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設計(八)
在生活中,我們常??梢钥吹疆a品設計、運營或用戶研究方法論等內容的實際應用,比如用戶旅程、峰終定律、登門檻效應等。這篇文章里,作者就總結了他觀察到的一些理論體現,一起來看看吧。
最近一直在桂林玩,對桂林的旅游服務感受很深,再加上之前寫的一點東西,成功水了一篇推文(不是)。
一、人人都是導游
來了桂林,你會發現人人都是導游,每個服務人觸點都像進行過統一培訓。
出租車司機會介紹旅游景點和當地美食,他會告訴你兩江四湖不需要打車,沿著大橋步行就可以;酒店提供電瓶車租賃服務,老板會主動推薦騎行路線,下雨天會貼心地往后備箱放傘;哪怕小景區的檢票員語言也很禮貌得體,還會詢問購票渠道,收集數據;幾乎所有景點都配備講解員,不論跟團還是散客。
你會發現整座城都在為旅游服務。桂林有些斑馬線沒有紅綠燈,但大小車輛都會主動讓行。陽朔為了方便游客騎行,車少的路段一路黃燈,每條路都有專門的騎行綠道。
二、不走回頭路
桂林景點的旅游線路經過精心設計,不走回頭路。有點像宜家,深圳宜家的入口就是兩條上行電梯,直通二樓餐廳。就餐完畢你會發現沒有下行電梯,只能順著宜家商場的線路走到出口,領個冰激凌,結束行程。
桂林亦是如此,拿如意峰舉例,整條線路呈環形,先爬山后下山,先難后易。
每一環都有獨特景致激發人的情緒,纜車可觀農田花海、高空索橋祈福、頂峰遠眺……
尾程光影廳對應宜家的冰激淋,在你疲憊的時候提供放松的場所,同時以特效的形式回顧全程,順便推薦桂林其他景區。
出口位置有彎彎曲曲的購物區,都是當地特產,食物居多,在你饑餓時散發香味,配合吆喝聲,充分調動五感,提高購買率。
由此可見,桂林對用戶旅程和峰終理論有深刻研究,把握得恰到好處。
三、聰明與智慧
之前文章里也提到過聰明和智慧的區別。桂林無疑是智慧的典范,體現在堅持長期主義。還是拿如意峰舉例,門票包含上下纜車(各翻越兩座山)+兩座玻璃橋+聲光表演+沿途風景,讓你感覺物有所值。
有些耍小聰明的景區就可能把上下纜車分開賣,景區套景區。這種欺騙極大傷害了用戶信任和體驗,不僅失去了單一用戶,還失去了他的朋友圈。長期必然走向衰落。
四、登門檻效應和心理賬戶
桂林景區還很擅長使用登門檻效應。景區里都有免費拍照、免費體驗工藝制作的環節,參與免費,不過出景區時想帶走作品就需要付費。很多人秉持“來都來了”心理,很有可能付費。
不過價格設置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因為人都有心理賬戶,價格會影響我這筆錢從哪個賬戶出,值不值得。比如當地特產都很貴,要是我自己吃絕對不愿意買。但考慮回去總要給朋友同事帶一點。此時這筆錢就不再屬于旅游支出,而屬于社交支出了。
拿蘆笛巖景區舉例,門票80元。里面新開發了一個景區,有特色燈光表演,只需要再加36元,就可以一起游覽。那我大概率會下單,這筆錢屬于體驗賬戶。
相反如意峰出口有鹿苑,飼料一份賣20元,在我印象里老家飼料只賣3元。此時飼料錢就不再屬于體驗賬戶或者回憶童年賬戶,而是旅游支出了,那我肯定不愿意。
五、火車座位號的啟發
去桂林坐火車,發現座位號直接標明了窗戶和過道。記得以前會用小方框代表靠窗。但圖標很容易被誤解,認知負荷很大。有的人覺得那是窗戶的意思,有的人以為那是過道。
一般來說,從信息量和可讀性上講,視頻>圖片>文字。但這條規律并非一成不變。信息量大意味著濃縮抽象,當周圍干擾文字少的情況下,圖片反而不如文字簡單直接。
類似的還有麥德龍超市的分區標識,使用的是商品圖片。圖片遠大于文字,但圖片數量太多,相互干擾,滿眼花花綠綠,識別性反而不如文字。
此外還有電源開關標識?,F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對硬件接觸較少,使用習慣很大程度上靠軟件養成。他們會對類似圖標的含義感到陌生,分不清開關。雖然多次嘗試且有顏色和燈光指示,總能成功。但相當于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了。認知要隨時代發展而變化,工程思維要向體驗思維轉變。
六、詭計多端的老板
用一個段子聊一聊設計。這個系列叫做“詭計多端的老板”。
1)從傳播的角度上很成功,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同時用情感化的方式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讓消費者對這家店和老板產生好奇。畢竟在吸引、進入、瀏覽、發現、行動和傳播的整個過程中,吸引是一切的前提。
2)這是一個轉化思維的案例,把負面的產品轉為了正面的營銷。很多年前有人賣芝麻蕉,銷量很好,不知道是香蕉放久了,還是本身是新品種。
3)當然你也可以持相反的觀點,比如說這種營銷只是小聰明,長期以來比如會傷害用戶情感。設計就是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博弈,商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平衡。比如有些面包店就堅持當天清空。
4)存在就合理。既然有人這樣賣,必然有人買。畢竟便宜了很多,價格敏感性用戶并不會在意質量,這部分用戶的數量也相對樂觀。就像我們身邊很多樸素的老年人,還有海鮮店守著大龍蝦咽氣的年輕人。甚至店鋪這樣做還照顧了很多生活困難的人,不僅是金錢上,還在情緒價值上顧及了面子。
5)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有5分鐘成名的機會。昨天看了一部電影”大事件”,講述了警察和綁匪利用媒體直播的一場特殊的博弈。這啟示了我們現代社會是一個數字化的社會,如何利用媒體提升價值,值得每個人思考。
6)一張圖發散這么多,其實提現了洞察。洞察是用研和設計的基礎。每個設計師都應該持開放的心態,洞察人事物的本質。關于這張圖你還能想到什么?歡迎評論區交流。
七、可達鴨與流行趨勢
劉耕宏、王心凌、可達鴨,看起來毫無關聯,實際上他們的爆紅有內在聯系。
群體性心理變化是流行趨勢的一大成因。疫情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形態和心理狀態,人們開始趨于保守懷舊,追求運動快樂。
甚至最近我還在電梯廣告里看到了迪迦,“新的風暴已經出現……”音樂一起懷舊感滿滿,一瞬間好多人的目光都會被吸引過去。
前面經常會講到場景、氛圍、角色模型。場景和氛圍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流行趨勢。順勢而為往往可以力半功倍,逆流而上就很可能費力不討好了。就像疫情會讓人們偏向保守,硬科技屬性可能會弱化很多,人們更愿意關注生活氣息,尋找簡單的自由快樂。
關于流行趨勢可以關注一下傅炯老師的趨勢報告,今年的應該快發布了吧。
本文由 @我很好奇WH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