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終為始,全局思考;從始至終,最小閉環】產品原則

0 評論 1023 瀏覽 11 收藏 12 分鐘

基于前輩們的的學習、思考、應用、反思、總結后,作者總結了產品經理的5大公里和若干子方法論,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基于對前輩們(俞軍、馬化騰、杜國楹、沈鵬、劉潤、雷軍等)的學習、思考、應用、反思、總結后,我嘗試總結了產品經理的5大公理以及若干子方法論,拋磚引玉,望對你有價值。

方法論1:PM首先是用戶

方法論2:站在用戶視角看待問題

方法論3:要迎合用戶,而不是改變用戶

方法論4:需求是1,方案是0(0只有前面有1時才有價值,否則0永遠是0)

  • 子方法論11:發現需求,而不是創造需求(適用于定義需求與產品機會時)
  • 子方法論12:無場景,不需求(適用于溝通需求與辨別真偽)
  • 子方法論13:需求價值= 新價值-舊價值-替換成本(適用于重構與改造新功能)
  • 子方法論14:產品價值 = 用戶價值+客戶價值+商業價值-用戶情緒價值*2+客戶情緒價值-服務成本(適用于B端產品的價值衡量)
  • 子方法論15:產品價值 = 產品價值=用戶價值+商業價值-情緒價值x2(適用于C端產品的價值衡量)
  • 子方法論21:如果不確定怎么做,就先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適用于設計方案時)
  • 子方法論22:從系統(系統=目標要素連接關系)層面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從癥狀、原因(如改變人)層面(適用于思考解決方案時,北京十一學校的李希貴校長就說到:能用結構解決的問題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決的問題,就不用開會)
  • 子方法論23:把用戶當傻瓜,不要讓他們思考和選擇,替他們提前想好,切不要給他們不想要的東西(適用于優化產品方案時);
  • 子方法論24:任何沒用的東西對他們都是一種傷害(適用于優化產品方案時);
  • 子方法論25:用戶體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給他們一個穩定的預期(適用于優化產品方案時);

方法論5:決定不做什么,比決定做什么更重要

熟悉俞軍老師PM 12條的伙伴,可能會覺得似曾相識,甚至覺得就是做了一些增減、調整,是否有抄襲之嫌呢?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以上方法論,幾乎沒有我自己的原創,基本上都來自前文提到的前輩們。

農夫山泉說:我不生產水,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我說:我不生產方法論,我只做方法論的集散地。

水滴創始人沈鵬的方法論(包括做產品學俞軍PM12條,做管理學杰克韋爾奇管理方法,企業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學優秀企業,創業學精益創業和克里斯坦森的顛覆式創新,做事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等),所有均非出自其原創,卻從不妨礙他做出優秀的產品(包括美團時期的美團外賣和水滴時期的水滴籌等)。

他不原創方法論,也不鼓勵員工原創方法論(因方法論的特性就是非零和博弈,且原創成本巨大,而收效甚微,ROI不合理),而是要求員工學習前人的方法論,并將其運用到工作中。比如每位新入職員工,水滴均會送員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要求產品經理熟讀俞軍的PM 12條等。

我與他的觀點,不謀而和(抱歉,我又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不強調自我原創的價值屬性,善于學習運用前人的方法論,可能才是更明智且高效的方式。

【互動一下】你讀完這些方法論之后,有什么感受?是不覺得都是“正確的廢話”?

我自己第一次接觸時,也毫不在意,頂多說一句:這些人真牛,竟然可以總結出如此“正確的廢話”。

話雖如此,我卻還是強迫自己試一試,采用了最原始的笨方法:把它們抄下來,當做電腦桌面的背景,至少先做到背會它們。

正如任正非所說:對于新引進的流程、極致,我們就采取【先僵化,再固化,后優化】的方式落地到企業管理中。我對方法論的觀點,與他不謀而合(哈哈,再次給自己臉上貼金)

一、怎么提煉“自己”的方法論?

1. 放棄執念,不追求自我原創的才是方法論。

2. 向前人學習。

關于產品方法論,可學:

  • 俞軍老師的【俞軍產品方法論】:PM12條以及價值公式等;
  • 得到App的李翔老師的【詳談】12本之【左暉】、【沈鵬】、【杜國楹】:比如左暉的【做難而正確的事】、杜國楹的【營銷上:內容是1,渠道是0;產品上:需求是1,方案是0】以及【倒做】等;
  • 雷軍的【小米創業思考】:互聯網創業的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方法論、與用戶做朋友、單品爆款等;
  • 得到App的梁寧老師的【產品思維】和【增長思維】: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用戶經典畫像、場景與同理心、用戶體驗地圖與服務設計藍圖、三級火箭等;
  • 詹卡爾森的【關鍵時刻MOT】(可配套【得到App】的汪志謙【MOT體驗設計課】):將復雜的企業經營,基于客戶為導向,拆解成一個一個的關鍵時刻(類同用戶體驗地圖),最終實現企業的扭虧為盈;
  • 梅多斯的【系統之美】、【失控】、劉潤的【商業洞察力30講】、李希貴的【學校如何運轉】:核心都是圍繞系統論而展開,對于尋求解決方案時,可提供一套方法論;

關于產品原則,可學:

  • 瑞達米歐的【原則】:比如擁抱現實,應對現實、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更重要的是學習其思維方式,即將復雜的投資邏輯,簡化成一條條明確的原則,依據原則行事;
  • 小米的【小米生態鏈占地筆記】:80%-80%原則、寧減務加、先守正再出奇、少做才能做精等;

關于工作方法論,可學:

  • 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事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 阿圖葛文德的【清單革命】:小小清單可解決復雜項目。比如如何降低病人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的死亡率;

關于管理,可學:

  • 杰克韋爾奇的【贏】、【商業的本質】;
  • 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稻盛和夫的【活法】、【心法】以及【經營哲學】
  • 得到App的【衡量·團隊管理20講】

關于營銷,可學:

  • 里斯跟特勞特的【定位】與【營銷革命】;
  • 西奧迪尼的【影響力】
  • 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費】;
  • 小馬宋的【營銷筆記】;
  • 華杉的【跟華杉學品牌營銷】;

關于創業/企業經營,可學:

  • 克里斯滕森的【創新者的窘境】
  • 彼得蒂爾的【從0到1】
  • 莫瑞亞的【精益創業實戰】
  • 埃里克萊斯的【精益創業】
  • 柯林斯等人的【基業長期】、【選擇卓越】、【從優秀到卓越】、【再造卓越】
  •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
  • 卡普蘭的【平衡記分卡戰略實踐】
  • 混沌大學李善友教授的【模型課】

3. 吃幾次虧,反思總結幾次,應用幾次。比如上線后的解決方案被客戶diss幾回,需求方案被Boss或研發diss幾回。于是,開始自我反思與總結,刻意學習發現前人的某些方法論,刻意練習使用它們,發現最終解決了問題,產生正反饋,循此往復。

4. 循環重復第2、3步。

寫在最后

方法論不是萬能的,也不是100%正確的(牛頓三大定律也有失效的情況),更不用僵硬的照搬照學(方法論之間可能互斥)。

這就像張三豐傳授太極拳給張無忌時,讓他忘記所有的招式、武功,自然就學會了。方法論就像是張無忌所學會的【九陽神功】、【吸星大法】等,最終想成為張三豐,還是得忘記它們,只需要專注去實踐即可,見招拆招,不同的招式、心法可能就會自然流出,這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境界。

營銷專家小馬宋老師在【營銷筆記】一書里,有一個觀點:企業成功根本上是經營邏輯的成功(而不是方法論的成功)。比如南城香,如果按照【定位理論】(用定位占據品類,影響用戶心智),那它可能就不成立(它又賣豆漿油條、也賣蓋飯、還賣餛飩以及羊肉串)。如果按照企業經營的基礎邏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那它就是成立的,因這種模式是圍繞【用戶需求出發】,提升消費頻次,以此實現坪效的提升。

本文由 @夏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