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釘釘敲爆了老板的“狗”頭

0 評論 4085 瀏覽 2 收藏 17 分鐘

釘釘新版更新以后,AI功能上線。在AIGC的基礎上,釘釘上正在拓展人們對AI的想象力。以釘釘7.5版本,現在,這種現象力在不斷落地。

2023年,仍然是打工人掙扎與救贖的一年。我的生活就像是一場與時間的無休止賽跑。

每天清晨,像是被鬧鐘驅趕的行尸走肉,匆匆忙忙地擠進擁擠的地鐵,身體在人群的推擠中搖擺,而心卻在夢想和現實間徘徊。

我在想,是不是大家都挺難的,也想看看有多少同類。我在小紅書搜索打工人,出來的關聯搜索詞是打工人“發瘋語錄”,打工人“快速晚餐”,打工人“精神狀態”。

辦公室里,打工人面對著屏幕上永遠處理不完的郵件和任務,手指在鍵盤上敲擊出打工人的搖滾樂章。午夜時分,當城市的燈光開始黯淡,還得擔心老板的“突然問候”,還在為了生活的瑣碎和不斷增長的賬單而戰斗,心中暗自期盼著某種轉機或奇跡。

所謂的00后整頓職場,其實是少部分人的“放肆”,像我這樣的00后打工人,還是在情緒釋放與情緒收斂之間反復橫跳。

都說AI是面前最大的機遇,可如果打工人心情不好,又怎么擁抱AI?一方面要擔心被AI替代,一方面還想“暴打”老板,我太難了。

整個2023年,我都在尋找AI助理的路上,希望能調試出一個AI來“對付我的老板”。不是,來提升我的工作效率。

Chatgpt、Claude2、MidJourney,我都用過了,非常好,但也經常崩,也很難集成到一個應用體系里去使用,你們懂的。

我和我的朋友們,似乎還真找到了一個AI助理,一邊敲爆老板,釋放壓力,一邊搞工作,繼續救贖。沒事兒敲兩下電子木魚,拍性價比高的AI寫真,涂鴉轉精美插畫……

一、敲一敲,沖著老板狗頭敲

辦公軟件在學生和打工人中風評長期都不是很好。當學生的時候,居家上網課的日子聽到釘釘和騰訊會議的提示音就覺得晦氣,看到飛機儀表盤一樣的界面按鍵感覺頭疼,班會課線上簽到的無形壓力,同學里不乏為此沖去app store給釘釘打一星者。

后面實習時公司打卡與已讀回執的可怕,辦公軟件讓工作無孔不入地進入生活也成為許多職場人的陰影。更高效的管理反而加劇了老板和員工的矛盾,增加了工作時的心理障礙。

直到我發現了嵌在釘釘里的電子木魚,不得不說,這個產品經理有點東西在身上。

這是個“電子木魚”小程序,打開釘釘就能用,隨著敲擊屏幕上的動畫頭像,會伴隨“敲走煩惱、敲來好運、敲出驚喜”的的字樣,以及模擬實物木魚的敲擊聲。

把這個電子木魚設置成浮窗后,可以隨意挪動位置,放在老板和同事的釘釘頭像上,上班不爽了就可以敲爆老板“狗”頭。

看到這個功能后,我奔走相告,忽悠閨蜜更新最新版本去玩。

我的朋友Ashley是4A廣告公司的Senior Copy,每到加班時就會跟同組的同事一起罵甲方,敲木魚,嘴上手上都不停歇。事實上,電子木魚這個功能誕生以來就廣受打工人歡迎,我把釘釘的電子木魚敲給Ashley,他就笑著說他用過名不見經傳的版本,排行榜上都是敲出以「兆」計算的次數,降的是打工人的怒氣值,漲的是「今天不把老板干掉也很厲害」的功德。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但他探索了一會,發現釘釘能看同事誰最近木魚敲得多,還自定義了敲木魚的彈出文字,伴隨著模擬實物木魚的敲擊聲,連續敲三十下的「消消氣」確實讓人浩氣長舒,而五點半就開始敲「準點下班」好像也有一點玄學功能。

上手晚,頻次高,很快Ashley的電子木魚使用時間比我還長。他把隨機掉落的釘三多裝扮換上,說這個新頭像莫名其妙長得很像他對接的一位說話很mean的阿康,隨手反復打爆他的頭。電子降壓藥,即刻生效。

敲木魚釋放情緒,也在舒緩打工人和老板的緊張關系。Ashley曾經瞥到自己的上司也在用電子木魚,心領神會,頓感寬慰。

其實,很多老板也是打工人,只是可能職級高一些,所以,你要知道,老板的老板也在釘釘被“敲打狗頭”。

另外一個來電海報我也很喜歡。

自由撰稿沒有固定休息日,工作日與周末的界限完全不存在,因為工作消息是不會等你休假結束的。雙十一抱著大小快遞回家,電話鈴聲響起來以為是心心念念的外賣,結果是不痛不癢的又一次催稿。手忙腳亂快遞掉一地,撂挑子不干的心也蠢蠢欲動。

后來跟Ashley聊起來,他還是建議我把工作生活盡量分開,休息的時候還是要有完全休息的狀態。他給我舉了個自己的例子,元旦他用掉了自己的年假去京都玩,全工作IM昵稱改成「Ashley(12.23-1.1休假中」,朋友圈海報改成了「度假,斷網」。

我工作日把釘釘來電海報換成了一張委屈emoji表情,配了一行字「在寫了,急不出來」,休息日就改成一行冰冷的「在休息,勿擾」。相較于周末睡懶覺冷不丁的鬧鐘電話,最恐怖的是靜音錯過的奪命連環call,寫稿休息時看到十幾個未接或多或少有點「吾命休矣」的感慨。改了來電海報似乎能更好地傳達本人的精神狀態,在該休息的時候歇一會也更心安理得。

當然,釘釘也也有很多AI工具,提供AI寫真、AI作畫、AI律師等服務。風靡朋友圈和小紅書的妙鴨相機,詢問個人頭疼腦熱或是經濟糾紛時出現的AI回答,在釘釘能集成在一起。?

在AIGC的基礎上,釘釘上正在拓展人們對AI的想象力。以釘釘7.5版本,現在,這種現象力在不斷落地。

對于錯過了70后和80后那些風口的我來說,想象力太稀缺了,00后也繼續乘風而起,找到自己的黃金時代。

二、2023年,我在各種AI應用里輾轉騰挪

和同齡人對AI的熱衷一樣,去年一年我都在各種AI應用里輾轉騰挪。在尋找一個又一個電子玩具之余,我也發現AI對我的工作也有很大的輔助功能。

2023年初,GPT3.5版本發布后,互聯網經歷了一波又一波AI狂歡。

我感覺許多打工人都或多或少有被AI搶飯碗的隱憂。創意文字類的擔心被大語言模型如GPT4、Claude2取代,插畫設計崗位無人不會因為MidJourney與StableDiffusion而感到不安,已經達到平均水準的AI編程也似乎威脅著程序員群體。

以不同方式,大家都懷著忐忑的心情擁抱AI,使用AI,以此跟上時代車輪,順應時代趨勢。

我也是其中的一員。面對大語言模型的緊張,對效率工具的需要,以及對新事物的好奇,都驅使我在各種AI工具上反復橫跳。

我是一個撰稿人加創意寫作人,工作流程通常是瀏覽信息,確認選題,制定提綱,資料搜集,行文以及后續修改。在這個工作流中,幾乎每一步都會有AI的參與,只是參與程度有所差異。

GPT的英文語料質量很高,搜索傳播學社會學文獻頗為便捷,了解藝術歷史信息也非常詳盡,適合拓展寫作思路。開放語音版本后我經常使用,體驗像是和升級版Siri聊天,語氣輕松活潑,平易近人,甚至感覺不出來是AI。

但是問到中國現當代的文藝作品等一些語料少的領域,GPT總是信口雌黃,振振有詞地拿著名人胡編。

對我個人來說,創意寫作上Claude更勝一籌,中文寫作文風更優美,可讀性更強,換句話說,沒那么多AI味兒。在文字潤色時我往往就會奔向Claude。但是只有網頁版和Slack入口,遠遠不如App使用便捷。

畢竟下載到自己手機上的應用,信息與記錄的保存感覺上也更踏實。

MJ與SD在最火爆的那一陣我都體驗過,二者的優劣也確實如通行說法,前者出圖質量高,但后者可以精確修改。

不過一個是高昂的訂閱費用讓人望而卻步,一個是本地部署的性能要求高,加之我主要謀生手段是文字,沒到非用不可的地步。

隨后我試用了釘釘個人版,里面的AI個人助理給我帶來了一些意外之喜。

賈維斯是里面的文字類AI,得益于訓練的語料,他回答中文互聯網的問題比GPT精準和靠譜得多。

問《繁花》的問題他能答得七七八八,問《電鋸人》漫畫也能略知一二,講冷笑話也能讓人會心一笑。

我把一些時下流行的現象發給賈維斯,他可以做出評論,分析,也很快能為我的文章梳理提綱。

繪圖實際上分成了好幾種生成模式。圖生圖有涂鴉與照片兩種選項,傳統的文生圖則在叫繆斯的AI功能中。相較于全力以赴做繪圖的AI,繆斯的效果差強人意,但突出一個免費,只是畫分鏡草圖,做示意,確實綽綽有余。

釘釘的文字生成與圖片生成的加持之外,還有內置的筆記功能聯動,不用切換頁面,許多工作思路梳理就一步到位,井井有條。

三、2024,我的AI必備清單

我本科學的是社會學,也曾試過用我的學科背景去觀察當代公司組織與個人的關系。

我個人的感受是,不管你是在公司機器里卷,還是跳出來成為“新個體”,個人與組織的關系必須從傳統的雇傭關系轉變為更加動態、互惠的伙伴關系。

我喜歡個人與組織連接方式更靈活的工作。我身邊的00后打工人,當然也都會追求很直接的東西,比如薪酬和福利,但我們也越來越重視工作的意義和自己在組織中的目的——滿足感和個人成長機會。

不要一棒子打死00后,就像我們00后在敲爆老板狗頭的時候,所想的,也并不是簡單粗暴解決問題。

安迪·沃霍爾曾預言,“未來人人都能火十五分鐘”。這似乎命中了短視頻時代,每個人的欲望。

大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下,自由職業者,靈活用工者越來越多,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選擇靈活就業或者做兼職,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組合。AI的輔助將會釋放更大的個人生產力,將成就一個以個人能力建設為中心的系統。

當然,新個體還是要跟人協作,參與到經濟循環中去才會獲得報酬。做自己的組織,或許會成為一種趨勢。

同時,雖然是自由工作狀態,但是仍然需要約束和自律,這是客觀存在的需求。

而想要避免晝夜顛倒,保證工作進度,避免拖延癥也有賴于合理的規劃,這些未來都可以交付給AI來協助。

現在,每一個人都能借助好用的智能化生產力工具,提高個體的認知、生產力、創造力的邊界,讓每個人發揮特長并獲取收益的門檻大幅降低。

AI也在重塑個人與組織的關系。一方面,技術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它也引發了對技能過時和工作被取代的擔憂。

我個人是“AI降臨派”,00后需要擁抱可能到來的更大的風口和變化。畢竟我也已經在使用AI完成我個人與組織、與工作的重塑。

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我仍然會是GPT的訂閱用戶,畢竟處于浪潮中心的產品。但考慮到中文語料和信息更新時間,釘釘的賈維斯我越來越聊得來。

如果有分鏡類工作可以借用朋友的Discord賬號使用最新版本的MJ。而在寫作短視頻腳本時,釘釘的AI助理會在我的工作流程中占據一席之地,因為更集成,更適合中國打工人的AI,意味著更加便利的一站式服務。

當然,我的AI保留節目一定是敲敲電子木魚消消氣,漲漲功德。

2024,能不能對我好一點,取決于我怎么渡過2024。

作者:斯維奇;監制:懟懟

來源公眾號:吳懟懟(ID:esnql520),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文創與消費。

本文由@吳懟懟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