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常用的100種思維模型——匯總篇【1】

0 評論 1971 瀏覽 35 收藏 12 分鐘

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中可能會用到許多思維模型,這篇文章里,作者嘗試對那些常用的思維模型做了總結,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產品工作中學會使用一些模型可以很好的鍛煉產品思維,從本篇文章開始,我將對產品經理工作中常用的思維模型進行系統總結。由于思維模型數量比較多,后面我將通過系列文章的形式,展開進行描述。

一、SMART原則

SMART是一個目標設定工具,可以幫助個人或團隊制定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和有時限的目標。

  • Specific(具體):目標必須是明確和具體的,能夠清楚地描述想要實現什么。
  • Measurable(可衡量):目標應該是可以衡量的,有明確的指標或標準來評估進度和完成情況。
  • Achievable(可達成):目標應該是可實現的,考慮到資源和時間限制,避免不切實際的期望。
  • Relevant(相關):目標應該與個人或團隊的整體目標、價值觀和優先事項相關聯。
  • Time-bound(有時限):目標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截止日期或時間框架,以保持關注和緊迫感。

通過遵循SMART原則,個人或團隊可以更好地聚焦和明確目標,從而提高實現目標的概率。在制定目標時,可以使用SMART原則進行自我檢查,確保目標符合這五個標準。

二、MECE原則

MECE原則,全稱為“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MECE原則主要用于將一個工作項目分解為若干個更細的工作任務,以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復雜問題,確保結果不遺漏、不重疊。

MECE原則主要有兩條原則:

  1. 完整性,即分解工作的過程中不要漏掉某項,要保證完整性;
  2. 獨立性,強調了每項工作之間要獨立,每項工作之間不要有交叉重疊。

三、5W2H分析

5W2H分析法是一種常用的分析方法,它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來幫助人們全面地分析和理解一個事物。

具體來說,5W2H分析法包括以下七個問題:

  1. 何人(Who):涉及到事物或問題的相關人員。
  2. 何時(When):涉及到事物或問題發生的時間。
  3. 何地(Where):涉及到事物或問題發生的地點或場景。
  4. 何事(What):涉及到事物或問題的本質和核心內容。
  5. 何因(Why):涉及到事物或問題發生的原因或動機。
  6. 何法(How):涉及到事物或問題的解決方案或實施方法。
  7. 何量(How Much):涉及到事物或問題的數量、程度或規模等量化指標。

四、3W黃金圈法則

3W黃金圈法則是西蒙·西尼克提出的一種管理和領導理念,它強調了三個關鍵層面:Why、How和What。這三個層面按照內向外的順序排列,以幫助組織和領導者明確定義他們的目標和使命。

  • Why層面:涉及到組織的使命、理念。它關注的是組織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意義,以及為何要從事某項事業。
  • How層面:涉及到實現使命的方法和措施。它關注的是組織的核心價值和運營原則,以及如何通過具體的方式和手段來體現這些價值和原則。
  • What層面:涉及到具體的目標和成果。它關注的是組織最終要達成的具體成果或產出,以及如何衡量和評估這些成果。

五、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觀環境的分析,包括P(政治)、E(經濟)、S(社會)和T(技術)四個方面。

PEST分析法是一種常用的戰略外部環境分析工具,可以幫助組織了解其面臨的外部環境因素,并評估這些因素對企業戰略和業務的影響。

六、波士頓矩陣

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又稱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份額矩陣、波士頓咨詢集團法、四象限分析法、產品系列結構管理法等,是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波士頓咨詢公司創始人布魯斯·亨德森于1970年首創的一種用來分析和規劃企業產品組合的方法。

通過研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增長率,把企業現有的產品劃分為不同的四種類型,對產品進行策劃和采取不同決策,使企業的資源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

通過以上兩個因素相互作用,會出現四種不同性質的產品類型,形成不同的產品發展前景:

  • 明星類產品:銷售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雙高”的產品群
  • 瘦狗類產品:銷售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雙低”的產品群
  • 問題類產品:銷售增長率高、市場占有率低的產品群
  • 金牛類產品:銷售增長率低、市場占有率高的產品群

應對不同的場景,選擇對應的策略:

七、SWOT分析

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

八、PMF分析

PMF分析,即Product-Market Fit分析,是一種評估產品與市場匹配度的工具。它主要用于創業公司或其他新產品開發項目,以確定產品是否符合目標市場的需求和期望。

PMF分析的核心目標是找到一個產品,它能夠滿足特定市場的需求并產生持續的商業價值。有3種類型的PMF:

  1. 擁有更好的產品體驗,比如之前美化照片都是專業的PS軟件,但美圖秀秀出現后,降低了美化圖片的門檻。
  2. 抓住細分市場,比如早期的P2P就只是做金融領域的一個細分市場。
  3. 創造出一個全新市場,比如喬布斯的蘋果,在蘋果手機沒出來之前,都是功能機時代,當蘋果手機出現之后,直接進入了智能機時代。

九、Y模型

Y模型是一種需求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將用戶需求轉化為產品功能,并深入挖掘需求的本質。

  • 用戶需求:在具體業務場景下用戶提出的需求,這是用戶給出的解決方案。但要注意,這還只是表象,需要進一步挖掘背后的目標和動機。
  • 產品需求:在用戶需求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問“為什么”,挖掘出用戶的產品需求。這一步需要結合場景思考用戶需求,帶入用戶的角色,同時要考慮用戶目標和產品目標,確定合理的解決方案。
  • 馬斯洛需求:在產品需求的基礎上,深入挖掘需求的第三種深度,即馬斯洛需求,或稱為需求的本質。這是從人性角度出發的需求分析。
  • 產品功能:根據用戶需求深度剖析得出的解決方案,是實施人員能看懂的描述。

十、用戶體驗要素

任何在用戶體驗上所做的努力,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效率。這基本上是以兩種主要形式體現出來的:“幫助人們工作得更快”和“減少他們犯錯的幾率”。

  • 表現層:頁面展現在用戶面前的最終效果,包括顏色、字體、圖標等元素的呈現。
  • 框架層:頁面如何設計布局、排版,,包括布局、按鈕、標簽等元素的設計。
  • 結構層:框架是結構的具體表現方式,結構層決定用戶從哪來到哪去,即產品的功能布局、導航和操作流程。
  • 范圍層:產品為用戶提供的什么功能、特性,以滿足用戶需求和實現產品目標。
  • 戰略層:用戶可以得到什么,我們可以得到什么。

作者:諾兒筆記本,公眾號:諾兒筆記本

本文由 @諾兒筆記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