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媒介認知歷史,打造品牌越來越難?

0 評論 687 瀏覽 1 收藏 5 分鐘

整個大環境不爭氣,企業、個人都生存得舉步維艱。這不,我身邊的朋友又離職了。過去的記憶,和現在好像都不一樣了。

我的最后一位文案朋友,決定離職了。

這也讓觸發了我對廣告行業死去的記憶,也不禁產生一個疑問,現在還適合打造品牌嗎?

小時候判斷一個品牌是否厲害?根源在它是否在央視打過廣告,有沒有央視馳名商標認證。

記得當時,電視劇結束后,就能算出南方黑芝麻糊廣告什么時候出現,雕牌洗衣液什么時候出現,根源當時信息渠道太少了,把廣告都當成節目看。

對央視廣告最后認知停留在滋源洗發水和足力健,再后來就沒看過電視,春晚也不例外。

2000-2010應該是央視+衛視的黃金時代,電視都沒廣告多也是普遍認知;

2012年上大學時,微博真的很火,室友凌晨等待回憶專用小馬甲更新,再后來,微博變成吃瓜勝地,現在主要是汽車、手機圈發布會主陣地;

畢業后,微信公眾號運營幾乎是文案標配,月運營10W起成為常態,數據也著實很好,你能想象一個臺灣某火鍋品牌,一條促銷廣告都10W+;

刷屏是公眾號最高榮譽,一些品牌從公眾號起來,比如HFP、云耕物作,再后來咪蒙被封禁。

各地吃喝玩樂公眾號興起,記得當時在執行某面業傳播活動,也找到很多地域公眾號執行,再后來公眾號代運營也變成狗都不理的業務,

再到后來,抖音出現,一開始的抖音還沒有8億用戶,都是年輕用戶在用,視頻的質量特別高,同時期摩拜單車也很火,不知道為啥。

當時我認為騎摩拜、刷抖音是兩件很酷的事情,后面才知道,摩拜在上海只在內環運營,特別是靜安區,感謝二維碼讓一切都互聯了起來;

同時期的知乎也是人氣很高,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梗子出圈。

知乎最后一次狂歡,應該在葉茂中老師為知乎創作:“有問題,上知乎”世界杯期間,馬蜂窩和知乎兩條廣告,讓更多人領略大師的廣告創作手法。

不知道為什么,知乎后面變成懸疑小說和自媒體課程的搖籃里;

再后來,有個同學說,有個小紅書的offer他沒去,說老板什么時候想休假就休假,他說小紅書只有18個人,后面小紅書成為品牌營銷的標配,這個東西在小紅書很火真的能賣貨,不過現在在漸漸失效。

和電視時代、公眾號時代、現在做品牌和之前相比,似乎變得簡單了,選擇一個渠道,深入運營就可以有銷量來做。

但像之前一樣,出來被天下知,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媒介的話語權,也從從央視變成1億小紅書、3億分眾和6億抖音,想要做到飽和度投放,很難!

以上,是我自己對市面媒介對認知和體驗,也是所有人和自媒體創富擦肩的故事!

專欄作家

江河聊營銷,微信公眾號:江河聊營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從品牌投放到達人孵化,幫助近百家品牌、數十位達人在小紅書少走彎路。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