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產品經理思維陷阱
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會陷入誤區,具體可能有哪些呢?這篇文章里,作者分享了三個思維陷阱,分別是幸存者偏差、局部認知和羊群效應,一起來看看,或許可以幫助你跳出思維誤區。
我發現做了這么久的產品咨詢,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和思考中,經常會陷入一些思維上的誤區,今天分享三個,后面會繼續更新~
一、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產生的原因在于對樣本隨機性存在的忽略,甚至往往是通過自然篩選,將最后結果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而被篩選掉的事實可能更加隱蔽和難以還原,且可能是更具有代表性或者更重要的例子。
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幸存者偏差:
- 挑食的都是小孩,大人從來都不挑食,因為大人做的都是自己喜歡吃的菜,所以當然不挑食。
- 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都是最好的,因為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別人家孩子好的一方面,不起床、吃飯挑食、玩游戲,耍脾氣做些不好的行為我們平時沒看到而已。
- 天妒英才,因為沒人在乎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活多久;紅顏薄命,因為沒人在乎長得丑的人活多久。
因此若想擺脫“幸存者偏差”,我們便需要關注更多數據,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關于二戰期間飛機最應該加固哪個部位的故事,通過返航的飛機分析得到一個結果,而那些被擊落的飛機無法對最終的結果形成反饋。所以飛機最應該加固的是那些導致被擊落的部位,而不是中彈次數最多的部位
在產品的日常產品工作中,以用戶調研為例,我們收集到的用戶反饋,更多的是愿意反饋的人,或者愿意使用我們產品的用戶。
而那些大量的不愿意參與調研但在使用中同樣有很多問題的用戶是怎么想的? 我們其實通過調研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們不能把問卷調查的結果當做產品后續優化的重要標準,依然需要通過綜合分析來決策哪些真的重要,同時發掘出未被反饋出來的重要問題。
如果想解決、規避這些思維陷阱,首先要先有清晰的認知,其次要能夠及時提醒、或者打斷自己的錯誤,然后勤加練習、多討論多復盤,逐漸的才能在慣性思考中有意識的發現并繞開這個陷阱
二、局部認知
這一點是最常見的思維謬誤,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思維背景和習慣不同、認知方式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所以對于大多數事物都很難做到全局思維。
但是我們千萬要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很多日常的思考、結論都不一定是正確的或者全面的,我們可以采用一些方式來盡量打破局部真相的謬誤。
比如說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見到網上各種信息反轉網友通過一點點局部真相就開始評論轉發任由信息發酵,而當真正的真相出現時,局部真相可能已經誤導了很多人,甚至對當事人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所以,流言止于智者,在局部真相時盡量克制自己,同時有意識地探尋全局真相。
再比如在產品工作中,優先級排期就是一個典型的后部真相所反映的結果。自己按照自己的認知進行優先級排期,和領導匯報時,發現可能大多數都不對,或者從規劃方向上就產生了偏差。
你想把產品現在暴露的問題優化掉,而領導想讓產品具有更多用戶價值,因為你只關注了局部,所以排序自然會出現偏差。
針對局部偏差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增加溝通頻次,多角度換位思考,或者盡量拔高自己的思維格局,從商業思維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產品,刻意訓練自己,當你認知達到一定水平之后,你就會自我覺察到,之前考慮的角度確實是狹隘了。
當然,全局也可能是相對的,畢竟我們無法預知現在的全局到底是否依然是局部,這種辨證關系我就說不明白了。
三、羊群效應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只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首先從產品設計上,我們可以利用羊群效應來提高產品的轉化率。
比如商品的好評、差評,可能會對很多用戶產生影響。或者一篇文章、一個短視頻,前幾個評論也很容易帶節奏,后續再評論的人如果能夠提出相反的意見,這非常需要勇氣。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盡量少被其他人帶節奏。
羊群效應最大的指引就是:獨立思考,堅持自己,不要人云亦云;但是,獨立思考又要建立在局部真相和幸存者偏差兩種思維謬誤之外。
所以今天分享的這三個思維陷阱又是相輔相成的,存在很多內在聯系,希望我們都不是一個主觀的產品經理,而是通過更結構化、更全面的分析來指引后續的工作與生活。
希望對今天的內容對你有用。
本文由 @產品陀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