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設計(十四)

0 評論 2352 瀏覽 0 收藏 8 分鐘

隨著時代整體消費的提升,人們對生活的質量有了一定的要求,不單單只是關注產品設計的實用性,更多的是關注于人本身的感知上,用戶愿意為感知買單消費。下面一起往下看,筆者分享的相關內容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設計叭!

一、中式點心的儀式感

一個中式糕點包裝視頻,滿滿儀式感。儀式感=產品溢價,有時候只需要把后臺的一些工序展示到前臺,帶有表演的性質。與流水線的廉價感形成反差就能帶來增值空間,這也是青山周平所說的手作溫度帶來的價值。

當然如果能讓消費者參與其中,成為一種體驗、互動式消費會更好,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引起二次傳播,這就是共創的力量。?

國潮興起也是近幾年的主題,但潮流并是一種商業定義,而是對生活變遷的回應、對時代脈搏的把握。比如國潮就對應00后的文化自信,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歸屬。真正的潮流會讓目標受眾感到舒適,不自覺地親近,主動與某種文化或它的代表符號親密接觸。

不然光靠商業推廣永遠慢半拍,甚至會引起反感。潮流不是用來追的,而是洞察、挖掘出來的,要站在人類學的角度上思考。

??????????????圖源喬雪老師《從人類學看設計趨勢發展,如何構思新機遇和方向》

二、世界杯的數字設計

世界杯期間看到的幾個案例,左圖通過掃描球場可以快速識別比賽,跟蹤場上球員位置,這是一個典型的行為邏輯案例,通過研究觀眾的行為,了解到他們有看不清、想要及時關注自己主隊或偶像的需求,所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目標。任何技術的應用一定要符合交互五要素,不能為了炫技而堆疊。

右圖符合場景、氛圍和角色模型,通過小時候玩的游戲喚起回憶,激發參與的興趣,渲染世界杯全民運動氛圍。這也給了我們啟發,應用新技術、創造新產品的時候不妨從大眾熟悉的東西入手,拉近與用戶的距離,消除科技帶來的陌生和恐懼感。

三、“錯覺”帶來的損失

用兩個段子講講認知負荷,左圖是錯把泡腳藥包當成燉雞湯料包,右圖是下雪讓顧客誤以為米飯分量很大。一個是主動的行為,一個是被動的影響,結果都造成了用戶錯誤的聯想。

設計特別需要注意用戶認知與產品表現是否一致,否則可能會造成重大損失,比如吃錯藥包導致生病、吃飯發現實際分量不足,商家都會面臨客訴,少不了賠償,而且會丟失信任。

四、售賣生活方式???????

之前經常提一種觀點:C端設計的設計對象很多時候是生活方式,而非具體產品。這是一個洗地機的廣告,廣告詞是:”地面干凈的時候,腳最自由啦。”畫面是各種光腳活動的居家場景。不同于普通廣告側重于功能描述,比如吸力有多大,容量能多少。這個廣告描述了一種場景,傳遞了一種自由、舒適的氛圍。

前面一直在講角色、場景和氛圍模型,真正有效的宣傳是描述理想用戶的生活方式,這樣更加貼近用戶渴望的生活狀態,容易調動用戶的情緒,而不是冷冰冰、難以理解的參數。

試想你是一個喜歡居家光腳、追求松弛感的消費者,但是一直苦于地面不干凈?,F在看到了左圖的廣告會不會心動?相反如果你看到了右圖的廣告,是不是就會糾結,750ml的吸力夠不夠大?能洗干凈嗎?

想要消費者買單,很多時候都要調動情緒,讓消費者感性,為心情買單。相反一旦陷入理性和性價比,就很難讓他付費了。一般來說線上消費更偏理性,線下更加感性,不過這個廣告讓我們看到利用視頻等媒介也可以調動除視覺外更多感官。
???

圖源集創堂服務設計課

之前有個事情挺火,就是今麥郎的白開水換了個包裝,花了300萬廣告費。很多人討論這個值不值,其實在他們討論的過程中,設計的目的就達到了。運用的原理其實就是上面的調動情緒。????

方改圓,黑改紅都是視覺層面的變化,能透露出一點親和、感性,但遠遠不夠。正是這場關于這筆錢花的冤不冤的討論激發了人們的熱情,引發了更多人的好奇。大家的聚焦點不再集中于白開水本身,實現了從理性到感性的遷移。??????????????????????

不然只從理性的角度講,水的價值就幾毛錢。想要價值≠價格,就要有附加值。經歷了這件事,大家看待白開水可能就不一樣了,心里會想著這水的包裝就值300萬,一定有什么不同。

從這個角度講今麥郎和設計師都是贏家,今麥郎用300萬換了包裝,還打了廣告,成功出圈。設計師也用這個案例鞏固了身價,吸引了潛在的客戶。

本文由 @我很好奇WH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