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的信任危機

0 評論 1366 瀏覽 3 收藏 11 分鐘

為什么國內SaaS公司開拓市場這件事顯得較為艱難?原因在于客戶不夠信任,某種程度上而言,SaaS公司開拓市場的過程,其實就是和客戶建立信任關系的過程。如何理解這個觀點與背后的觀點支撐?一起來看看本文的解讀。

一、SaaS的信任危機

去年年底,國內最大的獨立餐飲SaaS嘩啦啦,開始出現商戶提現困難。

雖然嘩啦啦宣稱原因是“系統升級過程中出現技術故障”,但是這個“技術故障”持續了半年都沒有解決,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隨著事件發酵,甚至有人開始傳播“嘩啦啦挪用了商戶資金”的消息。

雖然嘩啦啦公開回應消息不實,但只要還不能正常提現,這場危機就不可能終結。

“嘩啦啦事件”雖然只是個例,但是對整個餐飲SaaS賽道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SaaS高管群的幾位創業者告訴我,由于此次事件,很多餐飲企業都不再相信SaaS公司。

他們認為,如果連頭部SaaS公司都如此漠視客戶利益,那怎么能放心的把核心業務交給SaaS公司呢?

在這種擔憂下,一大批頭部餐飲企業,甚至連本地化部署都不再接受,而是直接拋棄SaaS,改為自研。

更讓人揪心的是,受此次事件影響,很多SaaS公司多年建立的信譽可能毀于一旦,修復信任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一位創業者告訴我——在壓力之下,某餐飲SaaS公司甚至已經開始售賣源代碼。

形勢之惡劣,可見一斑。

二、客戶信任,才是SaaS的命脈

幾乎每一家SaaS公司都很關注續約率、NDR等指標。

但這些指標之所以重要,本質上是因為他們反映了客戶對SaaS公司的信任度。

在中國,為什么SaaS公司開拓市場如此艱難?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客戶提出本地化部署,甚至提供源代碼的要求?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中國SaaS不夠信任。

根據麥肯錫發布的《云端中國,展望2025》報告,在被訪談的278位高管中,只有11%的受訪企業計劃以公有云為主。

其余受訪企業將會繼續搭配使用私有云與傳統服務器,或者使用混合云。

調研顯示,選擇私有云的情況主要有三種:一是擔心公有云的安全性,二是行業受到監管(比如金融行業),三是希望自己掌握數據。

本質上來說,SaaS模式要求客戶放棄一部分自主權,把自己的“半條命”交給SaaS公司。

這就意味著:一旦SaaS失去了客戶的信任,哪怕功能再強大、價格再便宜,都會無人問津。

實際上,SaaS公司開拓市場的過程,就是和客戶建立信任關系的過程。

最近我和某SaaS公司(簡稱A公司)創始人Allan視頻號連麥聊天,他提到如何與外企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就很有借鑒意義。

在很多世界500強的外企看來,中國B端軟件的底子很薄弱。

比如,在2010年以前,除了財務核算軟件領域,我們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B端產品。

外企在中國的分公司,更是清一色的使用國外ERP軟件。

所以,當中國分公司向總部提出要使用國產軟件來替代Salesforce時,都會無一例外遭到總公司的強烈反對。

那Allan是如何突破這一困境呢?

Allan說,關鍵就在于要和中國分公司團隊一起,一點一點的去證明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能力,以及對客戶的誠信。

打交道多了,總部慢慢就相信了。

Allan進一步解釋道:這里面的關鍵在于,要珍惜客戶對我們信任。

外企分公司的用戶選擇相信國產軟件,并與總部據理抗爭,實際上是賭上了自己在外企的職業生涯。

正是因為珍惜客戶的信任,A公司在產品和服務方面一直都很小心謹慎,始終保持高質量的服務,這樣才一點一點的獲取了總部的信任。

堅持一段時間以后,分公司在擁有更大決策權的同時,也讓更多的業務流程在國產軟件上面跑起來,從而促成了長期合作關系。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獲得了亞太區高層的信任,他們又把A公司的產品帶到了海外,比如東南亞。

這已經變成了A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的一種重要方式。

由此可見,對于SaaS來說,“信任”確實是市場開拓的利器。

在這方面,我也有很多親身感觸。

早年我還在Oracle公司的時候,曾經和某國際咨詢公司競標過某國企的IT咨詢訂單。

雖然我們的人天單價比對方高了一倍,但是客戶仍然選擇了我們。

原因很簡單:客戶已經和我們合作了一個大項目,在項目過程中對我們產生了足夠的信任,相信我們的專業和誠信。

對客戶來說,只要合同金額在預算內,選擇一家更為可信的公司,才真正符合他們的利益。

三、自研才是SaaS的最大競對

我曾經說過,在中國, “客戶自研”才是SaaS最大的競爭對手。

自研成本相對高,功能也很難做到極致,但是它的好處在于自主可控。

而選擇SaaS,客戶就需要“自廢武功”,把重要的業務托付給軟件公司。

這就意味著,一旦SaaS公司失去了客戶的信任,馬上就會面臨巨大的危機。

2022年12月18日,大概是阿里云成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由于技術故障,阿里云香港地區部分服務器宕機了超過15小時,原因僅僅是機房水冷裝置的一個故障。阿里云所謂的“高可用”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這一事件嚴重打擊了客戶信心。

以至于當時的阿里巴巴CEO張勇向阿里云全體小二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內部信,強調“沒有客戶的信任,就沒有阿里云的今天,更不會有阿里云的未來“。

事后不久,阿里云宣布換帥,算是為這次事故的處理劃上了一個句號。

而發生于2020年的微盟刪庫事件,更是讓微盟的市值大跌22%。

事后,微盟賠償了客戶1.5億,包括CEO在內的幾個核心高管承擔了其中5000萬。

也許,微盟高層也意識到,必須通過嚴厲的“自罰”,才能重獲客戶信任。

為什么阿里云和微盟要如此高調的處理這些事件呢?

因為越是知名的企業,越是規模大的企業,越是重視戰略合作伙伴的可信度。

如果沒有靠譜的供應商,他們寧愿自研,也不會勉強選擇一家差強人意的合作伙伴。

這就意味著,中國SaaS要真正繁榮起來,就必須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客戶對我們的信任”。

四、失去了信任,SaaS就徹底完了

大家都知道,最近SaaS行業遭遇了資本寒冬,很多人在唱衰中國SaaS,甚至很多創業者也離開了SaaS行業。

但這些都不可怕。

創業者的退出,可以給其他人騰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資本的退出,反而會促進SaaS公司更重視經營效率。

但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客戶對我們的信任,因為那是SaaS公司生存的根基。

在與Allan連麥的時候,他也坦承:在資本寒冬來臨以后,公司也精簡了產品線,收縮了一些邊緣行業。

但是收縮反而促使他們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務好客戶上,進一步增強了客戶的信任。

實際上,SaaS創業是一場長跑。

今年面臨的困難,明年可能又會換一個馬甲重新出現。

而做SaaS還要面臨很多誘惑,比如定制大項目、對賭融資、多年訂單。

但是,只要守住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初心,把“增強與客戶的信任”作為決策的準繩,我們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也可以始終做出正確的決策。

那些不顧自身能力,用“高度定制”承諾拿下大訂單的SaaS公司,最終都會面臨痛苦的交付。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無法交付出讓客戶滿意的結果,他們不但賺不到錢,還會失去客戶的信任,最終一敗涂地。

獲取客戶信任不僅僅需要口號,更需要長期主義。

比如,我們能不能做好內控,不隨意查看客戶的經營數據?

我們能不能“以客戶價值為導向”,而不是以“銷售為導向”,在產品和服務上堅持投入?

專欄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眾號: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互聯網產品與信息化管理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