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最重要的30個思維模型,發人深省,建議收藏!

0 評論 1607 瀏覽 11 收藏 19 分鐘

巴菲特的投資搭檔查理·芒格老先生的100種思維模型中常用的30個模型,理解更多,對于自身的發展更有利,也能夠開拓自身的思維,大家一起往下方看看了解更多吧!

聽聞一則消息,巴菲特的投資搭檔查理·芒格老先生,于11月28日去世了,享年99歲。

一位時代的智者,一代投資大師遠去,不禁一陣悲傷。我也曾讀過《窮查理寶典》,在創業和生活上也受益于他的智慧。

芒格先生曾說:

“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幫你避免失敗?!?/p>

對于智者,懷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踐行他的智慧。

一、查理·芒格100種思維模型中常用的30個模型

今天,我從查理·芒格100種思維模型中,精選普通人最常用到的30個模型,值得收藏起來反復研讀,細細品味。

以下,enjoy:

1. 沉沒成本思維模型

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舉例:當我們和某人建立了一段戀愛關系時,盡管這個關系并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我們仍然不愿意放棄,因為我們已經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個關系中。

2. 機會成本思維模型

是指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

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于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舉例:花費10萬元投資股市,而不是存銀行。那此次炒股的機會成本,就是10萬元存銀行的利率。

3. 快慢系統思維模型

人有兩個思考系統,系統一無意識思考,自動駕駛,慣性思維。系統二需要耗費精力,聚焦和專注。

大腦的一個最基本原理就是,能不用腦就不用腦,有時要避免大腦做出本能的思考決策。

舉例:看到一輛嶄新的特斯拉,系統一說,“漂亮!高級!開這車回頭率一定高!”。系統二卻說:“多少錢?每年維護費用多少?跟奔馳比,值嗎?”

4. 稀缺心態思維模型

是由事物稀缺形成的一種稀缺心態,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意識的。當我們的大腦被稀缺俘獲的時候,我們會專注于解決稀缺狀況,這樣會導致兩個現象:專注紅利和管窺負擔。

益處:當我們感到缺少某種東西時,思維會集中在眼前的迫切需要上,做事更專心,促使問題解決。研究顯示,孤獨的人更擅長解讀表情,窮人更善于控制成本。

壞處:一是會讓視野變得狹隘,降低洞察力,缺乏前瞻性,“見樹不見林”,造成注意力“帶寬”變窄。二是使人缺乏計劃性,做出錯誤決定。時刻反思引起自己稀缺心態的根源。

舉例:上完一天班,好不容易休息了,不想閱讀學習,只想抓緊時間刷短視頻。(時間上的稀缺心態)

5. 反脆弱思維模型

根據一定標準,事物可分為三類:脆弱、強悍、反脆弱。

脆弱的事物,在受到外界壓力時會破碎、受損,就像玻璃杯掉到地上會碎;強悍的事物,在遭遇外界壓力時,不會受其影響。

而反脆弱的事物,可以在這個波動的世界中,伴隨壓力而進化,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舉例:螃蟹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脫掉舊的外殼,長出一個更堅硬的新外殼。在脫殼期間,螃蟹是脆弱的。然而,也正是通過這個過程,它才能變得更加強壯。

6. 非刺激-反應思維模型

很多人在思考時基于刺激,然后反應,缺少中間過程。這個中間的過程就是自己的選擇,要把被動變成主動,從應激的刺激反應到刺激思考后的選擇,然后做出反應。

舉例:當直播間主播高喊“全網最低價,僅此一天”時,消費者想都沒想就下單了。

7. 納什均衡思維模型

一個策略組合被稱為納什平衡,當每個博弈者的平衡策略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與此同時,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這樣的策略。

舉例:兩個囚犯在被關押的過程中,因為害怕對方供出自己,而都選擇主動坦白。

8. 損失規避思維模型

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舉例:早上撿到100塊錢,后來又丟了,雖然總資產沒有變,但是人的心情卻不好了。

9. 稟賦效應

是指當個人一旦擁有了某項物品,那么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出于對損失的畏懼,人們在出賣商品時往往索要過高的價格。

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常常會導致市場效率的降低,而且這種現象并不會隨著交易者交易經驗的增加而消除。

舉例:雖然二手市場上的商品價格通常比新貨要低很多。但是,當你在賣你的二手貨時,往往會自己對它的評價遠高于其他人。

10. 羊群效應

通常用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對于投資,一朝泡沫破滅,大家這才發現在狂熱的市場氣氛下,獲利的只是領頭羊,跟風的都成了犧牲者。

舉例:當我們在馬路上行走時,看到前面有一些人通過了馬路,我們會認為是安全的,即便此時紅綠燈還是紅燈。

11. 處置效應

即投資者趨于過長時間地持有正在損失的股票,而過快地賣掉正在盈利的股票,處置效應是資本市場中一種普遍存在的投資者非理性行為。

這意味著當投資者處于盈利狀態時是風險回避者,而處于虧損狀態時是風險偏好者。

舉例:假設我們以每股50美元的價格購買股票。如果股價漲到每股70美元,可能會感到滿意,于是拋售股票鎖定利潤。不過,如果股價跌至每股30美元,我們反而會持有這只股票,并希望它最終能反彈。

12. 奧卡姆剃刀定律

核心思想是“實體不應當無故增加”。簡單來說,就是在解釋一個事物或現象時,應當盡量避免引入不必要的假設。

如果兩種解釋都能解釋一個現象,那么選擇最簡單、最經濟的解釋即可。比如自動擋汽車在逐步替代手動擋汽車,就是因為自動擋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滿足“簡單有效原理”。

舉例:如果病人有發熱、乏力等癥狀,醫生一般先會懷疑是感冒引起的,而不是一些罕見的疾病。只有在排除常見的病因后,才會進一步考慮其他可能性。

13.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

他認為,在任一個群體中,最重要的只占小部分,約20%,其余的大多數占有80%,但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或叫帕累托法則。

舉例:一家企業80%的營業額是由20%的用戶貢獻的。

14. 安全邊際

內在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差值,利用更深的護城河,以盡量低的價格購買標的來創造更大的容錯空間,降低風險。

舉例:架設橋梁時,即便橋梁最高載重量為3萬磅,但卻只準許1萬磅的卡車穿梭其間。

15. 能力圈

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邊界所在,你將比那些能力圈雖然比你大5倍卻不知道邊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芒格和巴菲特告訴我們,能力圈的理念很簡單,就是了解自己能力的邊界,在這個邊界里面做事,就能比別人更有優勢。
舉例:巴菲特從不碰科技股,因為科技行業日新月異,不容易前瞻和判斷。

16. 反作用力思維模型

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時存在的。組織中,一個系統要做變革,勢必受到反作用力。

需要前提預測,充分準備,借力打力,化被動為主動,以此實現更大的突破。

舉例:們在劃船的時候,船槳是向后劃水,船則會向前運動;如果船槳向前劃水,那么船則會往后運動。

17. 放大鏡思維模型

思考過程中,把一個事物放大來看,可以看到很多的細微之處。

主動放大,我們需要有意識地運用放大鏡思維,發現問題,預測問題,解決問題。

舉例:在商務談判中,雙方經常會面臨分歧,難以達成共識。此時需要使用放大鏡思維模型幫助雙方重點關注重點,找到共同的利益點。

18. 縮小鏡思維模型

深陷某個情景時,往往難以用理性來看待很多事情。

這個時候,需要用縮小鏡來看自己,看周圍世界,極致就是上帝視角。

舉例:假如你要辭職做自媒體,應該利用縮小鏡思維,從宏觀角度判斷自媒體未來的前景,以及單純靠做自媒體是否能養活自己。

19. 可復制化思維模型

如果這個世界不具備不可復制的能力,那么人類也很難延續至今??梢詮椭频挠泻芏?,包括:認知、基因、產品等等。

復制的優勢是,可以快速降低對動態因素的要求,更可以用最高(或盡可能高的標準)持續地實現。復制除了表面的復制,更強大的,是認知的復制。

舉例:寫文章出了一個爆款,立刻復制爆款文章的標題和結構,提升效率,批量生產。

20. 逆向思維模型

逆向思維模型是一個很有用的思維模型,很多時候,我們會把事情想的簡單,想當然。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反過來想,想想事情有哪些卡點,有哪些不符合現實的點。

舉例:一個企業花很大精力抓銷售沒有效果,可以嘗試反向思考,是不是自己的產品不夠好,導致銷售賣不出去。

21. 黃金圈思維

黃金圈是認知世界的方式,有三個層面。

思考模式是先從(Why)出發,為什么要這么做,從內心激發出感性的情感,產生驅動力,進而再思考(How)如何做,設定目標一步步解決,最后做出來的結果就是(What)更加貼合最初的理念。

對一家企業、一個人思考 why 的過程則是對原則、邊界、價值觀的一個確定,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通用模型。

舉例:馬云成立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之后淘寶、支付寶的誕生都是這個使命的延伸。

22. 優先排序思維模型

做最重要的事,建立優先排序,形成習慣,堅決執行,避免惡習。20/80原則。做難而正確的事,做難而重要的事。

舉例:本周末我需要寫一份報告和看一場電影,我會優先寫報告,再看電影。因為這兩者相比,寫報告是難度更高,且更重要的事情。

23. 決策樹思維模型

由一個決策圖和可能的結果(包括資源成本和風險)組成,用來創建達到目標的規劃。決策樹建立并用來輔助決策,指一種特殊的樹結構。
舉例:在貸款風險評估中,決策樹可以根據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和信用歷史等因素,預測其是否有能力償還貸款,再決定是否要給借款人放貸。

24. 多維視角思維模型

避免盲人摸象,換幾個角度看待問題,抓住關鍵矛盾所在。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舉例:盲人摸象,每個人都只摸到了象的局部,所以他們對于象的形容是片面的,應該結合起來看待。

25. 路徑依賴思維模型

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

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會沿著該路徑一直發展下去,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并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舉例:我們在家樓下吃了一碗牛肉面,下次很可能還選擇在他家吃面,即便牛肉面口感和價格并不比其他店出色。

26. 每日評估思維模型

我們每天都應該對自己有一個評估和反思,很多人都會有這個意識。只是,很多人的反思和評估都是碎片的,缺乏連續性的,間斷的。

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系統,讓自己持續得到自己的反饋。這種反饋,日積月累,會出現巨大的收益。

舉例:每天工作完成,對當天工作內容進行復盤和總結,長此以往就能顯著提升工作能力。

27. 系統回顧思維模型

系統思維是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的基本思維方式。整體性原則是系統思維方式的核心。

這一原則要求人們無論干什么事都要立足整體,從整體與部分、整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來認識和把握整體。

舉例:巴菲特為了研究股票,在持倉前,先把5000家美國上市的公司都研究了一遍。

28. 101010旁觀思維模型

在計劃做出一個決策或決定時,想象一下10分鐘后,自己怎么看待自己的決策,10個月后怎么看待自己的決策,10年后怎么看待自己的決策。

可應用在臨時的判斷,大決策,預測未來等。謹記長遠思考思維。

29. 競爭進化思維模型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商業應該盡可能規避競爭,淺薄地認為,競爭就是消耗資源,拼價格戰,相互攻擊等等。

然而實際上,競爭的另一面是促進自我進化的一種方式。要么在競爭中滅亡,要么在競爭中成長,我們常說的“鯰魚效應”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舉例:淘寶和京東,看似是競爭對手,但正因為彼此的存在,讓人們完全習慣了網購這種購物方式,使得企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30. 上帝視角思維模型

當我們去做一件事,判斷一個事物時,第一反應也就是本能的反應都是站在自己的視角看待一切。如果再厲害一些,站在相關的人的視角來看待。

而如果我們現在在一個更高,更客觀,更理性的角度來看問題,會有全新的發現與領域。所謂站得高、看得遠。

舉例:電影主人公的一些舉措在我們看來很“傻”,是因為我們站在全局視角,對影片中每一個人物的行動和信息都有所掌握。而電影主人公所站的視角是單一的,獲得的信息也是片面的。

感謝芒格先生,您用無窮的智慧和人生洞察,照耀了世人。向一代投資大師致敬。

專欄作家

晏濤三壽;微信公眾號:晏濤三壽;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數字化營銷專家,私域流量與超級用戶增長方法論首創者。著有《超級用戶增長》、《微博與微信營銷實戰兵法》等。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