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B 端產品設計中,幫助體系如何設計

1 評論 1068 瀏覽 10 收藏 32 分鐘

產品一般都會幫助中心,幫助用戶解決一些不知道怎么操作的問題。因為使用場景的不同,B端的幫助中心使用頻率比C端的高很多,這個時候,幫助中心的設計就更加重要。

“請問你需要幫助嗎?”

在生活中,我們有任何問題都會請求別人的幫助;而在屏幕世界中,使用不同的軟件我們也需要尋求幫助。

使用 Notion,我會通過 B 站的視頻去尋找教程;管理待辦事項,我需要使用 GTD 的理念才能高效歸類;使用帆軟,我需要對 數據分析類 的專業知識有所了解。

對于我們而言,去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但是 B 端產品當中,作為設計師的我們,需要去為用戶解決困難。

為什么想要聊聊幫助體系,是因為現如今大多數的 B 端產品進入成長期、成熟期,開始意識到幫助體系的重要性。

比如在微盟的迭代復盤當中,就明確將幫助體系作為核心板塊進行迭代,同樣在京東的復盤當中也會有類似的觀點。

你會發現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產品用戶不斷增多,你需要去教育用戶,讓他們從能用產品到用好產品,只有深入理解產品邏輯后,才能增加用戶黏性,后續才能更好為產品付費。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 B 端系統的幫助體系,講講究竟應該如何進行設計。

一、什么是幫助體系

1. 幫助體系的定義

幫助體系是“在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系統所進行的提示與指引,從而提升操作效率、降低認知成本”。

它作為我們系統與用戶之間的橋梁,能夠通過預設的“信息”來解決用戶的問題。

在理想情況下幫助體系本身是不應該存在的。因為一個“完美”的軟件系統當中,所有的設計都應該是符合用戶直覺的,根本不需要學習。

但是在 B 端系統本身就會存在行業門檻,同時系統當中包含有大量的 專業詞匯、業務邏輯,甚至需要大量的學習才能夠上手(主要是行業屬性型產品),也就造成幫助體系是作為系統當中的兜底策略,能夠解決 用戶 與 系統 之間理解不一致的問題,也就是讓三大模型[1]當中的理解能夠一致。

[1]三大模型其中包含,用戶模型、設計模型、心理模型。

  1. 用戶模型:描述目標用戶的抽象,包括用戶特征、需求等信息,助力設計者更準確地預測和滿足用戶期望。
  2. 設計模型:產品或系統的抽象表示,包括設計團隊對結構、功能、界面的構思,指導實際開發過程。
  3. 心理模型:用戶對系統工作方式的腦海理解,設計者致力于通過設計使用戶心理模型與實際設計模型接近,提高用戶體驗。

幫助體系真的有這么重要,如果沒有好的幫助體系,會存在以下問題:

2. 幫助體系的痛點

1)B 端系統越來越難

因為 B 端產品已經 從初期的基礎功能向高級功能 開始過渡,因此你會發現系統當中會存在越來越多不能理解的設計。比如下面這個頁面主要用途是什么?

正確答案就是篩選的組合條件。

目前 B 端系統都在去強調 通用自定義 ,很多功能都變得異常復雜,如果這時候無法通過幫助體系去解決問題,對于用戶而言則會棄用這款軟件,導致用戶不斷流失。

比如在座的各位設計師,為什么不愿意從 sketch 遷移到 photoshop ,其實就是因為 photoshop 針對的是更為通用的位圖繪制的場景,所以它更難,很多功能也用不太上;而 sketch 則只針對的界面設計領域,相對而言達成目標更加簡單。

2)企業投入成本高

幫助體系本身就是為用戶進行服務,但一個系統有著糟糕的幫助體系,會導致 客服人員、技術支持 的壓力巨大,只能通過人力解決客戶問題。

因為現在的系統大多是為 中級用戶、專家用戶[2] 來進行的設計,沒有完整的幫助體系就需要大量的 客服人員進行解答;技術支持進行遠程協助;實施人員進行現場培訓,這都需要企業投入大量成本。

并且產品也在不斷更新,我們還需要反復地教學用戶新功能如何使用。如果沒有良好的幫助體系,就只能用“口口相傳”的方式表達設計理念,這也是需要花費巨大成本的。

關于企業成本,越是成熟的產品企業投入越高。在 Salesforce 團隊的分享當中提到過,因為他們用戶量很大,一次產品更新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在千萬美元。因為背后涉及到 員工學習、用戶培訓、更新講解 很多成本,這些都不可忽視。

[2]中級用戶、專家用戶:我們把 B 端系統的用戶群進行劃分,主要分為 普通用戶、中級用戶、專家用戶。其中中級用戶是指對產品使用較為頻繁的用戶群;專家用戶是指對這一領域有著自己獨特認識的用戶群。

3)產品角色多

在我們系統當中本身就會有很多角色,不同角色他們所關注的利益點并不相同。

對于幫助中心來說,就不能針對單一角色展開,需要更為全局的考慮每一個角色所關注的內容,需要給出當前場景下的合理的解決方案,才能搭建好用的幫助體系。

二、幫助體系的類型

正是由于上面提到的痛點,你會發現系統中需要幫助的地方非常之多,這也就形成了常見的八個幫助類組件:提示信息、新手引導、全局提示、幫助中心、人工客服、任務預設、智能助手、產品學院。

在這里的每一個組件都會有:提示方式、展示位置、呈現內容 等差異,我們便可通過這些維度分門別類的去做總結。

1. 提示方式的維度

提示方式就是在系統當中,是如何給到用戶提供的幫助。它主要分為:主動提示與被動提示

主動提示:系統主動發起向用戶提供幫助,其目的是為了讓用戶盡快熟悉系統。

常見的主動提示組件有:工具提示、新手引導、全局提示、任務預設、功能提示。

因為是系統主動發起,對于用戶的干擾較為明顯,所以在條件的判斷上要更加的苛刻。

比如:新用戶進入系統,不能有過度的主動幫助,在適當的幫助后就得讓用戶自主探索,如果這時候你剛完成一個新手引導、緊接著讓你查看一個任務預設,同時旁邊還伴隨著全局提示以及小窗解釋,這對于用戶而言干擾過多,用戶會極度反感。

被動提示:系統被動的向用戶提供幫助,這類情況往往是用戶遇到問題,需要自行尋求解決方案。

常見的被動幫助組件有:幫助中心、人工客服、智能助手、產品學院。

這類幫助通常整體的耗時都會較長,都是用戶在遇到的疑難雜癥時,需要進入系統的解決方案中進行尋找,因此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所以在設計時需要給出清晰明確的指引。

比如:幫助中心的分類、人工客服的快速幫助、智能助手的智能提示,都是在想要快速解決用戶的疑惑。

2. 幫助范圍的維度

幫助范圍就是在系統當中,針對哪些模塊提供的幫助提示。因為 B 端系統本身就比較龐大,對于幫助的對象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們按照由小到大劃分為 字段 – 組件 – 功能 – 系統。

1)字段層面

服務于系統當中的文字信息,是用于解釋批注文字中的專業信息,它是系統當中最小的幫助單位。

通常字段幫助主要有:工具提示、文案提示。因為范圍最小,所以使用的時候也較為頻繁。同時字段提示大多數為被動提示,因此需要考慮它出現的位置,以及如何呈現幫助內容。

比如我們在文章當中,進行的專業名詞標注;在系統當中的標簽提示,都是屬于字段層面的幫助。

2)組件層面

主要服務于系統當中的組件模塊,它能夠解釋復雜組件的各種邏輯,幫助用戶快速進行組件使用。

常見的組件幫助有:提示信息、全局提示。在 B 端產品當中組件規范化已經深入人心,其實在組件規范的過程當中,就會去考慮對應的幫助提示,便于用戶快速理解。

比如在輸入框中,就可以通過 popover 進行信息提示,幫助用戶快速理解輸入的格式與內容要求。

3)功能層面

專注于系統的功能模塊設計,它是去解決這個功能究竟應該如何使用,具體配置規則的重要方式。

我們可以使用:任務預設、解釋頁面、幫助中心(會包含功能的維度) 等方式進行解決。

因為功能本身邏輯會特別的多,我們對于需要少量解釋的情況,可以使用解釋頁面、任務預設來解決,如果內容較多,則會考慮跳轉到 幫助中心 以及 系統層面 的方式進行解決。

4)系統層面

用于解決系統當中的所有問題,它是在聚合前三種范圍,并且講解全面完整的進行呈現。

常見的 幫助體系、漫游引導(新手)、產品學院,都是系統層面的幫助體系。

系統層面就需要全面、易查找,因為系統當中會存在很多問題,所以如何快速解決,就像你們去到一個大型的圖書館,怎樣才能夠找到你心儀的那一本書一樣,系統層面的就是這個圖書館,因此層級的合理性,內容的劃分都格外重要。

三、幫助體系的用法

幫助體系當中的組件非常多,為了讓大多數同學能夠用于實際的工作當中,我們將其分為 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 三個階段。

因為每一個階段對于幫助體系的需求并不相同,我們所采取的設計策略也會有所不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產品的目前狀況做到上手即用。

1. 初創期 – 提示信息

首先,在系統剛剛搭建的初創期,我們想到的便是投入產出比,“希望能夠花小錢,辦大事”。而大多數的幫助方式都格外復雜,需要增加很多工作量,所以初創期考慮的第一個幫助方式便是提示信息。

在提示信息當中,主要包含有 工具提示、文案提示、錯誤提示,

我們需要了解這些提示信息,并且在工作當中跟隨每一個需求同步設計,這樣就能提高我們的投入產出比。

工具提示:通過用戶主動觸發的方式呈現系統當中的文字說明,來解決用戶對系統當中字段、組件信息不理解的情況。

在設計當中我們要求能直接展示的信息最好就不要隱藏,而使用工具提示主要是呈現層級較低的內容,同時又可以避免信息過載導致頁面臃腫。

文案提示:將重要的文字信息通過直接平鋪的方式展示在頁面當中,能夠輔助用戶進行輸入與決策。

在文案提示當中,主要有三類使用場景:輔助說明、占位提示、重要提示。

錯誤提示:在用戶操作過程中,無法通過校驗規則而出現的錯誤提示信息,目的是讓用戶及時的發現并且糾正問題。

錯誤提示一般都與組件設計密切相關,是我們在進行基礎組件設計時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們使用提示信息時,是需要考慮將提示的文案進行精準的表述,并且描述時,同樣會存在很多技巧,比如:

對于專業名詞,我們需要通過 「」 進行標注,這樣能夠讓用戶快速理解其含義,如果不知道可以通過搜索引擎進行查詢;

對于對比信息,通過 序列化的 的方式進行呈現,讓用戶能夠快速理解其中差異;

對于文案描述上,應該更多的使用口語化描述,不要為了解釋一個專業名詞而引出一堆專業名詞,增加用戶閱讀門檻。

這些都是我們在使用工具提示上所需要注意的,幫助體系當中對于文案的使用頗有講究,這部分就留著我們后面有時間再進行講解。

2. 初創期 – 新手引導

由于初創期會存在大量的新手用戶,因此新手引導會讓這些用戶理解產品的基礎邏輯。

新手引導:是指在用戶初次使用系統時,通過講解系統設計思路,幫助用戶熟悉和了解產品,提高其使用體驗。新手引導的目的是降低用戶的學習難度,減少初次使用時可能遇到的困惑和挫折感,從而提升用戶對產品的初次印象,促使其更好地上手使用。

常見的新手引導主要會有 漫游引導、視頻介紹、任務預設 三種方式, 而在初創期,我們一般只會使用漫游引導、視頻介紹。因為實現起來較為簡單,任務預設主要針對功能部分所展開的,因此放在成長期進行實現。

在設計過程中同樣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 在形式上,盡可能少的去使用文字。因為這是和用戶第一次見面,使用文字會感覺到比較“寒酸”,常見做法是通過 視頻 的方式講解產品理念,能夠讓用戶快速理解其含義。
  • 在內容上,趣味性同樣重要。因為新手引導整個形式會非常干擾,用戶第一次進入,需要先有趣才會讓用戶有更多的探索欲望。
  • 在設計上,預留合適的出口。因為新手引導通常整個流程周期很長,因此需要留下出口方便熟悉的用戶快速退出。

3. 成長期 – 幫助中心

渡過初創期邁入成長期的產品,幫助中心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幫助中心就像是一個產品的完整知識庫,能夠展示平臺所有的信息,它能夠幫助用戶了解整個系統全貌,同時也能教育用戶,讓用戶在系統中游刃有余,使用戶水平不斷提高。

在設計幫助中心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清晰的框架結構:因為幫助中心的內容量很多,我們會按照 用戶角色、使用目的 等維度進行劃分。

比如在滴答清單會按照使用目的劃分為:新手指南、最佳實踐、常見問題、設計理念、更新動態,同時會按照產品功能與特色功能兩個維度進行劃分。

在飛書應用端幫助模塊中,按照 用戶角色 劃分為:我是成員、我是管理員,這樣去使用的時候,通過當前個人角色進行選擇可以更清晰的推薦解決方案

同時 B 端產品本身角色屬性很強,可以按照角色、類型進行劃分,能夠將幫助體系設計得更為易用。

2)良好的更新機制:幫助中心是需要根據產品更新迭代不斷地進行調整,因此我們要確立良好的更新機制。

通常幫助中心都是由 產品負責功能迭代的設計,然后交給運營人員進行內容文案的優化,設計師輔佐提供成熟的圖片素材,最后進行更新。

建立完善的協作機制就能夠持續的進行造血,提供更多優質的幫助內容。一般在剛開始搭建時,通常會利用各種文檔類軟件快速搭建,既簡單又高效。

比如 raycast 就是在 notion 當中維護其幫助文檔~ (順便安利一下 raycast 設計師提效神器)

3)生動的內容形式:好的幫助中心一定要“活”起來,更注意用戶的情緒價值。因為用戶進入幫助中心情緒肯定難受,同時幫助中心又是一個被動方式進行幫助,整體的用戶感受也會非常糟糕,因此考慮呈現活的形象,更容易樹立品牌形象。

首先在幫助中心入口設計上,我們可以呈現更為生動的員工形象,這樣能夠緩解用戶情緒,是一個情感化設計的好點子。

同時在內容呈現上,基礎內容可以多以視頻的方式進行講解。對于初次接觸產品的用戶,能夠通過教學視頻更直觀,更容易的了解內容的全貌。

4)預留入口更多可能:同時在幫助中心處,預留 在線客服、交流群 等入口,方便用戶在當前幫助中心沒有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有一個解決問題的出口,并且設計師可以在后續做用戶研究時,通過群成員進行定性研究等。

4. 成長期 – 人工客服

人工客服是在用戶有疑惑時,通過人工的方式去解答用戶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就像我們撥打 10086 去咨詢中國移動的各種問題,在 B 端系統當中也需要有自己的 10086 來解決問題。

在系統當中,通常會在全局菜單處提供一個人工客服呼出入口,讓用戶能盡快找到對應人進行解決。

同時在小的功能模塊當中,也可以將人工客戶放在右下角進行訪問。

人工客服幾乎在每一個平臺都會存在,雖然問題被處理的效率會大大提高,但是對于企業而言,相應的成本也隨之提升。我們一般不會推薦,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工客服難以觸達到的原因(比如 微信聯系人工客服,需要有漫長的跳轉)

作為設計師,其實是有必要參與的客服的服務當中,通??梢圆扇≥啀徶频姆绞?,一個月安排一天時間,深入接觸用戶,了解他們的真正痛點。

5. 成長期 – 任務預設

任務預設是新手引導當中的一個分支,它主要是在系統成熟后,會存在很多獨立的新功能,這時候我們便可以通過任務預設的方式將其進行引導呈現。

因為在B端產品的配置端,通常其邏輯都會比較復雜,我們可以通過任務預設,讓用戶能了解其設計邏輯。

比如我最常使用的 Focus 軟件,當你使用時,會讓你立即使用它的核心功能。

6. 成熟期 – 智能助手

當系統進入到了成熟期過后,你會發現在系統當中會存在很多通用的問題,其實我們可以通過智能助手的方式進行解決。

比如現在在京東、淘寶,當你提問常見的問題時,智能助手都會對于你的問題進行快速的回答。同樣當系統當中有各種問題時,我們可以讓智能助手快速提示對應的解決方案,進而解決用戶的問題。

為體現智能化,可以考慮與AI進行結合,通過正常的溝通對話,快速解決用戶遇到的各種問題。

比如最近 小鵝通就將 AI 與智能客服進行結合,讓問題更快解決,同時根據 AI 也能提供更多商家需要的服務。

7. 成熟期 – 解釋頁面

幫助體系本身就是要解決 在特定的地方,為特定的用戶,提供特定的幫助,在 B 端產品里面特定的地方一般指的就是一個核心的功能。

為清楚了解該核心功能,我們可以將「解釋頁面」通過抽屜的方式,讓用戶快速知道當前頁面所有會遇到的問題。

這種做法的邏輯就是將幫助中心里重要的幫助提示前置到問題頁,抽屜的方式讓用戶不用跳轉,同時也能快速查看頁面的詳細解釋。

比如在飛書審批當中,就能通過解釋頁面,查看不同步驟的配置視頻指南。

8. 成熟期 – 產品學院

產品學院是在成熟期后,是企業為想要深度使用的用戶,提供一個學習的渠道。

因為在專業領域較強的產品當中,本身就會包含有很多邏輯,是需要通過系統的學習,才能夠正常的使用軟件。比如在帆軟當中,我們就能夠直接報名課程,并且會有學習班,針對不同的分類進行學習。

我們通過學院的方式,將產品當中的精華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傳授給我們的用戶。因為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培養初級、中級用戶,讓他們能夠快速提升,更加深度的使用這款產品,同時也可以增加用戶的粘性。

四、如何搭建幫助體系

關于幫助中心的搭建,我們還需要考慮幾類原則,因為大多數場景都可以通過這幾類原則進行解決。

1. 就近解釋

幫助體系本質上就是要解決用戶的問題,如果過程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消耗大量精力,就會顯得得不償失。因此在設計時,我們需要考慮將答案快速觸達,這樣就能更高效的為用戶解決問題。

比如在一個優惠券配置頁面,對于優惠券的不同差異,我們需要快速準確的進行展示,而不是需要讓用戶進行 hover 觸發。

2. 高效傳達

在用戶閱讀幫助內容時,就會打斷之前的閱讀任務。所以幫助體系不是終點,而最終目的還是想讓用戶回到之前的任務當中。

高效傳達主要是在內容上優化展示形式,比如簡化幫助內容,考慮角色更為合理的展示,先展示更為容易的內容再展示復雜的邏輯,這些都能夠起到高效傳達的作用。

3. 清晰明確

清晰明確不光是指內容清晰,你還需要了解用戶的場景,盡可能采取最簡單的方式。比如告知整體流程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具體流程步驟,通過清晰的方式能夠讓用戶更為明確的進行操作。

4. 形式多樣

在產品的設計形式上,我們可以有 圖片、文本、視頻、動圖、音頻 等多種手段進行表達。而不同的手段都能夠在用戶特定場景下進行學習。

比如 圖片,你會發現它就會比單純的文本表達更為明確;動圖,又會比單純的圖片講得更高效;視頻,又會伴有音頻的提示更容易理解。因此形式上的多樣性才能保證系統的完整性。

5. 克制理性

對于幫助體系,也不是越多越好。作為設計師的職責就是要將復雜的系統更為簡單的呈現,如果每一個模塊,設計師都不會思考,遇到問題就幫助體系,很容易造成系統依舊難用。

因為并不是每個用戶都會去仔細閱讀,所以做好設計,理性使用幫助會更為重要。

講了這么多,對于幫助中心的設計,我們只有了解到宏觀的內容過后,才能夠進行更多微觀的設計。

而體系的搭建,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們在設計時,需要不斷反復思考才行。

希望大家能夠根據階段,合理的搭建幫助體系。

專欄作家

CE青年,微信公眾號:CE青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B端設計領域,一個2B行業的2B設計師。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除了notion以外,helplook好像也可以,比較容易上手。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