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的商業化實踐

0 評論 1781 瀏覽 5 收藏 13 分鐘

在互聯網產品中,商業化實踐一直是產品經理最頭疼的問題。之前網絡上的文章大多數都是理論知識和方法論,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看作者的商業化實踐故事,看能不能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思考。

今天小吳分享的商業化實踐,是小吳成為互聯網產品經理以來第一個落地且有營收的項目。所以今天這篇分享,也可以算作一次復盤,而且在我自己的復盤過程中,越來越感受到MVP思維的對于產品商業化落地的重要性。

一、我們先來介紹下項目

這個項目是做區塊鏈金融數據分析及資訊平臺的。由于是個“平臺”,為C端用戶提供區塊鏈加密資產、交易所的數據可視化展示和分析以及專業的區塊鏈金融新聞及研報;對于B端用戶,我們提供專業的項目評級以及企業級API數據服務。輸出給兩端用戶的核心價值分別為投資參考決策(toC)以及專業的數據服務以及幫助項目方獲客引流,最終實現業務增長(toB)。

簡單來說,這個項目就是“新浪財經與同花順”的結合,只不過我們主要研究和分析區塊鏈金融的投資標的,沒錯就是比特幣、以太坊、NFT之類的區塊鏈金融資產,而且本質上這個項目要被歸類為web2的項目,并不屬于web3的項目。

今天小吳想要分享給大家的,就是API數據服務這部分業務是如何通過MVP思維落地的。

二、我們再來說說為什么要做API數據服務

在《產品經理的商業化思維》一文中,小吳曾經類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一款互聯網產品的商業化落地策略是需要結合產品實際效果以及發展方向動態調整的,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而這似乎演變成了先有雞還是現有蛋的問題:從產品設計角度,究竟是先有產品的商業化模式,還是先有產品?”

小吳就是通過對這個API數據服務項目復盤才有了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在整個平臺的立項之初,領導層們所構想的商業模式是通過為C端用戶提供專業的投資參考決策從而收取會員費,整個平臺最初的定位也是一款投資工具類產品,主要針對國內用戶,因為在當時,不用翻墻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差異化的亮點……

領導層們在當時對于產品商業模式的解讀其實也沒錯,畢竟當時我們的大哥級競品,屬于是賽道內的頭牌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盈利的??尚窃谑潞髲捅P才發現,這種預先定義好的商業模式是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的,尤其是新興且熱門賽道中的項目。此外,對于該類賽道(例如web3)中的項目,成功的商業模式往往還具備不可復制性。

這是因為新興且熱門的賽道結構往往是幾家獨大(也可以說是通過這些“獨大”使賽道變為新興且熱門),再加上各種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市面上,直到把賽道內的各領域填滿。對標大哥級競品,我們很難做出除了“價格更低”以外的其他差異化的亮點。而新興且熱門的賽道下,有好創意和玩法的項目層出不窮,我們也很難將其成功的商業模式完全復刻。

所以小吳認為,一個好的商業化模式并不是預先設計好的,也并不是普適于所屬賽道中全部項目的,而是要隨著項目不斷迭代而去不斷探索的。而這種商業模式能夠落地的大前提便是,項目所輸出的價值能被用戶所接受。

回到主題:我們當時為什么要做API數據服務。一方面是因為公司確實存在的營收壓力,需要在產品的商業化方面做出突破,幫助公司實現一定水平的營收。而另一方面則是通過MVP測試的方式,驗證了用戶對于API數據服務有需求,且是愿意付費的需求。

三、API數據服務從MVP到上線

接下來我們繼續聊聊:API數據服務是如何從MVP版本到完整的一期功能上線的

因為項目本身就是做數據分析平臺的,其中涵蓋了約十萬個ERC-20項目(可以簡單理解為十萬支股票)的完整交易數據,部分數據還要支持秒級刷新。所以我們的數據團隊專門在鏈上部署了節點,同時設計并開發了數據倉庫以支持業務需要。這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參考市面上數據工程師的薪資水平,這一套業務開發下來,人力物力成本都很大。那時的區塊鏈金融市場屬于熊市,而當時我們項目的營收全靠老牌業務項目評級服務撐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面對熊市時投資熱情會大大下降??赡苡行┩婕視谛苁蟹e極建倉,但對于大部分覺得區塊鏈金融可以暴富的玩家來說,面對熊市時往往只會選擇觀望。所以在項目初期所計劃的商業模式,在面對用戶量驟減的熊市來說是行不通的。我們只能基于項目現狀,尋找一條適合公司業務的商業化路徑。

作為一款toC的區塊鏈金融數據分析平臺,我們投入大量成本所做的工作還是積累了一定的忠實用戶的。我們積累了總計大約5000人的微信群、Telegram群的私域觸達體系,此外我們會每天通過私域觸達方式下發由我們團隊專業分析師、新媒體運營同學創作、搬運的高質量區塊鏈金融研報、新聞。這些努力并不白費,我們的私域流量黏性和活躍程度都非常不錯。

即便是熊市,我們的分析師和運營同學也會積極地參與一些Twitter Space活動(類似于線上版圓桌討論,web3項目方常搞),此外我們公司也會積極參與或舉辦一些在香港或北京的線下分享會。這是因為區塊鏈金融世界是一個重運營的世界,如果類比Web2世界中的金融圈,把區塊鏈上發行一種代幣和在現實世界中上市一家公司發售股票作為對比的話,那區塊鏈金融世界真可謂是“法外之地”。在現實世界中你想發售一家公司的股票,不知道要經過多少道審核程序,可在區塊鏈金融世界中,發幣幾乎零成本,你只需要能夠“把故事講的天花亂墜”,也就是極強的運營能力,就有可能吸引來一批韭菜,幫你實現你所謂的“代幣經濟模型”。關于這點小吳以后會單獨用一系列文章來和大家聊聊區塊鏈的金融世界。

雖然那時區塊鏈金融世界中,普通用戶的數量減少了,可就像聰明的投資者往往會在熊市積極建倉一樣,很多web3項目方也在熊市摩拳擦掌整裝待發,等待著下一輪牛市的到來?,F在想想可能還是要歸功于當時團隊成員還在積極運營我們項目的品牌吧,隨著運營工作的積累,我們項目的品牌影響力逐漸擴散,也就在這時,我們好像發現了一些新的機會。

一些來自國內外的web3項目方,通過Discord、Twitter、Telegram聯系到我們想要咨詢是否有對外的API數據服務。小吳在上文中提到,想搭建如此的數據體系,包括新聞、研報物料生產體系,其實是很耗費人力物力的,而對于一些小的web3項目方,他們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而我們的項目可以為其提供專業的交易數據服務,包括新聞、研報接口,甚至還有定制的頁面小組件(只需要在網頁html代碼中嵌入腳本即可在其項目網頁中生效),以上種種能力對于這些項目方快速構建有競爭力的web3項目是很有幫助的。

這有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感覺,本來想做成數據分析工具掙取C端用戶的會員費,沒成想相比于C端用戶,一些web3項目方更加認可我們的業務。所以我們也想通過滿足這些項目方的需求來驗證這種API數據服務是否能成功跑通并獲取收益。

作為一個數據分析平臺,我們項目當時對外也提供一些基礎的API數據接口,數據種類也比較單一。我們將當時現有的API數據接口進行了簡單的開發和升級,隨后提供給了有需求的項目方,并提供了兩周的免費試用期。在此期間我也頻繁的與這些項目進行溝通以需求反饋。

兩周后我們與這些項目方繼續進行溝通,詢問付費意愿,發現大部分項目方愿意付費,但前提是我們要承接一些定制化的開發,包括QPS擴容、數據接入方式差異化、數據種類補全、數據刷新頻次等等。這對于當時的我們,絕對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了,緊接著團隊立馬評估資源擴容成本以及制定開發方案,然后根據成本進行定價,上線后也陸續收到了各項目方的打款。

以上也算是MVP思維在產品商業化落地過程中的體現,即基于現有的能力將業務流程快速進行驗證,而不是一開始就完整的開發API數據服務體系。后續我們驗證了API服務的在商業化落地道路上的可行性,過了兩個月左右,自動化API數據服務業務上線了,并持續獲得了一定的營收。

在本文中,小吳并沒有向大家介紹API數據服務體系是如何設計并落地的,而是想與大家從發現機會、到MVP驗證、再到商業化落地的思路。這一切一切的大前提,都是產品輸出的價值能被用戶所接受,如果當時我們的數據分析平臺不能被用戶所認可,就算運營工作做得再到位,可能也不會吸引到那些項目方的注意。同樣,如果在當時我們還是按照一開始的商業化模式進行迭代,可能在當時的環境背景下,也無法完成商業化落地的目標。

最后,做好產品本身并基于業務不斷調整并探索最合適的商業模式,才是產品商業化落地的正解。

作者:產品小吳,公眾號:產品小吳

本文由 @產品小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