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臺接單當心被查,“一人一車一平臺”才是大勢所趨?
在打網約車時,不少司機都是好幾部手機,分別在不同平臺接單。對乘客來說好像問題不大,但對平臺來說就不愿意了,而且也不利于安全。這不,監管已經開始收緊對應的規則,“一人一車一平臺”會成為趨勢嘛?
近日,邯鄲市人民政府印發《邯鄲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豆芾磙k法》主要對網約車車輛準入標準、網約車駕駛員條件、網約車營運期限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一條“網約車駕駛員拉載乘客過程中,不得同時接入兩個及以上網約車平臺”的規定引發網約車司機群體廣泛關注。
在網約車市場蓬勃發展的時期,大多數網約車平臺和企業都對網約車司機的“忠誠度”作出了要求,明令禁止司機在其他平臺接單,或者多平臺同時跑單。那時候網約車司機們對這些規定也樂于遵守,畢竟當時司機們在一個平臺上接的單子就足以保證月入過萬,用不著去別的平臺接單。
但隨著網約車市場越來越趨于飽和,滴滴離場后各種網約車平臺開始搶奪市場,司機們在單一平臺上獲得的平臺補貼和訂單量都大不如前,一個平臺的單量無法負擔司機的運營成本和家庭開支,于是有相當一部分司機開始多平臺接單甚至兼職跑腿業務,一些地方也隨之放開了對多平臺接單的限制。
比如安慶市在2022年發布的《網約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就表示對網約車行業進行動態調整,放寬“一車一平臺”的限制原則,允許“一車多平臺”運營,并明確網約車車輛和駕駛員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網約車平臺提供運營服務的,由首次加入的網約車平臺公司負責該運營人員和車輛的日常監督工作。
但隨著監管收緊,可以看到近一年來“一人一車一平臺”再次成為趨勢。先是去年3月高德打車上線新規,不同于舊版的出行分=基礎分+時長分+勤勉分,新版出行分改為了基礎分+高峰分+驚喜分,,加深了司機與平臺的緊密度。原本所有平臺共用的服務分也轉化為各個平臺不同的分值,多平臺接單就意味著將總分數分散給多個平臺,單一平臺服務分下降,單量也隨之下降,當時此舉也為被認為是在隱形限制司機多平臺接單。
而滴滴平臺雖然沒有對多平臺接單作出明確規定,但實踐中如果滴滴司機多平臺接單則可能會被取消安全加分,影響平臺派單和司機接單,甚至有司機多平臺接單導致滴滴賬號被封的情況出現。
不只是平臺方,去年以來,云南蒙自、安徽合肥多地出臺相關細則,要求網約車繼續遵循“一人一車一平臺”的規定,要求網約車司機只能注冊一家網約車平臺公司,不得多家公司重復注冊。
相比之下,邯鄲市的《管理辦法》還算比較靈活的,雖然不允許司機多平臺接單,但加上了“拉載乘客過程中”,沒有禁止司機注冊多個網約車平臺,只是要求司機在接單過程中不可以同時開多個平臺,由此可以看出,官方出臺的相關規定更多還是站在出于安全行駛的角度進行考量的。
網約車司機使用多個平臺接單,的確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無論是多臺手機還是同一個手機登錄多個賬號,對訂單信息的接收和處理都會分散司機注意力,尤其在行駛過程中會造成不小的安全隱患。
不僅如此,多平臺接單也給乘客的出行體驗造成了影響,黑貓投訴平臺上就有乘客投訴司機多平臺接單,同時伴隨多收費、危險駕駛等行為,造成了非常不愉快的出行體驗。
隨著網約車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多平臺接單也從一開始“平臺獲得更多司機,司機獲得更多訂單”的雙贏局面走到了如今“司機承擔更多風險,平臺承擔更多罵名”的雙輸局面,對多平臺接單的限制也從一開始的競爭需求轉變為安全管理需求,本質還是市場在走向成熟,更多問題被暴露出來,行業走向合規化。
另一方面,網約車行業呈現“野蠻生長、無序競爭”局面,“一人一車一平臺”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對網約車平臺的篩選作用,自然淘汰掉一批不合格或者實力不足的網約車平臺,或許將有助于緩解網約車行業無止境的“低價戰爭”,只是在那之前,網約車司機的收入該如何保障?時代浪潮下的網約車司機們又該何去何從?
作者:宜新;編輯:熊曉宇
本文由 @網車觀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