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逆襲,給到新消費品牌0-1的經驗

0 評論 1427 瀏覽 3 收藏 9 分鐘

做品牌,不分行業,其底層邏輯是一致的。面對廣大的消費者,品牌如何建立良好的形象,以及如何做好營銷推廣,看看這篇文章的理解。

做品牌,其實不分行業,很多底層東西是相通的,畢竟面向的都是消費者,大道至簡。

今天分享比亞迪的例子,他的0-1階段,其實也并不順利,甚至背負抄襲罵名,雖然今非昔比,早已經逆襲。但依然可以從它身上,看到建設品牌的思路。

比亞迪逆襲,給到新消費品牌0-1的經驗

如今的比亞迪,總市值在全球車企中排名前3,但是在十幾年前,說到比亞迪汽車,根本就不會覺得它是品牌,頂多算一個牌子。十幾年前年我校招收到的第一個offer就是比亞迪的,那時候,作為985院校的理工科面試比亞迪,通過率極高。

當時,比亞迪核心業務是電池,汽車是F3,外觀丑,價格便宜很暢銷,畢竟花7萬多塊錢就可以買到一輛近15萬元的“豐田花冠”平替,還是劃算的。截至2021年正式停產時,F3總銷量已經超過了300萬臺。

F3讓比亞迪贏得了GMV,卻失去了品牌形象,從此比亞迪背上了“抄襲”、“低端車”的名聲。

所以,校招雖然offer發的多,但是拒絕比亞迪offer的人也很多。

如今,比亞迪儼然成為國產新能源汽車的領導品牌,“低中高”端各種汽車產品三線齊發力,出口到日本,歐洲,和國外品牌PK。漢DM/EV也已經成為唯一月銷量可破萬的中高端C級國產轎車。

之前低端車,low牌子的形象,早已經被顛覆。

到底比亞迪這十幾年做了哪些事情,一步步擺脫自己低端形象,難道是因為有錢投放?對于正處于新消費賽道的品牌,有哪些可以借鑒的啟發呢?

一、產品力

比亞迪這幾年成為“品牌”,并不是砸廣告,砸曝光,不停的廣告投入導致的,試想一下,如果比亞迪的車型還是F3,就算砸再多的廣告,都是打水漂,當年重慶力帆的財力,可比比亞迪強,但是力帆從頭到尾堅持模仿和低價策略,現在力帆早已經淡出大家視野。

所以,任何品牌成長的基礎,一定是產品力,公司不是先創造品牌,而是通過產品,先創造顧客,再由顧客的購買、傳播、口碑創造品牌。如果從事營銷行業的人,覺得靠branding,靠廣告曝光就能砸出一個品牌,那一定是做不起品牌。

比亞迪之前的汽車,剛開始靠抄襲,但是創始人王傳福崇尚技術,一直沉淀行業領先的技術,包括電池,電動車核心零部件等等。

來自第三方數據,比亞迪在過去的20年里申請了1.3萬個專利,是特斯拉的16倍,其中一半以上與電池有關。

技術的沉淀,讓比亞迪慢慢有了叫板其他品牌的實力。包括在電動車領域比亞迪的黑科技“刀片電池”。

搭載刀片電池的“漢”問世后,硬是在品牌力不如特斯拉情況下,上市短短幾天后,就收到了3萬輛訂單。這也讓國人看到了比亞迪可以與特斯拉掰手腕的實力。

消費者不是傻子,產品不行,就是慢慢失去市場。韓系車起亞現代、法系車雷諾、日系車英菲尼迪、意大利的羅密歐等,因為產品的問題,銷量萎縮,口碑變差。難道這些品牌曾經的品牌力、市場預算,會不如比亞迪嗎?

大家作為消費者,購買產品時候,知道產品非常重要。但是很多老板打造新消費品品牌,卻停留在產品代工廠,你抄我也抄,希望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營銷推廣,結果錢沒少投,銷售額好看,公司不賺錢。

二、品牌印象

品牌是否高端,不是靠自己的廣告語上宣傳自己高端,就是高端,試想一下,十幾年前,比亞迪如果自己喊出想做中國高端汽車,就憑F3,自己都叫不出口。

比亞迪之前的logo,借鑒的寶馬藍白色,也是一直被大家吐槽:不好看,丑。

比亞迪逆襲,給到新消費品牌0-1的經驗

品牌印象,不是取決于品牌怎么喊口號。要甩掉低端、廉價、質差的標簽,必須改頭換面。在品牌印象上,除了提升產品力,比亞迪還做了這么幾件事情:

1. 更改logo,畢竟面子工程還是必須的

比亞迪逆襲,給到新消費品牌0-1的經驗

2. 提升汽車設計

從奧迪挖過來的設計團隊,直接就把比亞迪汽車的顏值,拉升了幾個等級;在車身內飾方面,曾是奔馳S級內飾設計師在2019年開始擔任比亞迪全球內飾設計總監。

3. 提價

產品帶來的信心,直接體現在比亞迪汽車的售價上,從定價上讓消費者覺得,比亞迪在沖擊國產中高端行列。最近推出的百萬級仰望,直接讓比亞迪形象繼續提升幾個等級。

4. 公關

公關也屬于你投入了,也不知道到底能幫品牌賣多少貨的動作,不做可以嗎?

當提到一個品牌的時候能夠聯想到它的高端選項,即便暫時不會有選擇它,選擇該品牌的其他產品也不會感覺到低級。

很多人覺得比亞迪崛起,依靠中國這幾年的電動車紅利。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幾年電動車品牌層出不窮,靠砸錢做營銷的品牌也不少,還有好幾個跑路的。一個品牌的成長,絕對不只是靠營銷能力的驅動,尤其在紅海賽道。

三、總結

一個企業能夠成功,不僅僅是品牌力、營銷力、還包括了公司戰略、公司運營、渠道力等等。

今天只是從產品力和品牌印象角度,分享比亞迪的案例,也是希望大家更多的借鑒。不管是新消費品賽道,還是高科技的汽車賽道,是否品牌一定不是看營銷投入,脫離了產品,營銷就是無源之水。

很多品牌老板找我,預算有限,產品大眾貨,特別想找到營銷的技巧,打造品牌力,實現銷售額增長,和多數人溝通產品力,他們都會覺得是正確的廢話,甚至不信:別人誰誰誰產品也不怎么樣,靠推廣、直播起來了。

其實,你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GMV背后,可能是不賺錢。GMV高并不等于有品牌力。

專欄作家

營銷老王,微信公眾號:營銷老王(ID:wltx-2015),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覺智營銷創始人,15年專注營銷,前阿里巴巴營銷專家,累計服務50+新消費品牌,多個品牌成為行業TOP1,多個品牌0-1拿到千萬融資。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