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的產品能力看板
互聯網激蕩二十年,咋還趕不上一個羅馬帝國興衰史呢?互聯網的創業,從一開始的技術驅動到產品驅動,到現在運營驅動,創業團隊的產品能力,都有那些變化?
互聯網的2C創業,從一開始的技術驅動型,轉變成了產品驅動型,現在呢?又是運營驅動型。
一開始是技術驅動型,意思是技術極客們發明一個cool東西,比如電子郵件、比如搜索、比如IM,這就是光,就把大家帶離了洪荒時代。接下來是產品驅動型,產品經理們帶著文檔粉墨登場,有的做電商、有的做社交,有的做營銷。多數的時間在撕逼,熱熱鬧鬧的,就像村口雨后的池塘。
現在,是運營驅動型啦!
新的創業團隊委身于各大平臺腳面下,在鐐銬的束縛下創業。把內容投祭于算法之海,讓訂單吞吐于審核之淵,就連財務,也無法掙脫規則之網。產、研、運,這互聯網創業公司的鐵三角定律,暫且還沒有失效。
早時候,運營的任務是擴大產品的邊界,而現在,產品的任務是擴大運營的邊界。大家更換了站位點而已。
現在互聯網的主旋律,是降本增效,這是所有大廠的痛苦面具。
其實創業團隊更需如此,因為產品作為需求和實現之間的橋梁,在團隊中打磨充分的產品能力,是提升的關鍵點之一。
我將以此圖為大綱,幫助創業團隊完善產品能力。
一、需求分析能力
很少有人意識到,如果談降本增效的話,需求分析階段其實占據了大量的隱性成本。
無休無止的會議,源源不斷的溝通,這都是人員成本的損耗,而互聯網的人員成本本來就那么的貴,平攤下來每小時都很肉疼。
難道,非要每次都一定得到正確的戰略戰術答案嗎?
太理想了,有多少創業公司乃至行業巨頭都折戟于需求判斷上,想靠一次需求分析就拿結果,哪有這么容易。
長考出臭棋、清談可誤國。
簡單快速達成共識才是意義,要做到這個機制才行。
而且,在這個機制下,大家也可以根據進展,及時進行需求調整。
二、流量承接能力
對于很多創業團隊來說,流量都是從團隊外部來購買的,有可能是金錢成本(流量購買),也有可能是機會成本(大廠內創業流量扶持)。
而在流量越來越昂貴的今天,承接住流量且做最大程度的轉化,那么降本增效就立竿見影。
流量承接思維可以廣義化,幾乎可以適用于所有的互聯網產品。
因為流量一定會有一個或若干個來源,無論是點擊廣告、直播間、私域消息,或是市場物料等等。
那么需要把來源就作為漏斗的最上部分,畢竟這是提升效果最大的地方。
流量到達落地后,再用產品的思維不斷的去優化,做出有價值的工作。
三、產品設計能力
說來也挺好笑的,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概念已經有20年了。
真正做產品設計合格的產品經理,卻的是少之又少。
甚至在相當一部分從業者中,產品經理都等同于原型畫圖師。
……錯,是抄襲友商原型畫圖師。
優秀的產品經理,相對于麻瓜產品經理,設計效率可以提高十倍。
另外還不用和研發撕逼,因為需求足夠清晰、可用、且覆蓋所有邏輯支路。
直接反映就是,在人員成本上的顯著改變。
這難道不算最大的降本增效嗎?
四、項目推進能力
項目推進其實是需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需求分解,二是進度管理。
畢竟好的產品經理也需要是好的項目經理。
對于創業團隊來說,早期的項目階段是最痛苦的,也是最考驗心力的。
煎熬與狂喜,交織在一起……這就像愛情一樣。
所以,好的項目推進能力,本來就是最直接的降本增效。
這樣一起打過仗的,才算是好兄弟。
五、業務了解能力
這里剛好可以回答一下什么是創業團隊。
在當下還能啟動的創業團隊,一定是在縹緲之間,在某賽道中發現了一個小小的機會。
所以能三三兩兩的組織起一幫人馬,亦或者是爭取到大廠領導層的一次鼓勵。
沒錯啊,在風起萍末之間,就藏著金山銀海。
但根據創業團隊的組成不同,來源背景不同、資金來源不同……走向路徑也會不同。
所以需要創業團隊必須對所處行業要非常的了解,尤其是產品經理。
否則別說降本增效了,剛起步就玩脫的,也不鮮見。
六、團隊管理能力
管理產品團隊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因為全都是聰明人。
管理產品團隊又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全都是聰明人。
所以不妨大道至簡一些。
放棄掉那些無謂管理技巧,把行動拉滿,才是有意義的東西。
君子喻義,君子也要喻以利。
所謂降本增效,就是讓能者發揮能力,把浪費的錢發給他就是了。
綜合下來,絕對會不虧。
本文由 @覓云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