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盲目引流,到去找認可你的人

0 評論 944 瀏覽 8 收藏 7 分鐘

很多企業借助福利或者其他有趣內容而“引流”來的人可能不算精準,因為這些人對企業的產品可能并不感興趣,這就導致轉化很差。所以,不妨來試試做精準到“需求”的引流。

做私域無非3件事:引流、培育、成交。其中最難,也最被關注的,就是“引流”。

不過這樣說也不準確。加的人雖說越多越好,但不買我們的產品或服務也沒用。

所以更應該說:精準的引流。

問題是,什么叫“精準”?

有2種,第一種是精準到“客戶畫像”。比如我做的是母嬰產品,最好來的都是寶媽。

第二種是精準到“需求”。是誰都沒關系,重要的是他對我的產品感興趣。

如果你的團隊能吸引到第一類人,是不是也挺好的?

不管怎么樣,先把人吸引過來先。至于他是不是了解我們的產品,以后再說。

今天很多的引流方法,也是這么做的,比如包裹卡、發福利、裂變、資料領取……

這在邏輯上沒啥問題,但做下來就會發現大坑:這類用戶實在太難轉化了。

他們關注你,可能是因為某項福利,或者某個有趣的內容,但肯定不是因為你的產品。

這時如果你貿然介紹起自己的產品,迎接你的大概率是取關,或者刪除好友。

很多老板想當然的認為,有人關注,自然就會有人來買產品。但現實是,缺少培育和轉化,「成交」只能是空想。(觀點來自:抖音&小紅書:看起來流量大,但沒幾個賺錢的

那就做培育和轉化唄。問題是,很多私域團隊并不具備這項能力。

在他們的理解里,轉化客戶=發廣告。

結果就是,發一次廣告,少一部分客戶(被取消關注,或者被刪好友)。

哪怕他們有這個能力,也實在顧不上了。因為他們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引流上。

于是,他們選擇把后面的事情,交給客服團隊、銷售團隊。

問題是,這些團隊對于私域的理解也是:轉化客戶=發廣告。

可見,精準到“客戶畫像”的引流,雖然引流效果很好,但后續的轉化效果會很差。

對應的,如果你選擇的是精準到“需求”的引流,可能引流效果一般,但轉化效果肯定是更好的。

這就看你想在第一層痛苦,還是在第二層痛苦了。

毫無疑問的,絕大多數人選擇在第一層。包括剛開始做私域時的我,也是如此。

那時我一度熱衷于各種裂變,資料裂變、微課裂變、線下裂變、矩陣裂變……

你別說,效果是真好。一次裂變幾千上萬用戶,都是常規操作。但后續也是真的難成交。

于是,現在的我改變了策略:去吸引有需求的、明確的用戶,而不是泛泛的、符合客戶畫像的用戶。

方法就是,做好「轉化型內容」。什么是轉化型內容,可以看這篇:寫篇帶貨的文章為什么這么難?

在我看來,好的「轉化型內容」,包括了:

  • 一個客戶感興趣,同時跟你的產品相關的話題,讓他們愿意點開你的文章或者視頻,花一些時間聽你去說服他。
  • 一個獨特的概念,或者說一個購買理由,讓你的產品有別于競爭對手的產品。概念越獨特,區分越大,則越有說服力。
  • 一段精準的產品介紹,把購買這個產品后能給客戶帶來的好處,寫到他的心里去。

正因為此,一個好的轉化型內容,兼具了“引流+培育+成交”3種功能。

所以,不要再盲目的引流了,改用轉化型內容,去吸引認可你的理念、喜歡你的產品的客戶。

更直接的說,先做好轉化,而不是引流。

當你做好轉化,引流就變得簡單。一方面你的內容更精準,更能吸引對的人;另一方面你知道能成交多少,引流也會更舍得投入。

不止如此,你為轉化做的事,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可以持續用、重復用。

比如我們提供的「轉化型內容」創作服務,是幫企業圍繞一個核心產品,將私域里需要用到的公眾號文章、一對一私聊話術和朋友圈文案,全部做出來。

每當有新的用戶進來,你就可以把這個“產品內容庫”一個個的發給他們。

這些內容,可以在你的私域一直使用,直到你不想賣這個產品為止。

而你用來引流的內容,就得月更、周更、日更,乃至一日3更。永遠沒有停止的一天,因為停了也意味著流量斷了。

總而言之,當你做好轉化,你不會再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而焦慮,你更在意的是,關注你的人是不是認可你的理念,了解你的產品。

如果你還在猶豫,你可以回去看下數據,曾經千方百計吸引來的人,有多少成為了你的客戶,以及還有多少被忽視,最終成為了數字。

本文由 @蟹老板|內容雇傭兵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