解,一些中國企業在采購云服務時——因為對中國廠商的不信任——甚至會刻意采購一部分國外廠商的云服務。

也就是說:中國企業不太信任中國企業。

這真是一種微妙的關系,對SaaS來說卻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這就意味著:如果不珍惜客戶對我們的信任,甚至爆出漠視客戶利益的行業丑聞,那么中國SaaS的潰敗,可能就真的不遠了。

專欄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眾號: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互聯網產品與信息化管理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