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設計(十三)
生活中的服務設計一定要注重體驗用戶的需求,要讓用戶留下深刻印象,用戶才會為體驗買單。下面是筆者整理分享中關于生活設計的一些內容,大家一起接著往下看了解了解吧!
一、開心麻花
前段時間看了一場《婿事待發》,覺得其中的服務設計做得很到位,值得分析一下。入場前是海報墻,上面是開心麻花的經典話劇。目前很多劇場、電影院、論壇外都會設置海報墻或者合影區,目的就是引起情緒的波動,打造第一印象,同時滿足觀眾的分享欲。
門口還有一輛掛滿星星燈的小車賣麻花,看起來是賣零食,其實在搶占用戶心智。就像爆米花總和電影綁定在一起,品牌方也想讓你一看到麻花就想到開心麻花的喜劇。???
候場和檢票屬于相對理性的環節,能做的就是盡量簡化流程,清除障礙,不要讓用戶感受到負面情緒。這一點開心麻花表現得中規中矩,引導員指明取票位置,看指示牌找到對應入口,整個流程相對順暢。
唯一不好的地方是一進門就看到了一排引導員,容易產生壓力??梢詫⑷∑睓C放到更顯眼的位置,服務人站在兩側,這樣會更好一點。另外指示牌寫著“單號票入口”容易讓不常看劇場的觀眾產生疑惑,單號具體是指座位號還是票號編碼。
等待開演前會注意到舞臺上有兩個“請勿拍照”的指示牌,倒計時最后一分鐘,兩位引導員會高舉指示牌,從兩側過道走出。此時觀眾基本到齊,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強調會場秩序。當然凡是約束的行為都會產生負面情緒,這也是為什么把強調秩序放在了開演前,后面精彩的劇情會沖淡不好的感受,將影響降到最低。
另外開演前會循環播放音樂,都是經典話劇的主題曲。音樂令人放松,舒緩心情,同時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宣發產品矩陣。效果不錯,散場后還有人在群里問音樂是什么。
????????????????
演出中不用說,開心麻花的喜劇都經過反復打磨,效果極佳。散場以后,主持人會邀請觀眾一起合影,拍星光照。讓觀眾能有參與感,賦予這場演出特殊意義,強化記憶。
劇照會通過面對面建群發送,既維護了版權,同時建立了私域流量池,引起觀眾二次傳播。后續也能通過運營活動維持熱度,強化品牌印象,打造社群歸屬感是將普通用戶轉化成忠誠用戶的關鍵一步。
之前也在福田戲劇院看過一場《戀愛的犀牛》,相比起來記憶點就少得可憐,唯一的照片就是門口的海報,由此可見服務設計的重要性。
二、全家的彩票機?
全家店里的彩票機,也許有人會有疑問,一家便利店為什么會有彩票機。這其實是服務視角和產品視角的區別。傳統產品視角,會認為便利店的作用就是零售,各種零食,最多加上便餐。
但服務視角則是從用戶行為出發,目標群體是打工族,他們的日常除了買飯,還可能會買報紙了解當天新聞(舊有習慣,現在可能少了),也有可能順便買一張彩票,寄希望于暴富,脫離操蛋的工作。當你開始關注真實行為路徑,就會發現很多新的商業機會。
所以交互設計永遠離不開五要素: 人、目的、場景、措施媒介、行為動作。
三、愛彼迎新搜索方式
今天看到的一張貓鼬工廠洞見卡,很有啟發。聯系上一條,這其實就是物理邏輯到行為邏輯的轉變。關注用戶的目的、場景、行為、媒介,才能提供他們真正想要的功能。當然也可以用預判設計來解釋,游客的目的不是單純到達某地,與其讓他自己做攻略,不如幫他省掉一些麻煩。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辛向陽教授的一篇論文:交互設計,從物理邏輯到行為邏輯。
四、 可食用閃光啤酒??
還是一張洞見卡,可以發現現在的產品越來越注重體驗,用戶也越來越愿意為體驗買單。未來產品一定會從功能邏輯向服務邏輯轉變,代表就是那些新消費勢力。首先迎來變革的必然是餐飲、酒店和旅游行業。
五、找不到的定時功能
知乎上看到的,用戶一直以為空調沒有定時功能,無數次半夜爬起來關空調。多年以后才發現遙控器可以翻蓋,還有第二層。遙控器簡化本身沒有錯,但是信息降噪的過程中沒有留下真正有用的功能。這明顯是沒有研究用戶的行為習慣,想當然的結果。另外人群也沒有細分,比如南方群體可能會用到除濕。
和上面的例子一樣,交互設計一定要考慮五要素:人、目的、場景、措施媒介、行為動作。
設計舉措可以嘗試五種方法:消除、隔離、替代、轉移、個人舉措。消除可以考慮去掉部分低頻功能或者作為默認設置;遙控器的翻蓋也屬于一種隔離,但是沒有考慮用戶感知度,如果蓋子半透明或者有明顯可翻轉的符號語義就可以達到目的;另外還可以嘗試把遙控器功能轉移到手機端,把單獨的設置項替換為一鍵場景,提供自定義的功能,讓用戶通過個人舉措將界面設置成符合自己習慣的樣子。
另外設計評審也要細化指標,清晰的驗收標準可以提高成品的質量。
評審指標要足夠細化,不能只確立一個北極星指標,這樣很容易出問題。例如很多年前,國足為了強化隊員頭球能力,規定頭球算兩分,結果運動員投機取巧,面對空門也要把球挑起頭球破門。
再比如兩兄弟輪流照料老人,為了相互監督,規定老人每瘦一斤,就要給對方一萬塊。結果臨近交接,瘋狂給老人加餐,不讓上廁所,甚至身上綁豬肉上秤。遙控器簡化的指標就不能簡單規定為只保留8個按鈕,而是要分人群、分場景制定不同的規范。
????
本文由 @我很好奇WH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原來生活中這些不為人注意的地方處處都是設計
是的,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