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復盤方法,助你事半功倍

0 評論 4215 瀏覽 40 收藏 8 分鐘

在職場工作的時候,要記得及時的做好復盤工作,它能夠提升工作效率;也對自己的工作情況有全面、準確、深入的了解等好處,下面這篇文章是筆者整理的關于復盤的相關內容,大家一起接著往下看看吧!

經常聽到前輩們說,要多復盤……定期復盤一下工作……做完一個項目要復盤一下。當你打開筆記軟件開始要開始像模像樣的復盤的時候,卻無從下手。

“復盤”原是圍棋術語,本意是對弈者下完一盤棋之后,重新在棋盤上把對弈過程擺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是更好的下法等。這個把對弈過程還原并且進行研討、分析的過程,就是復盤。

一、為什么要復盤?

復盤的目的是讓個人和團隊能夠從剛剛過去的經歷中進行學習。

復盤很小,小到似乎無足輕重,復盤很大,大到可以影響人生。人與人之間原本真的差不多,是什么導致了最后差之千里?人的經驗是從哪里來的?知識是如何產生的?

二、怎么樣復盤?

一般人理解的復盤就是想想自己哪兒做得不好,問題是啥?找到原因,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說實話,這么做總比不反思要強,但是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幫助。一次真正高效的復盤在于是不是抓住了變化的趨勢和規律,還有就是影響這些變化的關鍵要素。一個頂級復盤的三個步驟:

1. 觀察

通過觀察,你要明白做一件事的真正目標,還有就是你所復盤的事件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沒能做成一件事的關鍵問題在于目標出了問題,壓根就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比如說:

  • 我想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 我想成為一個高手。
  • 我讓身材變得更好。
  • 我想提升自己的認知。

目標不夠具體,很難量化。推薦一個讓自己的目標變得明確清晰的工具:

SMART模型(S:明確的; M:可衡量的; A:可實現的; R:相關的; T:有時限的;)

比如說:我想成為一個英語高手。這種模糊無法度量且不切實際的目標。那經過模型這么一改造,就成了:我想在三個月之內完成5000個英語單詞。這樣呢,就可以方便我看懂現階段的所有學術文章。

當然,除了搞清晰目標之外,我們還得看清楚事件。很多人在復盤的時候,很容易把事件和評論搞混。比如說:我之所以沒考好,是因為我總是馬虎。沒考好是事實,但是馬虎這件事是你的推斷,暫時沒有辦法驗證。而且“總是”這倆字,是你的主觀態度,同樣也不是事實。

可能你看了一眼自己的試卷之后,你會發現馬虎所犯的錯誤也就占所有錯誤的10%。所以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帶入復盤,一定要保持客觀和中立。

2. 反思

要通過水平和垂直的思考方式,對問題進行廣度,加深度的全面剖析。

推薦使用魚骨圖的思維導圖,一個魚骨中間那根縱貫全身的骨頭代表你的目標。兩邊那些比較粗的魚可以代表事件的關鍵要素,那些小魚可以代表這些關鍵要素相關聯的小問題。

魚骨圖是我們對抗思維混亂的神器,它會讓一個問題具體到不能再具體為止。分析問題的時候,可以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向著手。也被稱為4M1E。

舉個例子:我每天感到疲憊,無法集中注意力。

人(Man):

  • 睡眠時間:檢查自己的睡眠習慣,確定是否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 營養和飲食:審查自己的飲食習慣,看看是否攝取了足夠的營養。
  • 壓力水平:評估自己的壓力水平,是否存在焦慮或情緒問題。
  • 鍛煉:檢查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身體活動,缺乏運動可能導致疲勞。

機(Machine):

  • 工作環境:審查自己的工作環境,確保工作空間舒適,沒有干擾。
  • 移動設備使用:檢查自己的手機和電腦使用時間,是否過多地分散了注意力。

料(Material):

  • 飲食:評估自己的飲食質量,是否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 飲水:檢查是否足夠飲水,脫水可能會導致疲勞。

法(Method):

  • 工作時間管理:審查自己的工作時間分配,確保有規律的休息和工作。
  • 休息時間:評估自己的休息時間,是否有足夠的放松和娛樂。

環(Environment):

  • 社交環境:了解自己的社交互動,是否有足夠的支持系統。
  • 室內環境:審查自己的住宅環境,確保有舒適和寧靜的休息空間。

通過這個分析,您可以分析導致疲勞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可能因素,可以依據這些方面進行大膽的假設和小心的求證。

3. 行動

找到了原因,我們得真的去行動,這才叫完整的一次復盤。那這個環節里,你可以使用5W1H的方法去做這個計劃。

  • 要做啥?
  • 為啥做?
  • 啥時做?
  • 在哪兒做?
  • 誰去做?
  • 如何做?

那這一套流程下來,你也就明確的知道下一步具體應該干什么了。

哪怕應用其中的一點,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如果覺得實在覺得這東西太麻煩了,只是簡單的反思一下,也絕對要比不反思要強。

0.1 > 0,簡單重復一萬次,不如有效重復一次,每次哪怕只是一點點進步,循環迭代給幾次之后,那也會是巨大的飛躍。

本文由@恩正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