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詩中學溝通:如何有效說服他人
相信我們每個人對唐詩都不陌生,唐詩中也體現了一些溝通的思維和技巧。杜甫的《又呈吳郎》,這首詩如何體現出溝通技巧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在上一篇“在唐詩中學溝通”里提到了不懂如何做好“匯報工作”的孟浩然,這一篇咱就找個正面案例,看看詩圣杜甫是如何在詩中體現他的溝通技巧的。
記得中學時學古詩,書中對杜甫詩歌風格的評價是“沉郁頓挫”,詩中總透著一股憂國憂民的味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比李白小十幾歲的他,終究目睹了大唐盛極而衰的過程。相比詩仙,杜甫更像是我們身邊敦厚、忠正的老者。
老人在規勸說服年輕人時,總是免不了倚老賣老的嫌疑。即使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說服別人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杜甫在接下來這一首詩中,卻體現出了超高的情商與深諳人性溝通技巧。我們先來看全詩:
《又呈吳郎》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這首詩大概是在杜甫死之前一年寫的。他本來住在四川襄東一個水溝旁邊的茅屋里,茅屋前面有棵很大的棗子樹,東邊鄰居是個孤老——大概她的兒子在戰場上被打死了,一到秋天棗子熟了,那個老太太就拿著棍子去敲棗子吃。杜甫跟家里的兒女說,老太太來打棗子,就裝作沒看到,讓她打。
后來杜甫搬家了,搬到了襄西這邊,就把那間茅屋給了他姓吳的親戚住。那個老太太糊里糊涂的,又拿著棍子去打棗子,一打棗子,那個姓吳的就叫“別打我的棗子”,不僅叫,還用刺條把棗樹圍了一圈,那個老太太就進不去了。有一天老太太看到了杜甫,她說“杜先生你的棗子又熟了,但我現在打不成了”。
于是杜甫寫下了這一首詩。那這首詩如何體現出杜甫溝通技巧的呢?
標題叫《又呈吳郎》,因為杜甫之前給吳郎寫了一首《簡吳郎書》,所以這一首叫“又”,重點在一個“呈”字上。杜甫比吳郎年長,卻先用一個敬詞“呈”。想必吳郎在讀到標題的那一刻,也一定會正襟危坐的讀下去。杜甫放低自己的身段,因為他知道想要說服別人的話,柔軟比強硬更有力量。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前兩聯擺明事實,表達了自己的感想,并對吳郎提出要求。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第三聯,為了避免吳郎產生抵觸情緒,又站在了吳郎這一邊替他解圍:一定是老婦看你是生面孔,有些提防著你。而你們之間互生誤解,你插上稀疏的籬笆卻好像是太較真了。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最后一聯,帶著吳郎升華到了新的高度??纯匆蜻B年征戰而貧苦到骨的百姓,哪一個人不是戰亂的受害者呢。我們又何必互生嫌隙,冷漠相待呢?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策略性溝通系統模式》。
當我們需要說服其他人時,最忌諱直接指出錯誤,提出要求。因為勢必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與敵意,最終形成防御性的氣氛。
而杜甫就很好的運用了這一工具,他先放低姿態,減少給對方壓迫感。接著他擺出事實,說明情感,提出希望。為了避免對方抵觸和難堪,他又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對方找借口,并勸他不要太較真。最后找到大家的共同點,統一戰線而非對立。
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中,有太多溝通與說服的場景了。《策略性溝通系統模式》可以很好的幫助產品經理開展工作。比如當產品經理遇到強勢的甲方,要求必須按照甲方要求實現需求時,就可以嘗試使用這一溝通模式。
如果對方有很多要講,就先聽對方說而不急著打斷,順暢的表達可以讓人放下防御。當感受到氛圍緩和一些時,可以提問確認一些信息,比如需求背景,深層次訴求等等。最后再嘗試把自己的方案和甲方需求找到共同點。
也許一次無法完全說服別人,但溝通不就是一個雙方妥協的過程嘛。《策略性溝通系統模式》可以讓我們先邁出第一步,讓溝通進行下去。
作者:徐蝦殼,金蝶高級產品經理
本文由 @徐蝦殼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