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設計(二十)

0 評論 2726 瀏覽 3 收藏 8 分鐘

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都可以映射到產品設計中,比如本文所講的一些案例。這篇文章里,作者從五個案例出發,談了談他的感受和看法,一起來看看,或許會對屏幕前的你也有一些啟發。

一、地鐵匯合點

前段時間深圳地鐵會合點上了熱搜。之所以火爆,是因為很多人模仿標識牌的動作,引發了二次創造。再加上標識牌是粉色,有一點可愛,或者用現在流行話來說就是多巴胺風格,能讓人放松、愉悅。

標識牌設立的初衷是方便人們會合。那么新的問題來了,會合點真的起到作用了嗎?我們可以看到標識牌并不大,而且不夠醒目。地鐵站那么大,你和對方講我在會合點等你,無異于說我在那片云下等你。除非每個站的會合點都在固定位置,或者數量很少,而且這套規則碰頭雙方都清楚。?????????

那還有改進空間嗎?比如有的加大了標識牌尺寸,讓它圍著柱子一圈,并且靠近門口,保證不同方向都可以發現。還有的在上面標注了位置信息,從文案上看會合點的位置可能相對固定,都在站臺附近。而且標識牌上增加了花束,更加醒目。

其實從上面的分析可知,會合點有兩個作用,一是會合,而是情緒調節。所以設計還可以更進一步。例如增加花束、座椅,會合的同時還可以小憩閑聊,考慮了實際場景?;蛘哂吓恼沾蚩ㄐ睦?,營造成可以互動的藝術空間,兼顧會合的作用。

二、共享單車上的手機支架

共享單車上加裝了手機支架,有人稱贊方便導航。也有人擔憂會不會有人用來看視頻,造成交通事故。甚至還有人想到可以用來投放小廣告,不容易掉落,還容易搶奪視線。

這其實反映了設計思維中的一個概念“詭異問題”。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往往會引發新的問題,無窮無盡。因此設計師總要保持動態、發展的眼光,考慮負面的可能。?

之前我們提到常見的設計手段有:消除、轉移、隔離、替代和個人舉措。顯然美團采用了個人舉措,用提示語去告知用戶注意安全。大家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呢?可以評論區交流。

三、賽博燒金?

泉州寺廟把傳統的香爐燒金替換成了掃碼燒金。與時俱進的同時保護了環境,降低了火災隱患。其實想要更多人參與其中,可以采用“聯想-激發情緒-引導行為”模型。傳統燒金不僅有視覺的火焰,還能聞到香灰的味道、聽到火苗的聲音、感受到火焰的溫度、金錢的厚重。換成賽博燒金也許可以想辦法模擬,充分調動五感。

之前在深圳弘法寺看到很多人排隊領佛卡,大多都是年輕人。一方面源于當下的社會情緒和流行文化,另一方面和領卡機放置的位置也有關系。機器大多放在連廊過道的盡頭,因為空間狹窄,導致很多人擁擠,讓隊伍更長。不明所以的群眾也就跟著排起了隊。

四、“兒童”存錢罐

網上看到一種電子存錢罐,每次存錢都會語音提示:“主人,你又存錢了,真棒!”。取錢的時候則需要輸入密碼、驗證指紋,充滿儀式感。這種充滿童趣的存錢罐不僅受兒童喜歡,還吸引了一大波成年人。

其實這也不奇怪,人都是情緒動物,誰會不喜歡夸夸呢。兒童渴望得到鼓勵,追求平等,他們會喜歡模仿大人,密碼和指紋驗證就是典型的元素。大人同樣需要鼓勵,尤其是后疫情時代疊加失業浪潮,成年人需要更多緩解壓力的渠道。???????????

文藝復興與多巴胺設計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更加流行。

???

五、杭州宣傳海報

兩張杭州宣傳海報,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甚至有人解讀成了“真low(樓)啊”。當然也有正面積極的,理解成了“真頂啊”。還有人從歷史文化角度出發,應為亭子名字叫集賢亭,所以理解為“真閑啊”。

從引發人們討論的角度上講,這組海報已經成功了。也許最初它就沒有特別的意義,是開放式解讀?;蛘吆笊系谋镜仫L景地標本身就是意義。城市宣傳海報的出發點是介紹風土人情,最終目的是吸引人才與投資。引發好奇,讓用戶主動了解一個地方比被動介紹一個地方有效得多。

本文由 @我很好奇WH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