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設計(十八)

0 評論 734 瀏覽 1 收藏 8 分鐘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來探究功能設計和產品設計的優化方向,以及相應的注意事項。這篇文章里,作者就從生活中發現的一些細節說起,談了談他的看法,一起來看。

一、電梯標識與巡更點

功能設計往往來源于日常工作,尤其是B端設計必須要熟悉用戶的日常業務與行為路徑。比如電梯前的標示牌詳細標注了空間尺寸,方便搬運人員判斷貨物是否能夠進入。巡更點用于安保人員日常巡邏打卡,既可以作為安全考勤記錄,又可以與其他安防設施聯動。

二、筷子在哪里?

一家復古茶餐廳,服務員上菜的時候我沒找到筷子,他再三提醒下我才注意到筷子在抽屜里,而抽屜位于桌子的側邊。抽屜里有筷子、刀叉、牙簽和餐巾紙,分格擺放,干凈整潔,方便用戶拿取。

但這個設計仍然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桌子上的提示不夠明顯,只寫了“筷子在抽屜”,沒有箭頭標明位置。很容易與花花綠綠的菜單混淆,不容易引起注意。其次桌子的形制很像課桌,課桌的抽屜往往面對自己,人們因為認知慣性,下意識會先從正前方找。

三、一場分享會

開始前先介紹兩種空間結構:自然流動和線性結構。空間結構會影響到服務慣性。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簡單舉兩個例子:互聯網公司推崇自由平等,希望有一種充滿活力的氛圍,那對應會議室一定會布置成自然流動的形式。政府希望莊嚴肅穆,會場一定是整齊劃一的線性結構。結合前面我們提到的角色-場景-氛圍模型,適當的氛圍會影響到對應角色在特定場景下的行為決策。

前段時間聽了一場分享會,在一個類似階梯教室的地方。場所看起來很有氛圍感。人們可以自由地坐在階梯的草墊上,燈牌有種工業風,是典型的自然流動風格。因為是設計相關的分享會,所以這個場所選擇看起來很合適。

實際上仍然踩了不少雷。階梯的前后距離很狹窄,容易碰到前面的人,對于腿長的人來說簡直是噩夢。當然短時間完全沒問題,但那天的分享會是一整個下午。導致很多人如坐針氈、如芒刺背,腿都麻了,很難集中精力。

其次現場的講臺周圍居然沒有插座,導致電腦沒處插,只能放到嘉賓席。另外一個算現場布置問題,每位觀眾座位左側統一放了一瓶礦泉水,看起來整齊劃一,主辦方也很貼心。實際上沒有考慮到最左側靠近護欄,很容易誤碰到水瓶掉下去。

四、身臨其境的具象

這是南頭古城的一家博物館,講述關于海洋經濟的發展脈絡。一樓通過投影營造了身處海洋的氛圍,并且在每塊海域標注了對應的歷史階段與事件。二樓主要展示海洋貿易舶來品,展臺造型是一艘帆船,每個都有對應的標本與相關介紹。

有時候身臨其境的具象場景更容易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提到寓教于樂我們總會想到兒童,其實有趣的展示方式也可以吸引大人。成年人習慣了抽象的表達,往往會遺忘具象才是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這是大頂嶺公園的科普牌,沒有采用常見的圖文形式,而是鏤空立體雕塑,更加有趣直觀。

還有廣州動物園介紹牌,提供了多種互動方式,可以聽到猩猩不同情緒下的叫聲,各種動物與人類體型的對比、食物的差異,通過模仿需要不同等。你會發現互動是身臨其境的重要實現手段。

這是蘇格蘭的一家科技館,同樣提供了很多互動方式,并且充分調用了五感:視、聽、嗅、觸、味。比如一鍵觀看熱氣球飛升、把不同的動物牙齒比作不同工具、體驗老虎爪子的活動方式、聞不同國家食物的味道。打開暗格和揭開鍋蓋的盲盒式互動也增添了趣味性。

具象更容易讓用戶理解記憶,尤其是在緊張、危險等特殊場景下。比如我們經??吹降罔F站、車廂門上有數字標識,主要用于緊急情況下快速告知工作人員位置。但數字標識難以記憶,人在緊張的情況下還容易記錯,就像那個段子說110點電話號碼是多少一樣。上海地鐵就把車廂號換成了更具象的水果。

本文由 @我很好奇WH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